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渭南老记忆,今天,我们来了解一条路的历史,这条路就叫宣化路。宣化路,为什么叫宣化路呢?它的历史你又了解多少呢,来跟着我们的记者一起探访一下吧。

记者现场:我现在是在城区的宣化路,这条南北走向的路最南端连接的是胜利大街。最北端连接的是310国道,那么这条路为什么叫宣化路呢,宣化二字又有着怎样的含义?

三十年前的陕西渭南 寻找渭南老记忆(1)

市民:阿姨,你好,我问一下,你知道咱们这条街为啥叫宣化路?我不知道。

三十年前的陕西渭南 寻找渭南老记忆(2)

市民:咱们为啥要叫宣化路?我不知道,那人家叫的,没考察。

三十年前的陕西渭南 寻找渭南老记忆(3)

市民:不知道。

三十年前的陕西渭南 寻找渭南老记忆(4)

三十年前的陕西渭南 寻找渭南老记忆(5)

记者在街道上接连问了五六个人,都没能说出宣化路的来历以及为何要叫宣化路,于是记者去了宣化路旁边的槐衙村了解情况。

三十年前的陕西渭南 寻找渭南老记忆(6)

市民:可能是因为宣化小学,这有个宣化小学,是古有的。

三十年前的陕西渭南 寻找渭南老记忆(7)

市民:那就是宣化学校在这旁边,在这路的西边,就叫宣化路,一下指到三马路,防洪堤这310都是宣化路。

三十年前的陕西渭南 寻找渭南老记忆(8)

市民:这原来是学校,这学校都早太太了,七八十岁的人这学校都修下了。

三十年前的陕西渭南 寻找渭南老记忆(9)

因为宣化小学而得名?村民只大概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具体原因是不是这样呢,记者继续探寻。

三十年前的陕西渭南 寻找渭南老记忆(10)

市民:宣化路,咱那里有个宣化学校,宣化学校就是南边的老学校,就叫宣化,先有宣化观,后有渭南县,就是那么个事,所以就叫宣化路,就那么一回事。

三十年前的陕西渭南 寻找渭南老记忆(11)

三十年前的陕西渭南 寻找渭南老记忆(12)

三十年前的陕西渭南 寻找渭南老记忆(13)

记者从槐衙村的长者处了解到,宣化路是根据宣化观而得名,而这个宣化观的历史,据说比渭南立县还早,宣化观,记者又了解到了一条重要的线索,于是,顺着村民的指引,记者一路来到了310国道旁,找到了宣化观的负责人李秀珍。她告诉记者,宣化观历史悠久,始建于哪一年已无从考证,能考证的为中殿、下殿等屋建于清嘉庆五年。宣化,即宣传教化之意。

三十年前的陕西渭南 寻找渭南老记忆(14)

宣化观负责人 李秀珍:人把这字都念成宣化观,其实是宣化观,观世音菩萨的观,这历史上人们都把这叫庵门,这就是说尼姑在里面住着呢,这个宣化路,据说也是根据宣化观宣化寺起的,所以叫宣化路。

三十年前的陕西渭南 寻找渭南老记忆(15)

三十年前的陕西渭南 寻找渭南老记忆(16)

根据李秀珍老人的说法,宣化路是由此观得名而来,为了印证这一说法,记者在临渭区地名故事中查找证据,结果和李秀珍老人的说法不谋而合。而目前宣化观现存的古迹已经很少了,记者在宣化观内看到,除了一个大殿外,还有一排改建为教室的老房子,李秀珍告诉记者,在这个宣化观内,还有一颗富有传奇色彩的神奇果树。附近的人都称这棵树为“万寿果树”。

三十年前的陕西渭南 寻找渭南老记忆(17)

宣化观负责人 李秀珍:这个树的名字它叫文冠树,以后说这树结的果子可好,吃了油香油香的,人们说这是万寿果,只有这庙里面有,人说成了稀物了,在这里再没有见过,这棵树栽到这里以后,传说渭河涨水以后,有这个观音殿,和这个树。渭河涨再大的水,都上来了,就是过不了这个树,过不了这个殿,叫万寿果,其实它叫文冠树。

三十年前的陕西渭南 寻找渭南老记忆(18)

除过这些现存的遗迹,那么宣化观和宣化小学又有怎样的联系呢,记者了解到,1914年,在拆庙建校热潮中,宣化观内建起了宣化初级小学,而这个小学,和峥嵘的革命岁月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1918年,当地劣绅企图吞并宣化小学,霸占庙产,由此爆发了反革命行动“宣化事件”,而宣化事件,成为日后渭华起义的导火索和催化剂,刘志丹同志在渭南活动期间,也曾工作和生活在宣化观。宣化观内现立的刘志丹塑像,也是让世人永远铭记那一段血与火的峥嵘岁月。

三十年前的陕西渭南 寻找渭南老记忆(19)

没想到一条宣化路,竟然牵扯出这么多的历史,现在的宣化路,虽然只是城区众多道路中的一条普通的通道。但是,看完节目之后,走在宣化路上,你是否能想起这段历史呢?

《东秦百姓》记者:杨凡 盼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