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院趣闻轶事

作者:杜太一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有段时间,我们班成了场院的主力,总共不到十个人。有时还要从別的班调几个人过来。全连一年产的粮食,主要靠我们这几个人晾晒抗包装车。白天有个女生排,有二、三十个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主要是翻晒粮食。每天早上把苫布草帘打开,把粮食摊在场院的水泥地上,过一段时间用木锹翻上一翻,也有人光着脚在麦粒上趟上一圈,这样翻晒粮食即轻松又愉快,脚下趟着滚烫的麦粒,浑身上下都爽歪了。还有人说:这样趟晒麦子可以治脚气。

知青往事坎坷的孽债(知青往事场院趣闻轶事)(1)

这一天我们的工作是扬场打料,先把一台鼓风机调整好方向转动起来,因为没有什么风,所以要多调几个方向,找一个风稍微大一点的方向,由三、四个人往里添料,粮食被吹上天,掉下来后有一两个人在下面不停地用扫把,把粮食从堆边上扫干净。一般麦子需要两次加工扬场打料,才能装袋运到团部加工厂。

天阴沉着气压很低,一点风都没有遇到这种天气蚊子更多了一团一团的,伸手就能抓到几只。休息时蚊子更是肆无忌惮地往身上扑,这时,陈晓和拿出喷壶器往每个人身上喷撒敌敌畏。有时喷到脸上眼睛上杀得还有点疼,当时,大家也不管有毒无毒反正都让他一通乱喷。后来休息时,干脆搬个梯子都到房顶上去,场院的仓房顶上蚊子少多了,主要是房子比较高,上面还有一点小风蚊子自然就少多了。

东北的夏季太短了,一年打的粮食又多,我们必须要在这短暂的夏季,抢在天泠上冻之前,把大部分粮食加工好,所以那段日子我们在场院是常常加班。白天工作照样干,晚上吃完饭稍微休息一会儿,又要开始干活了,从晚上七点多干到晚十一点多。食堂管一顿夜班饭,吃完饭后休息,第二天照常出工。那时候的电力很紧张,一到吃夜班饭时就停电,食堂一停电就点上几只煤油灯或蜡烛。面条上落了蚊子,黑灯瞎火的也看不清,吃进去多少也不知道。

有一天刚吃完午饭,我躺下没多久就睡着了,在睡梦中隐隐约约听到了吹哨声,我睁开眼睛一看,班里已经没有人了,外面已经下起了小雨,我顺手拿起一件雨衣,边穿边往外跑。

到了场院一看已有三十几个人在忙着。这时雨是越下越大,但这并没有影响大家的工作。此时没有人指挥也没有人打闹,战士们都在有条不紊地干着自己该干的活。我伸手拿了一把木锹和一男青年对着把摊在地上的麦粒,一锹一锹快速地堆成小山形,身边有个女生手里抱着用稗子草编的草帘子,把刚刚堆起来的麦粒迅速苫好了,摊在地上的粮食苫好后,我们五、六个人又扯起了一个大苫布,把大堆的粮食盖好后,又找来一些大石头和木头把苫布压好。所有怕雨浇的粮食在短短的十分钟左右就盖好了,这时我才注意到满场院的只有我一人穿了一件雨衣,显得有些扎眼不免有点尴尬。

那时候的夏季,经常下阵雨,战士们只要一听到哨声,都会自觉地到场院抢着苫盖粮食。

这天,我们在场院干活到了中间休息时,有人坐在一高高的粮堆上,无意间看到场院东北角,有一片菜地种的西红柿已经熟了 ,只见他用右手指着菜地,嘴里冲着大家喊了一声“唉,那边有西红柿”。大家此时正有些干渴,不知谁喊了一声“走,吃西红柿去”。于是一群男女青年争相恐后地向菜地奔去。来到了地里,大家都先捡熟透地吃起来,吃饱后有人临走前还要带两个回场院再吃。这片西红柿菜地是炊事班人种的,没两天就被食堂人发现了。

有一天再去吃西红柿,突然,有人踢出了一块木板,上面有个铁钉尖冲上,这是炊事班有人故意埋的雷。当时有人喊“换个地方再埋上”这以后谁也不走垄沟了,都踩着垄上走,这个地方高埋不了暗器,但一不小心就会把西红柿根部踩坏。第二天一早,炊事班的一个上士脚上缠着纱布一瘸一拐地在食堂门口溜达,看见大家还像往常一样嘿嘿地傻笑。有人看他这样心里暗自高兴,回到班里都将此事儿当笑话讲。

原来,这位上士是个本地青年,是后来调到我们连的,刚调来就在我们连炊事班当上士。人长得不矮,有一米七五以上,见人不爱说话,脸上却总是爱堆着僵硬的笑,他的腰总是弯曲着,当地有一句俗语“男人水蛇腰杀人不用刀”。此人脸长得有点长,人们常常管这种脸型叫大馿脸。他年纪轻轻的,黑黑的瘦瘦的一脸短胡须,一点朝气也没有,倒像是个五十多岁的小老头。

知青往事坎坷的孽债(知青往事场院趣闻轶事)(2)

看到这个(湖底子)(这是城市青年对本地人一种歧视的叫法),傻老帽,连里很多战士对他都不太感冒,其实他也没有得罪谁,只不过他的外形让人觉得有点不舒服。这么个好活怎么就让他干了,于是,没过多久有人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大虾米。这回菜地里的钉子一定是大虾米埋的,他总是带着食堂几个女生到菜地里摘菜,自己埋的钉子把自己扎了。这下,司务长可不干了,司务长个子不高,身材圆润厚实大眼睛肥头大耳的,说话声音洪亮,一看就有点营养过剩到是显得很富态。

司务长到连部把有人偷吃西红柿的事儿告了。连长把场院几个人挨个叫去问话。后来有承认吃过西红柿的每个人都扣两元,不承认的就没事儿了。这正是“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当年,偷吃西红柿的事儿,自从被领导批评教育处理后,就再也没有人去菜地偷吃了。

那时的战士好管理,很少有人偷奸耍滑,都在默默无闻地为革命工作,做着自己应该做的本职工作。正是这些普通的劳动者,一代又一代的拓荒者,年轻的兵团战士奉献了大好青春,才将昔日的北大荒,建设成了今日的北大仓。

知青往事坎坷的孽债(知青往事场院趣闻轶事)(3)

作者:杜太一,毕业于北京新三中,1969年曾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四十三团(现兴凯湖农场)工作8年,现已退休。

来源:浓情黑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