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律

1定义和起源

旋律,被定义为根据特定的文化习俗和规则在音乐时间内排列的乐音,代表了一种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的人类普遍现象;然而,在一些文化中,节奏的考虑可能总是优先于旋律(译注:音高运动)的表达,例如在非洲的一些地区,敲击不确定的音高被用来代替语义交流,或作为系统性体力活动的激发器(无论是在日常工作中还是在仪式舞蹈中),或两者兼而有之。与旋律有关的主要问题似乎更具体地涉及到言语交际,在某些情况下,是言语前的社交方式。

配乐的来源(旋律的起源)(1)

配乐的来源(旋律的起源)(2)

尽管旋律与语言之间的确切因果关系尚待确立,但“语源性旋律”(‘logogenic melody’ )的广泛文化基础已不再受到质疑。它的一些广泛的共同特征也得到认同。例如,旋律脉动的某些普遍表现,以下行小3度为中心音程的儿童歌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阿尔卑斯牧羊人的叫声和回答也是如此。毋庸置疑,音调调整最普遍的例子是婴儿的第一声啼哭;而对婴儿行为的研究表明婴儿在多大程度上系统和有效地利用音调差异化的会说话前的“言语”来传达生理需求和情感状态。如果自然现象存在任何迹象,如鸟鸣和其他形式的动物交流,它应该有可能及时得出有意义的概念,涉及一个进化的连续体,从病理性的到原语形式的音调发声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