一个叛逆者是永远得不到信任的。——题记

畅销书《叛逆者》是作家畀愚所著的小说集,他的文风简洁精短,善于留白,用不长的篇幅描绘了各种小人物在动乱时代的人生。

书里讲述了4个互不关联的故事,但时代背景都设定在抗日战争时期,风格统一在波诡云谲的紧张氛围里——特工、情报员、百姓等人物都经历着各自的爱恨情仇,在时代的推搡下跌跌撞撞,他们或许没有幸福美满的结局,但在当时而言,或许就是他们最好的结局。

叛逆者林楠笙变好了吗(既是有情有义的暖男)(1)

通过书籍封面,我们不仅能窥见表明年代的民国建筑,还能从那一片血色的布里感受到战争年代的情绪和情境:暗示着那些无名特工牺牲时的鲜血,置生死于度外的悲壮,又体现出抗战之下,要付出生命的沉痛代价。

而“背影”给人的感觉是决绝、悲壮和孤独的——一个男人在血色的布下,只露出半个背影,被遮掩的体型不足以令人留下印象,而这正暗示了特工最擅长的伪装和融入。

他可以随时随地融入人群,不引起任何人的怀疑,他可以“一人千面”;就算他牺牲了,也很快会有另一人穿上这身装扮,代替他的身份,继续负重前行,这个背影也可以是“千人一面”

叛逆者林楠笙变好了吗(既是有情有义的暖男)(2)

而小说集里的第一个故事,就是与书名一样的《叛逆者》,其中特工林楠笙的形象与封面渲染的那个背影、情境和情绪都十分契合:

林楠笙在军统教官顾慎言的培养下成为特工,从此过上在刀锋上求存的生活,为了前程和信念,他曾经无比坚守,但随着人性和危机的考验接踵而至,致使他对人生也做了新选择。

最后,落得一身伤痛的林楠笙卧病在床,虽然见到了他牵挂的旧情人朱怡贞,可他凄凉的结局让人颇为意难平,但在畀愚看来,这恰是他最好的结局。

01、乱世的信念:看似光明远大,实则前路茫茫

林楠笙说,“我入这行不光是为了前程”。

他心存救国大义,在这信念的加持之下,“前程”不过是附属品;然而在他牺牲了健康和爱情后,过着灰色的无望人生,何谓“前程”?已单薄得不值一提。

那林楠笙是个怎样的人呢?沉着冷静、机智敏锐、胆大心细,他具备一个优秀特工的条件。可作为读者的我们拥有上帝视角,知道哪怕优秀如林楠笙,也不可能抗拒别人和命运对自己的干预,所以在信念的推动下,他在一条“不归路”上越走越远。

叛逆者林楠笙变好了吗(既是有情有义的暖男)(3)

从一名普通的英文老师变成特工后,林楠笙的身份就多变了——在上海,他是华兴洋行的业务帮办;在重庆,他是中美合作所的技术教官;流落斜塘镇时,他是名历史兼英文教师;他是军统教官顾慎言教出来的徒弟,也是后来为了帮助蓝小姐,而选择转投中共阵营的“叛逆者”。

大环境的骤变,促使他面临了很多意料之外的选择,而每一次选择,都付出超乎他想象的代价,他虽然没有抱怨,却逐渐活得消极,甚至失去希望和方向。

尤其重伤后,他渐渐不再感受到痛觉和温度,于是他自虐式地把自己活成行尸走肉,好不容易在遇见蓝小姐后,想通过帮助她而寻得一丝人生意义,可最后蓝小姐也牺牲了。

叛逆者林楠笙变好了吗(既是有情有义的暖男)(4)

自己的人生还剩下什么?此时林楠笙再接到被委以重任的任命书,心里已毫无波澜。他日常除了整理分析旧档案,就是酗酒——而这是唯一能让他入睡的方式。

林楠笙一直在危险的边缘挣扎,就算有朝一日战争结束了,可新任务也会随之到来,而他仍会被委派任务,身不由己的日子依然持续着;况且,无论任务结果是胜利还是失败,他都会面临被“清算”的可能。

“前程”是信念给他画的一个海市蜃楼,他满腔热血地迈进,最后却摔得遍体鳞伤。

“前程”对于连名字都时常更换的特工而言,至始至终暗藏着欺骗性和不确定性,看似光明远大,实则前路茫茫——信念的美好光芒笼罩着它,但为它前仆后继、孤注一掷的人,最后只在历史上留下一抹无名英雄的血迹。

02、乱世的选择:亦敌亦友,皆因立场不同

各方势力在兵家必争之地盘踞着,分清敌我是特工的基本工作,但在抗日的阴霾下,国共两派的关系一直处于很微妙的境界,既互通有无,又相互警惕。

于是,这种情况下就衍生出“策反”这一求存手段,因此,策反是特工任务里一种不得不提的特色,若敌方有自己需要的人才,何不收为己用?

叛逆者林楠笙变好了吗(既是有情有义的暖男)(5)

而林楠笙第一次对“叛逆者”有情绪起伏,是因为好友左秋明的死。

军统长官告诉林楠笙,会有人去给左秋明收尸的,哪怕他已死,我们也要知道他是谁的烈士。

所以当中共情报员纪中原出现,带着林楠笙去左秋明的坟前时,林楠笙问“他什么时候为你们工作的?”

但纪中原只回答,“他只是在尽一名中国特工的职责”。

显然,纪中原的回答比起自己的上司显得更大度,格局更高——左秋明是为了中国而牺牲的。这无疑影响了林楠笙对中共的看法,甚至也是作者畀愚为林楠笙转投为中共而做的铺垫,首先从情感和道德上感染他。

叛逆者林楠笙变好了吗(既是有情有义的暖男)(6)

而第二次加深林楠笙对“叛逆者”的感受,是他已成为中共的一分子之后。

林楠笙在朱怡贞和孟安南的家里躲避军统的通缉时,发现了曾经的军统上司顾慎言给孟安南的手表,得知他是顾慎言放出去的棋子;本来顾慎言是要把孟安南的存在告诉林楠笙的,但他最后改变了心意,选择放孟安南一条生路。

只是他们谁也不知道,原来孟安南早已是中共的成员。那么他是敌是友?那一刻的林楠笙已不在乎了,毕竟自己也已经投奔了“敌营”。

孟安南说:“我们都选择了自己的路……我顶着个军统特工的名头,却从没为他们干过一件事。”

曾经因为立场不同,朱怡贞对林楠笙万分警惕,甚至刻薄地形容他是“阴魂不散”,可当确认林楠笙的身份后,她的第一反应是热泪盈眶——他终于与自己同一阵营了。

可见特工的生存方式,似乎一直就在汇报、查证和任务这三点里轮回。

在复杂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可以通过林楠笙被策反的事情上,看到每个人都选择了自己想要的人生或信念,不同的立场就会有不同的心机;致使我们对牺牲者左秋明和情报员孟安南,都不能用常规思想来判断他们的对错,或武断地分出敌我。

因为对他们而言,为谁效命不重要,生命和名誉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任务。

03、乱世的动与静:屋外浮华若梦,屋内暗潮汹涌

小说里有多处描写人物更换住所的情节,在气氛和节奏上营造了一种紧迫和焦虑的氛围。

房子,在乱世中无疑是最能安抚人心的庇护之所。但是对于特工而言,只是暂时隐藏身份的避难所,呈现出一种另类的流浪感。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他们每晚在警惕中睡去,在恍惚间醒来,日复一日,总有一瞬间不知自己究竟身处何地。

叛逆者林楠笙变好了吗(既是有情有义的暖男)(7)

所以特工惊心动魄的生活方式,与百姓的生活就形成了强烈反差。

如到了夜里,许多酒家、歌厅、妓院和赌档都会门庭若市,及时行乐成为百姓默认的生活方式;而每每此时,朱怡贞只在阁楼里练习刺绣,哪怕情绪已如排山倒海之势,但为了隐藏自己,她只能强迫自己过着这样“平静”的生活。

我们试想一下这副画面:屋外莺歌燕舞在喧嚣,但繁荣背后却是虚假,处处充斥着焦虑、监视和未知;屋内穿针引线的沉静,安宁却暗藏杀机,她在伺机而动。

屋外屋内,一动一静的对比十分有冲击力,而且通过这样的描写,暗示出大时代背景下的恐怖氛围,也就解释了为何普通人甘愿醉生梦死——因为他们把每天都当作“最后一天”来过。

叛逆者林楠笙变好了吗(既是有情有义的暖男)(8)

又比如重庆遭遇日机轰炸,那天火光冲天,悲声四起,但两天后,除了暂时无法修复的残垣断壁,“整个重庆已看不出丝毫被轰炸过的痕迹”,而且茶楼依然热闹地营业中,百姓继续着该吃该喝的日常生活。

与此同时的林楠笙在做什么呢?他既为顾慎言“践行”,也在执行胡主任安排的任务——林楠笙旁观着顾慎言服毒自尽。

他们曾是上下级,但亦有些许不能明示的师生谊和父子情,可那一刻,林楠笙除了从他口中套取情报,别的情绪都不能流露出丝毫。

于是,在茶楼这充满烟火气息的地方,人声鼎沸,但在雅座一隅的他们,愣是被隔断出两个世界——一动一静,生气与死亡。

小结、

这个由作家畀愚用现实题材打造的《叛逆者》,把每个角色的身不由己都刻画得入木三分,他们都是战争年代的见证者和牺牲者,谁也无法独善其身——林楠笙和顾慎言有情义,但立场相左;林楠笙和朱怡贞有爱情,但无疾而终;林楠笙对蓝小姐有感情,但生死相隔。

然而无论他们是何种结果,畀愚认为,“他们的选择都是遵从了自己的内心”。

小说集除了主打的《叛逆者》,还有《邮差》、《氰化钾》和《胭脂》这三个精彩故事。我在这里就不再多剧透了,如果你也喜欢谍战的波诡云谲,好奇小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想知道更多乱世下的爱情与离别,渴望感受信仰与坚守的力量,那么就别错过《叛逆者》这本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