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大数据杀熟”的话题爆出后瞬间成为舆论焦点,事件起源于有用户吐槽“滴滴打车被杀熟的把戏”以及“在享受服务时苹果用户普遍花的钱比安卓用户花的多”的现象。

虽然事后滴滴方面出来做出了解释,同时苹果收取手续费的问题也得以澄清。不过“大数据杀熟”的话题爆料越演越烈,网友纷纷分享自己曾经遭遇的“大数据杀熟”经历,也就是被宰的套路,大骂无良企业。

而没有遭遇过这类事件的人也不要幸灾乐祸,躲过了“大数据杀熟”,那么“朋友圈杀熟”你经历过吗?

小狮子今天要讲的并不是朋友圈中售卖假冒伪劣产品的“微商杀熟”行为,现在的“朋友圈杀熟”已经上升到另一种“高度”了!

自从微信成为多数人的主要社交工具后,每日刷朋友圈晒美食、晒自拍、晒小心情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习惯之一。而这种再平常不过的举动却被朋友圈中的某些“朋友”盯上了。

防套路最简单方法(防不胜防朋友圈也能)(1)

不少用户可能还不知道,自己诸多生活照早已被“朋友”拿到一些网络平台打包售卖。卖家不仅提供照片,还有小视频,并且不定期更新,有的卖家甚至提供变声器、变声语音服务,均明码标价。

这些个人信息被贩卖后,除了被放到淘宝上当“模特”,还有被用于贴吧交友、网络征婚、医疗美容宣传甚至网恋的场景中。也就是说,你的私照成为了一些人进行社交诈骗的工具,而你也就成了“帮凶”。

卖家贩卖的女性照片从学生到孕妈不等。

据人民日报报道,记者在某网购平台搜索栏输入“素材生活照”“朋友圈素材”等关键词,出来的结果令人咋舌:“微信朋友圈自拍素材”“500部高清朋友圈真人小视频”……记者进入店铺“咨询”,客服“热情叫卖”:“素材来自朋友圈、快手、抖音,5星带字好评再送7000部小视频,很划算。”当被问到“朋友圈视频怎么获取的”,客服语焉不详。而从网店评价栏里一水儿的好评不难看出,成交量较为可观。

不过截至目前,大部分平台已经整顿,在多家网购平台检索,结果显示有关服务均已下架,只有少数还在“顶风作案”。

但这或许还不是最可怕的。有网友爆料,此前在微信上收到“妻子”的转账要求,发完近一万元后自己就被拉黑了。随后联系了妻子才知道被骗了!原来一个微信好友搜集了他朋友圈晒出的照片,修改了昵称和头像,伪装成其“妻子。而这样的案子并不鲜见。

除此之外,朋友圈集赞换奖、帮忙砍价、拼团购物……每天在朋友圈刷屏的看似优惠或充满爱心的活动,往往是窃取个人信息的骗局。

就拿最常见的朋友圈“帮忙砍价”来说,有网友反映,在点击了朋友发来的“砍价拼xx”的购物链接,并填写完自己的一堆信息后,不少朋友便立刻收到了留着TA名字的诈骗短信。当然了,你的朋友或许并不是有心骗你,TA正也是受害者之一。

防套路最简单方法(防不胜防朋友圈也能)(2)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走俏朋友圈的“结婚证生成器”“高考准考证”“大学录取通知书”等图像生成软件,往往要求用户上传个人真实的照片、姓名、出生年月等重要个人信息;此外间歇性在朋友圈出现的扫码清理“僵尸粉”的推广信息,提供的便是登录微信PC端的二维码,一旦登录就相当于把微信控制权拱手相让……

“投票、性格测试等活动要求获取的授权大部分都是法律意义上的授权,同意则意味着本来只对朋友公开的信息,会被链接背后的人或公司掌握,读取手机里的通讯录、照片等,堂而皇之进入你的手机”,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

无论如何,“量身定做”的社交诈骗,总是让人防不胜防。

其实从很早之前,就出现过关于朋友圈的一些提醒。朋友圈内虽然有定位功能,但是为避免不法分子对你有可乘之机,因此尽量不要定位自己的地点让所有人都知道。此外,谨慎在朋友圈晒外出行程、火车票机票、家里的小孩老人,以及护照车牌照等个人信息。

你被朋友圈“杀过熟”吗?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关注电脑报新媒体矩阵更多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