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母像白救度母是三长寿佛之一。此造像左右肩各饰一莲枝,左手牵莲枝,右手结与愿印,全跏趺坐式。头戴五叶冠,眉眼细长,鼻梁弧挺,双唇微抿,秀美动人。胸前项链、臂钏及腰部樱珞加工精细,满嵌珠石。丰乳细腰,身肢略扭,深具尼泊尔造像女性特征突出的特点。上身赤裸,斜披条帛,下身着裙,裙褶为整齐的条棱状。条帛和裙上阴刻花草,并错金银。高大的莲座上、下缘饰连珠,莲瓣整齐,其尖肥厚。
铜镀金喜金刚像喜金刚又叫欢喜金刚、饮血金刚,被认为是不动佛所化现,佛藏语称“杰巴多杰”,是密宗无上瑜伽密母续部本尊之一,极受噶举派、萨迦派尊崇。身相为白色,多面多臂忿怒形象。
空行母像背面空行母是一种介乎天人之间的女性神祗,她有大力,可于空中飞行,故名。在密宗中是代表智慧与慈悲的女神。其形貌多变,通常可分为人形与兽面空行母两大类。此尊造像即为人形空行母的常见造型。
空行母像
阴体智行佛母像 智行佛母藏名叫“姑鲁姑咧”,又称“作明佛母”, 意即智行,是一个常见的智慧女神。据《姑鲁姑咧仪轨》记载。身体呈白色,一面四臂,头戴五骷髅冠,三目 鼓圆,牙齿微露,项挂50人头骨项链(也作50生人头),上身袒露,两乳隆起,下身穿虎皮围裙。有四手,皆执物,上面两手持红色乌巴拉花,作出拉弓欲射状,弓和箭上缀满花瓣,故称乌巴拉花弓;下面右手持钩,左手持绳,两端是环和钩,持物都有寓意。身体呈舞立姿势,左腿单立,足踩一人,或以尸为垫;右腿盘曲。背后为红色火焰。
白救度佛母像白救度佛母为“二十一度母”之一,据言为观世音菩萨所化现,其形象通常为一头二臂,双跏趺坐姿,于面部及手足共生七目,故又称“七眼佛母”,意味其可见世间一切处之苦难而予以拯救,因此在藏传佛教女性诸神中深受信仰。白度母还与尊胜佛母、无量寿佛并称“三长寿”,寓意吉祥,故其形象绘塑甚广。 白救度佛母像白救度佛母为“二十一度母”之一,据言为观世音菩萨所化现,其形象通常为一头二臂,双跏趺坐姿,于面部及手足共生七目,故又称“七眼佛母”,意味其可见世间一切处之苦难而予以拯救,因此在藏传佛教女性诸神中深受信仰。白度母还与尊胜佛母、无量寿佛并称“三长寿”,寓意吉祥,故其形象绘塑甚广。此尊白度母造像为青铜铸造。像头戴五叶佛冠,眉目修长,鼻淮挺俏,双唇微抿,嘴角上挑,仪容温婉,秀丽动人。左手牵莲枝,右手结与愿印,全跏趺坐于三角形莲台上,莲座上下缘饰连珠纹,莲瓣整齐。像左右肩各饰一莲枝,胸前项链、臂钏及樱珞加工精细,满嵌珠石。上身略侧转,头微右偏,体态动感强烈。上身赤裸,胸部丰满,腰肢收束,腹部肌肉起伏自然,深具尼泊尔造像注重人体表现的特点。其斜披条帛,下身著裙,绳状裙褶。条帛及裙褶间阴刻花草纹,并嵌错宝石金银等以为装饰。全像用料考究,造型端庄秀美,铸造及嵌错工艺精湛,应是清代宫廷所造仿尼泊尔—西藏风格的造像。
摩利支像摩利支女神为佛教护法菩萨,梵文"摩利支"(Marīcī)意为光明,所以在藏地被称为“光明天母”,具有广大自在神通,念其名号能速离灾厄,诵其咒语能够隐身免受诸难,尤其受武士阶层崇拜供奉,在西藏、日本较有声望,可谓家喻户晓。
藏传金铜佛像金铜佛像是用铜或者青铜铸造,表面鎏金的佛像。汉传和藏传是其两大支柱。目前在市场上常能见到的是明清时期的作品,以藏传佛像居多。汉传主要接受的是印度显教流行期的犍陀罗、马土腊等几种造像风格和手法,造型相对简单,形象敦厚温和,大多是一头二臂,以寂静像居多;藏传主要接受的是印度密教期的东印度、尼泊尔、斯瓦特、克什米尔等几个艺术流派的影响,造型以愤怒像居多,多为多面多臂或异类身,有坐、立、舞等各种姿态。
金刚亥母像金刚亥母,梵文 Vajravārāhī ,藏文名为多吉帕姆。她是一位女性神祇, 其神格较为复杂。在藏传佛教噶举派中,她为女性本尊之首,玛尔巴、米拉日巴、冈波巴等诸位大成就者均依止她为本尊;在格鲁派中,她是三大本尊之一的上乐金刚(Cakrasamvara)的明妃;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中,她只是一位地位较低的护法神。头侧长有一猪首是她重要的身份标志。金刚亥母,梵文 Vajravārāhī ,藏文名为多吉帕姆。她是一位女性神祇,其神格较为复杂。在藏传佛教噶举派中,她为女性本尊之首,玛尔巴、米拉日巴、冈波巴等诸位大成就者均依止她为本尊;在格鲁派中,她是三大本尊之一的上乐金刚(Cakrasamvara)的明妃;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中,她只是一位地位较低的护法神。头侧长有一猪首是她重要的身份标志。
吉祥天母像吉祥天母又称吉祥天女,梵文 Lak?mī,音译“拉娔诗米”,藏语称“班达拉姆”,是藏密中一个重要女性护法神。她是古印度神话中的人物,传说是天神和仇敌阿修罗搅动乳海时诞生的。后来婆罗门教和印度教把她塑造成女神,为她取名“功德天女”(又称吉祥天女),说她是毗湿奴的妃子,财神毗沙门之妹,主司命运和财富。后来她成了佛教的重要护法神。
马头金刚像马头金刚(梵名Hayagriva)是观音千千万万化身中之一种化相,是帮助修行者降魔除障的忿怒形相。他相貌凶恶,令人毛骨悚然。但他的忿怒形相,是为了利益众生而现的,其背后是对众生之悲心,而并非忿怒或瞋恨心。
大轮金刚手像 大轮金刚手像大轮金刚手是密教胎藏界金刚手院33尊金刚之一,也是藏密尊奉的主要本尊,藏语 大轮金刚手称“恰多柯钦”。他的形象是三头六臂,站立姿势。头戴骷髅冠,每面颜色不同,有3只眼,三目圆睁,龇牙咧嘴,状极阴森。他的6只手或结印,或持物。上面右手持金刚杵,以标显大日如来的智慧,左手结印。中间两手拥抱明妃。明妃左手捧盛血人骨碗,献给他,右手持金刚杵,与他一致。下面两手握一条长蛇,蛇从他嘴里经过,好像他把蛇咬在嘴里一样,表示他把龙王(泛指异教徒)降伏了。他足下踩着两个仰卧人,一个是婆罗门(Brahma),一个是因陀罗(Indra),都表示佛法的伟大,威力无比,一切外道邪魔都将象这样被踩在脚下。大轮金刚手是无上密本尊,具有完整的
大黑天像大黑天像,明,铸铁间鋄金,通高21cm。清宫旧藏。又称“玛哈噶拉”,是梵语的音译,藏名为“滚波恰珠巴”,据言为大日如来降魔时所化现的,其形象有二臂、四臂、六臂数种。对“玛哈噶拉”的信仰因萨迦派的兴盛而流行于元代,他兼有战神与福神的双重身份而备受推崇,后随格鲁派的兴起,其神性地位有所下降,但仍是藏传佛教中的重要护法神之一。以镔铁铸成,通身黑色,表征密宗中降伏、调御之寓意,以应大黑天之名。造像卷发、须眉、宝冠、樱珞、飘带、莲座等处镀金,色彩对比鲜明,装饰效果强烈,工艺独特精湛。大黑天三目圆睁,卷云状须眉上指,怒发蛇卷,发髻中坐化佛一尊,右手期克印式持银制钺刀,左手托嘎巴拉碗,双腿短小,踏人形象王神,全身披珠网樱珞,帛带飘举,形象怒而不恶,神情憨态可掬。莲座莲瓣窄长,尖端饰曲卷象鼻花纹,是典型的明代莲瓣样式。座面居中錾刻“大明永乐年施”汉文款,可知为明永乐时宫廷所造佛像珍品
大黑天像
持金刚像铜镀金 高16.5厘米这是一尊模仿宫廷风格的造像,它的头冠、面相、装饰样式、衣纹表现手法及整体造型与明朝永乐和宣德宫廷造像基本一致。莲花座边沿刻有"大明正统丙辰年奉佛弟子□显兴曾阮阿禄□福嘉黎法保正月上朔日发心造"铭文,标明此像出自民间而非宫廷。左手持铃,右手持杵为此尊身份重要标志。
不动金刚像 元 ,黄铜,通高26cm。不动金刚据言为大日如来的忿怒显化,以降伏魔障,护持佛法。其造型为右手上举,握持长剑横于脑后,左手竖食指、小指,屈中指结期克手印持套索,弓步立姿。此尊不动金刚像红发如日轮,中间有二蛇交缠,头戴五叶冠,冠叶短小疏散,发髻后左右横出发插,是为藏西地区造像特征之一。像胸前佩樱珞,戴臂钏,以盘蛇为手镯、足镯,装饰朴拙简洁。不动金刚大腹圆突,下身着短裙,裙上阴刻旋草纹,是藏西13世纪造像上就已出现的传统装饰性纹样。像右腿弓步而立,双腿蹬踏有力,足下卧伏象面神。莲座莲瓣丰满肥厚,其尖稍卷,上沿饰连珠,下部略外扩,此为东印度帕拉风格造像中的常见形制。像身系原清宫黄签记:“大利益梵铜俐玛……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九月初一日收……”(原签残损)等字,可知此像为乾隆时进献于朝廷的。
金刚手像刚手菩萨像,9世纪,红铜镀金,通高28cm。清宫旧藏。金刚手菩萨,又名金刚手大势至。此像红铜镀金,立姿,头戴花枝形三叶冠,后附火焰纹椭圆形头光,右手下垂,屈食指结印,左手持金刚杵,足下为双层莲座,上层莲瓣收束,抱合莲蓬,下层莲瓣平铺展开。像上身赤裸,仅在颈部饰简洁的项链,下身著短裙,斜披帛带,飘带末端如吴带当风而举,与三折肢的体态相呼应,静中寓动,栩栩如生。身左侧铸一细线贯通上下,俗谓禅定线,乃早期密宗造型语汇中对造像神性的表述。金刚手菩萨以持金刚杵为其形象特征,为常随如来的八大菩萨之一,与观世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并称密教“三族姓尊”,分别代表“伏恶、慈悲及智慧”的义理。作为表示伏恶的金刚手,其造型有寂静与忿怒两种变相。此尊造像为寂静相,此种姿态的金刚手像在尼泊尔早期造像中常见,而忿怒的造型则在13世纪时才渐趋流行。[1] 撰稿人:王跃工 现藏故宫博物院。
金刚手像
时轮金刚像背面
时轮金刚像佛陀于灵鹫山依照大乘圆满的智慧法门传法,另外也在达尼雅卡达卡城(Shri Dhanyakataka)教授密法。密语词 在一些古体东密书籍中如《元亨释书》《大藏经》[1]描述因业障舌两侧有牙齿痕,困倦乏力古代相信这是因为前世罪孽深重,身体将出现 症瘕、石瘿、气瘤。古代相信阿底峡尊者说:的忏罪方法以 寂断 添“出云鞍吗,闻竹,羽心”三个押契,认为可除难,求财。阐述为东密秘法之一,在台湾、香港、新加坡、日本还有此种密宗修行风俗。
喜金刚像喜金刚又叫欢喜金刚、饮血金刚,被认为是不动佛所化现,佛藏语称“杰巴多杰”,是密宗无上瑜伽密母续部本尊之一,极受噶举派、萨迦派尊崇。身相为白色,多面多臂忿怒形象。 喜金刚的梵文名称kapaladhara hevajra,说明其来源于印度教嘿鲁迦神系,与胜乐金刚出于同一神系,属于湿婆的从神,所以也是采取的展立形象。常见有五面和八面之分,但均为十六臂四足,怀抱明妃。五面喜金刚是中一、左一、右三面,另有一忿怒相的顶严。八面喜金刚为中三、左右各二和上面一个忿怒相明王脸。各脸上均有三目,戴五骷髅冠,脑后红色火焰如怒发直立。与其他明王最大的面相区别在于他主脸那似笑非笑的表情,证明其“法喜充满”,亦即喜金刚之名的来源。他的十六条手臂均持嘎巴拉碗,其中左面分盛黄天地、白水神、红火种、青风神、白日天、青狱帝、黄财神;右面分盛白象、青鹿、青驴、红牛、灰驼、红人、青狮和灰猫,并以三主臂交叉环抱明妃——金刚无我佛母。佛母一面三目,右手持月形刀,表示割断有情;左手捧盛血骷髅碗,以供养主尊,其左腿箭步与主尊右前腿并立,右腿于明王左前腿弓步上方绕至身后。主尊后两腿盘曲的一种,正面由于有一悬垂人头而不易看到,后两腿呈舞立状的比较容易辨别。也有诸手分持各种兵器的喜金刚形象。
大威德金刚像大威德怖畏金刚是藏传佛教格鲁派所修的主尊。密宗教法云:“有伏恶之势,谓之大威;有护善之功,谓之大德。”大威大德,故名大威德。大威德怖畏金刚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佛教认为可以以其凶暴威猛的气势慑伏一切魔障。 该像九头、三十四臂、十六足,乃依佛教含义所制。九头表示九种镇压阎王的经咒,正中最大最高的头为有蓝色水牛角的大水牛头,象征阎王,最高的头为文珠菩萨本像,象征慈善和平。三十四臂与心、身、语一起为菩萨成佛三十七路。十六足象征十六空。此像足踏八兽、八飞禽、八天王、八女明王,三十四臂排列成左右两个扇面形,右腿弓,左腿绷,造型复杂,制作精湛。 大威德怖畏金刚一般为双尊像,裸体,拥抱明妃罗浪杂娃。此像为单尊,无明妃,较特殊。
密集金刚像密集金刚,又称密聚金刚,梵名Guhyasamāja ,音译“古和雅萨玛札”,藏名为“桑顿多杰”,是藏密格鲁派崇奉的五大本尊之一。在无上瑜伽密法法系中,格鲁派最注重的是胜乐金刚、密集金刚和大威德金刚三尊。密集金刚作为无上密父续之王,得到了宗喀巴大师的盛赞,一切父续本尊的修习体系都离不开密集之道。按照无上密理论,此生证得密集五次第中的幻身,则可保证即身成佛。在藏密五大金刚中,密集金刚是较简单、呈坐姿而最易辨识的一尊金刚。“密集”或是“集密”都有表示秘密的含义。“密集”一词在《宝积经密迹金刚力士会》里解释说“法意太子曰:吾自要誓,诸人成得佛时,当作金刚力士,常亲近佛,在外威仪,省诸如来一切秘要、常委托依,普闻一切诸佛秘要密迹之事,信乐受喜 密集金刚、不怀疑结……其法意太子则今金刚力士名密迹是也。”因此,在藏传佛教中,尤其是格鲁派教法中非常重视密集金刚之法的观修。也有说密集金刚是从密宗五方佛中的东方阿闷佛化身演变而来的,在藏传佛教格鲁派教法中,据说密集金刚也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守护神。
上乐金刚像上乐金刚是密宗菩萨名,又叫胜乐金刚,藏语称“德木巧多吉”,是格鲁派修无上瑜伽之本尊。上乐金刚像为双尊,置莲花座上。明王上乐金刚有四张脸,每张脸有三目,生十二臂,主臂拥抱明妃金刚亥母,余臂持法器,裸体,双足踏入。这件上乐金刚像主尊头戴五叶宝冠,面部鎏金,项挂人头与骷髅项链,腰部挂樱珞,身后兜象皮,拥金刚亥母。金刚亥母一手持钺刀,一手持嘎巴拉碗,拥抱主尊项,表情似怒非怒。
尊胜佛母像简称尊胜母,又称乌瑟腻沙尊胜佛母、顶髻尊胜佛母、佛顶尊胜佛母,藏音:“朗觉玛”。尊胜佛母乃长寿三尊之一,可主长寿。多供在无量寿佛右边,左边为白度母,三尊象征福寿吉祥!佛经道:尊胜佛母是一尊救苦度难的女性菩萨。
尊胜母的藏文名为Namgyalma,他有九种化相,其最主要的化相,亦即其三面八臂、极为常见之形相。顶髻尊胜佛母的身体为白色,三头八臂,中间的脸为白色,右面的脸为黄色,左面的脸为蓝色,面相微怒,虎牙略露,每一个脸上都有三只眼睛,右第一手持四色羯磨杵(十字金刚) 于胸前,二手托莲座,上为阿弥陀佛,三手持箭,四手施愿印置右腿前,左第一手忿怒拳印持绢索,二手上扬作施无畏印,三手执弓,四手定印托甘露宝瓶。佛母威严慈祥,项戴珍宝樱珞,身着秀丽天衣,双足跏趺于莲花宝座中央。
持金刚菩萨像持金刚与金刚萨埵所持法器完全相同,但持金刚是双手于胸前交持铃杵。在密宗里,持金刚是释迦牟尼讲说密法时所现身相,故其为密宗的秘宗主。 这尊造像面容上保留着尼泊尔的造像特有的女性柔美感;两肩各一莲,上托铃杵;下身裙褶生硬,下摆边缘有阴刻卷草纹;莲座台面隆起,莲瓣肥大,其尖卷起明显;底板有十字交杵图案。佛身与台座分铸,然后钉在一起,这是藏族工匠对拍打成形的佛像所采取的惯用手法。身上系有原清宫黄签:"嘉庆八年十二月初七日收那……进,利益番铜利玛金……"(部分字迹残缺)
金刚萨埵像金刚萨埵,梵文Vajrasattva 或Vajrasattva mahāsattva,音译哇指拉萨特哇摩哈萨特哇,译名执金刚,持金刚,金刚手,金刚手秘密主,金刚萨埵,金刚手菩萨摩诃萨,金刚手萨埵摩诃萨埵等。萨埵者有情之义,勇猛之义,总言勇猛之大士。真言宗八祖中之第二祖,大日如来为第一,此金刚萨埵菩萨为第二。是佛教密宗极为推崇的圣尊。金刚萨埵,梵文Vajrasattva 或Vajrasattva mahāsattva,音译缚直啰萨怛缚摩诃萨怛缚,译名执金刚,持金刚,金刚手,金刚手秘密主,金刚萨埵,金刚手菩萨摩诃萨,金刚手萨埵摩诃萨埵等。 萨埵者有情之义,勇猛之义,总言勇猛之大士。真言宗八祖中之第二祖,大日如来为第一,此金刚萨埵菩萨为第二。是佛教密宗极为推崇的圣尊。
金刚萨埵像
金刚手菩萨像金刚手菩萨像,9世纪,红铜镀金,通高28cm。清宫旧藏。金刚手菩萨,又名金刚手大势至。此像红铜镀金,立姿,头戴花枝形三叶冠,后附火焰纹椭圆形头光,右手下垂,屈食指结印,左手持金刚杵,足下为双层莲座,上层莲瓣收束,抱合莲蓬,下层莲瓣平铺展开。像上身赤裸,仅在颈部饰简洁的项链,下身著短裙,斜披帛带,飘带末端如吴带当风而举,与三折肢的体态相呼应,静中寓动,栩栩如生。身左侧铸一细线贯通上下,俗谓禅定线,乃早期密宗造型语汇中对造像神性的表述。金刚手菩萨以持金刚杵为其形象特征,为常随如来的八大菩萨之一,与观世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并称密教“三族姓尊”,分别代表“伏恶、慈悲及智慧”的义理。作为表示伏恶的金刚手,其造型有寂静与忿怒两种变相。此尊造像为寂静相,此种姿态的金刚手像在尼泊尔早期造像中常见,而忿怒的造型则在13世纪时才渐趋流行
文殊菩萨像文殊菩萨全称文殊师利,又叫曼殊室利,意为妙德,妙吉祥。文殊菩萨再佛教中的职责是专司智慧,所以又叫大智文殊。大乘佛教将他推为众菩萨之首,认为他智慧第一(小乘佛教则推舍利弗为智慧第一)。文殊菩萨是释迦佛的左肋伺(右肋伺为普贤菩萨),三人被尊称为华严三圣。关于文殊菩萨的出身说法很多,大体有六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说他早已是佛,为了协助释迦佛弘扬佛法而现菩萨身且居释迦佛之下。第二种说法说他是诸佛的老师,诸佛的父母。第三种说法:日月灯明佛有八个儿子,后来均拜妙光(就是文殊)为师,经妙光悉心调教先后都成佛,其中最后成佛的叫燃灯,燃灯佛就是释迦佛的授记老师。第四种说法说他是阿弥陀佛的第三个儿子。第五种说法说他是妙庄王的大女儿。第六种说法说他出生在舍卫国一个婆罗门家庭,后来师从释迦佛学习佛法。文殊菩萨的造像多为头顶五髻,持宝剑,坐莲花宝座,骑一头青狮,表智慧尖锐和威猛。五髻表大日如来(据说是释迦佛的法身)之王智,又表童子之天真,所以又叫文殊师利童子。文殊菩萨三世皆成佛,过去世叫龙种上佛,现在世叫欢喜藏摩尼宝精佛,未来世叫普见佛。
文殊菩萨像此尊文殊菩萨佛像,为尼泊尔藏传佛像的最新款制作,高度约7寸 底部可装藏,纯铜材质 金色佛身,菩萨做手印于胸前,单手持智慧宝剑。身披樱珞挂饰 双盘坐于莲花法台之上。双腿处雕刻有立体双龙护法图案,象征护法镇守 为佛堂供奉上文殊师利的藏语 意译为妙德或妙吉祥是集法力无边和智慧为一身的菩萨。是雪域西藏的守护神.庄严秀丽,服饰刻化,衣饰华丽端庄;头带戴花冠,顶结高发篆,发尖有火焰宝珠.. 佛像金光闪闪,更显金碧辉煌.文殊师利的藏语 意译为妙德或妙吉祥是集法力无边和智慧为一身的菩萨。
四臂观音像此像是康熙时期清宫藏传佛教的典型造像。观音面目慈善,微带笑容;肩生四臂,主臂的双手于胸前合十,副臂的小臂上抬,双手略与肩平,左手持一枝花;上身披天衣帛带,下身穿裙裳,衣带飘拂流畅,具有动感;头戴宝冠,樱珞处嵌青金石、松石、珍珠、珊瑚,显得华丽富贵。四臂观音趺坐于莲花上,莲座仰覆,饰三道连珠线,莲瓣宽肥凸鼓,雕卷云花边。莲座下端刻有汉、满、蒙、藏四种文字的记铭,汉文为:“大清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虔奉三室福庇万灵自于康熙二十五年岁次丙寅恭奉圣谕不日告成永念圣祖母仁慈垂佑众生更赖菩萨感应万寿无疆云尔”。可知此四臂观音像是康熙皇帝为其祖母孝庄太皇太后特选的一尊藏传佛教铜造像。
四臂观音像
四臂观音像
不空成就佛像不空成就佛为五方佛之一,居北方,代表五佛五智中的成所作智,也称羯磨智。此佛一般为禅定式坐姿,如本尊这样的立像造型并不常见。此佛像着通肩袈裟,右手施无畏印,左手下垂牵袈裟一角,稍展右腿,立于单层覆莲座上,莲瓣间起棱线,莲座上缘饰连珠纹一周。莲台下为方形须弥座,中间束腰处阴刻藏文佛名。像后为随身镂孔形式的头光及身光,边沿錾刻曲线表示火焰纹。此像具有典型的喀什米尔造像的造型风格:头戴三叶珠宝佛冠,冠带垂肩;面形饱满,双目大睁;肩头、胸前及袖口、底缘处的袈裟处理得颇显厚重,并錾刻花纹以为装饰;其它部分则薄衣贴体,注重刻划肌肉的起伏变化,肢体浑圆而不失秀气。腹部略饰U字形浅衣纹,在双腿的衣底边处铸刻曲线以示袈裟的存在。薄衣贴体、注重人体的写实性表现及轻柔流畅的U字形衣纹等造型特征,是对古印度笈多王朝时期造像传统的继承,这种传统对后来佛教造像的影响十分深远。不空成就佛像,10世纪,红铜,通高29.2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不空成就佛为五方佛之一,居北方,代表五佛五智中的成所作智,也称羯磨智。此佛一般为禅定式坐姿,如本尊这样的立像造型并不常见。
拘卢州无量寿佛像北京 质地:铜鎏金 此尊无量寿佛造型颇为少见,仅在故宫博物院藏有类似作例。头戴宝冠,发髻高束,髻顶饰摩尼宝。面庞丰腴,眼睑微垂,相容宁谧。身着天衣绸裙,樱珞钏环等装身具刻划细腻并镶嵌松石珊瑚,显得繁缛而精美。披帛在头顶环绕呈环状,尾端在体侧上扬宛若祥云,富于装饰性。双手于胸前捧如意果,双足并立于台座上。台座上饰有三道链珠,正面铸刻 “大清干隆年敬造”楷书阳识。
无量寿佛像大清乾隆丙寅年敬造”九字一行楷书款,乾隆本朝 无量寿佛神态闲静,头戴五叶发冠,颈佩樱珞,双手相合,端坐于台座之上,身后有火焰背光。台座边沿刻“大清乾隆庚寅年敬造”款,字体规整,雕刻流畅。佛像鎏金保存完好,为乾隆年间宫廷定造的佛像。藏传佛教中的无量寿佛,就是阿弥陀佛,为五方佛之一,位居西方,常与白度母、尊胜佛母合供一堂,是为三长寿佛。 这件无量寿佛像头戴嵌宝石的五叶冠,上身赤裸,颈、胸、臂饰嵌宝石的樱珞,下身穿裤,裤腿迹饰宝石。佛双手悬空,捧宝瓶结禅定印,满脸喜色,坐于莲花座上。双手结禅定印的佛像,都是将手放在腿上,此佛像将手悬在空中,且捧宝瓶,可谓匠心奇特,不拘一格,更加烘托出无量寿佛的欢愉神态。
不动佛像内部之.此像结跏趺坐,头饰螺发,顶现高内髻,戴五花冠,大耳垂肩。头大面宽,额部高广,眉眼上挑,眉间饰白毫相。脖子较短。肩部宽阔,胸肌高挺,躯体浑厚,四肢短粗,全身肌肉劲健有力。上身着袒右肩袈裟,下身着裙,衣纹采取萨尔纳特式表现手法,仅在领口、袖口、小腿及衣服下摆处用连珠线表现。整体造型大方,神态威严,气势恢宏,是一尊艺术特征非常典型的元朝藏中地区造像。
不动佛像
不动佛像
艺术品鉴定评估、艺术品展览展销、权威行业期刊杂志推广,实时输送最专业的古玩鉴定知识,欢迎订阅此账号!
微信平台ID:中国第一收藏 ←长按可复制(每天推送最新古玩资讯)
主编微信ID:Caicai553134429 ←长按可复制(为你的藏品鉴定评估)
更多藏品精品展示微信ID:Caicai553134429 (瓷器,字画,玉器,奇石,金银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