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值从何而来(关于乳酸的这些常识)(1)

乳酸值从何而来(关于乳酸的这些常识)(2)

乳酸是由于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体内葡萄糖的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乳酸堆积是由于运动负荷和强度达到或超过无氧运动强度,而导致机体内产生的乳酸不能在短时间内进一步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氧气供应不足而形成无氧代谢,从而导致大量的过度产物乳酸在体内形成堆积。

乳酸值从何而来(关于乳酸的这些常识)(3)

乳酸堆积会引起局部肌肉的酸痛。例如:手臂发麻、腿痛、屁股痛以及身体躯干发不上力等症状。一般产生了乳酸堆积,如果要加速乳酸的排泄,一个是坚持低配速有氧运动,促使乳酸随着能量代谢加速排出体内,再一个就是用泡澡、按摩、推拿的方法也可以达到加速乳酸排泄的目的。不过相对来说,低配速有氧运动的方法更科学,对身体也更有利。

乳酸“生成”的原因

赛后,要记得“排酸”这样的话题在跑步圈子里,相信大家的耳朵都听出茧子来了。但又有多少跑友对乳酸有真正的了解呢?借此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乳酸”。

探讨之前,我们必须先要知道一个东东“糖酵解供能系统”,即糖原或葡萄糖无氧分解释放能量生成乳酸的过程。跑步圈子里常说的“无氧耐力”其实指的就是糖酵解能力。对这个供能系统不是很明白的跑友,只要记住一点就行:“高强度的训练课、混合氧后半段以及有氧训练中的变速跑都会参与供能,那种肌肉僵硬、手臂、屁股酸麻发不上力的感觉就是糖酵解的代谢产物乳酸造成的”。通常它是30秒—2分钟内最大强度运动时的最主要供能系统。

乳酸值从何而来(关于乳酸的这些常识)(4)

乳酸,其实是糖酵解供能系统的终产物,又是有氧代谢供能系统重要氧化基质,它还可在肝内经糖异生途径转变为葡萄糖,它在人体供能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血液中乳酸值的高低还是衡量无氧耐力的重要指标:运动中乳酸生成量越大,糖酵解供能比例就越大,运动效率越高,也就说明糖酵解能力越强。有的人血乳酸为8的时候可以继续巡航,有的人到4的时候就迈不动步子了(非理论数据,比如而已),这其实与意志品质无关,而是与运动员的糖酵解能力有直接关系。

运动中,骨骼肌是乳酸生成的主要场所,它的消除主要有三条途径:

1、在骨骼肌、心肌等组织内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2、在肝和骨骼肌内重新合成葡萄糖和糖原(糖异生);

3、在肝脏内合成脂肪、丙氨酸等。

这三条途径中1、2是主要,此外还有少量的乳酸直接随汗、尿排出体外。显然,乳酸的消除主要取决于有氧代谢能力,不论是在运动中还是在运动后。所以,有氧训练至关重要,而且有氧代谢能力也是无氧耐力的基础(一定要记住,一定要记住,一定要记住)!

刚才提到乳酸消除的主要去路就在骨骼肌、心肌中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换言之,具有超强糖酵解供能能力的运动员也必定具备高超的有氧代谢能力。这就可以解释我在山东省队训练的师兄——现1500米全国记录保持者窦兆波,虽然他的主项是1500米,但30公里的专项训练强度比马拉松主项的运动员还要高。

糖酵解供能系统强大还可以这么理解:运动中生成的乳酸多,而且消除的也快,身体可以在一个高效率的运动状态下保持稳态的乳酸代谢平衡,但这个能力先天遗传占很大比例。如果你是一位具有糖酵解供能天赋的人,你的任何中长跑项目的运动成绩都将一路高歌。例如:“天才”窦兆波。他是中国唯一一个从800米~马拉松项目都能达到运动健将且全部可以跑进全国前三的男运动员。但在现实中,具备这种天赋运动员太少了。

乳酸值从何而来(关于乳酸的这些常识)(5)

如何加强“耐”乳酸训练

乳酸耐受能力是指在机体处于较高乳酸水平时仍能保持较高强度运动的能力。一般认为,在乳酸耐受能力训练时以血乳酸在12mmol/L左右为宜,这一乳酸水平时糖无氧代谢训练最敏感的范围。

就马拉松项目来说,特别是业余跑者,糖酵解供能能力属于锦上添花,意义远不及雪中送碳。单纯的糖酵解能力训练对马拉松运动成绩的提高意义不是很大。所谓“单纯”是指只注重糖酵解为主要供能的训练手段。例如:忽视有氧训练,只崇尚单一的400米、800、1000米间歇训练。所以,在这里呼吁一下纠结于想通过“间歇训练、速度训练”来提高糖酵解能力的业余跑友,决不能再迷恋于这种单一的训练模式。有了高水平的有氧代谢能力,你的无氧代谢水平自然也会明显提升。

也许跑友会问,那马拉松训练就不需要进行无氧训练了?答案:需要。特别是对于专业马拉松运动员来说,有氧训练是基础,它可以保证你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要想成为一名顶级的运动员,无氧训练是决胜的保障!而且当今马拉松世界记录已经跑到2小时2分多,这种高水平的马拉松选手可以用超过80%的最大摄氧量来完成比赛,这个功率已远远超出单纯的有氧氧化供能系统60%—65%的最大摄氧量了,如果没有超强的糖酵解供能系统,是完全不可能用这种配速完成比赛。

但就业余跑者来说,很难达到专业马拉松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而且马拉松无氧耐力的训练比重必须根据你的训练水平和身体条件来科学、合理的规划。对于业余跑友,马拉松的无氧耐力训练,确切的说属于“混氧”即有氧训练和糖酵解两套系统同时参与供能。所以,就业余跑友来说,必须要优先突出和发展有氧供能系统的地位,后期再主抓有氧和混氧的交叉训练。

乳酸值从何而来(关于乳酸的这些常识)(6)

关于马拉松的“耐”乳酸训练。个人认为,马拉松的糖酵解特点跟纯粹糖酵解供能的项目是有明显区别的。我在山东省队和国家队集训时期,通常采用的是2000米、3000米、5000米的间歇跑或10~15公里的计时跑,很少跑400米、800米的间歇训练,而且教练要求的运动强度一般要求不超过85%,其实这属于典型的“半无氧”代谢供能训练,也是径赛耐力性项目提高耐乳酸训练的主要手段之一。

总之,马拉松无氧耐力也就是耐乳酸训练必须是在有氧代谢参与的情况下来提高。举个例子:一堂16公里的混氧训练课,配速要求:80%完成,我会要求队员在最后或者途中进行4—6公里的变速跑,这个变速跑对运动员的有氧、无氧系统供能都是个极大的考验,耐乳酸能力强的运动员可以借机拖垮耐乳酸能力差的运动员。

因为,这种16公里的混氧课,按80%的强度跑,运动员跑到后期肌糖原已基本耗尽,考验的是脂肪有氧氧化供能系统和糖酵解供能系统中非糖物质的异生及乳酸的代谢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对马拉松这样的耐力性项目来说意义重大。

本文为98跑原创,98跑保留版权信息及所有权利。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