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瑜,中国诸侯争霸时代东周王朝第九任王。其祖父为东周王朝第六任周襄王姬郑,其父是东周王朝第七任周顷王姬壬臣,其兄则是东周王朝第八任周匡王姬班。

周匡王六年(甲寅,公元前607年)十月,在位6年的周匡王姬班卒,其弟姬瑜继位,是为周定王。姬瑜在位时,楚国在楚庄王芈侣的治理下,逐渐强大。

东周十大君主排名(东周王朝第九任周定王-姬瑜)(1)

周定王元年(乙卯,公元前606年)春,楚庄王带兵攻伐陆浑(今河南嵩县北部)戎族,前锋已达周天子都城洛邑附近,这就是历史上的‘观兵于周疆’,吓得周定王姬瑜忙遣王孙姬满前往劳军。时值,楚庄王问姬满:“周朝都城宗庙内九鼎的‘大小轻重’。”九鼎为天子权力象征,过问其重量,意味着有觊觎天子权位的野心,这就是成语【问鼎中原】的典故。当时,姬满不慌不忙回答:“在德不在鼎。”接下来又讲了关于九鼎的来历,并且盘今论古的将楚庄王驳斥一番,使得楚国引兵退去。‘在德不在鼎’,这正是春秋时期的普遍政治观点,国家强大在于施行德政而不是穷兵黩武。然而到了战国时期,这个观点正好反了过来。

同年十月,郑穆公姬兰卒,其子姬夷嗣位,是为郑灵公。

这一年,宋文公子鲍杀胞弟子须以及宋昭公的儿子们,又逐宋武公、宋穆公后裔,二族奔曹,率曹军攻宋。不久,宋军围曹进行报复。

周定王二年(丙辰,公元前605年),秦共公嬴稻卒,其子嬴荣嗣位,是为秦桓公。

同年七月,楚令尹斗越椒与司马蒍贾不和,蒍贾依仗楚庄王的支持,多次诽谤斗越椒,斗越椒遂召集族人预谋反叛。时值,楚庄王北伐未归,斗越椒率若敖(芈熊仪,楚一任武王芈熊通祖父,斗为其后裔)之族叛,囚杀蒍贾,继而发动针对楚王室的进攻。一开始,楚庄王从大局出发,采取妥协态度,提出以‘三王之子’(楚文王、楚成王、楚穆王)为质,与之谈判,解决问题,然斗越椒不接受。于是,楚庄王率军与之战于皋浒(今湖北襄樊西北)。最终,斗越椒兵败为乱军所杀,其子斗贲皇逃奔晋国,后被封于苗(晋邑名,位于今河南济源县西南),是为‘苗贲皇’,若敖族遂灭。

东周十大君主排名(东周王朝第九任周定王-姬瑜)(2)

大获全胜,楚庄王宴赐群臣,并命自己后宫在酒宴上为将士斟酒。天色将晚,大家兴致正高,一阵风将灯火全部吹灭,宴会陷入黑暗,楚庄王令人取火点上。左右取火未至,席中一人,因见弯腰倒酒的许姬貌美,暗以手牵其袂,许姬反手将此人头盔顶部帽缨折断,跑回楚庄王身边,附耳恳请重惩帽上没有缨络之人。楚庄王听此当即宣布:“今日君臣痛饮,务求尽兴,不需正襟危坐,亦不必穿戴齐整,可将帽缨摘下。”等到将士们陆续将帽缨摘下,楚庄王这才命人重新点上火烛,继续欢宴。此乃《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一回‘诛斗椒绝缨大会’。

三年后,楚与晋爆发争霸大战,一位楚国将领(一说唐狡,一说蒋奇)奋不顾身杀入敌阵。楚庄王在战斗间隙将之叫住,奇怪地问:“我平时对你并没特殊优待,为何如此舍生忘死?”这位将军回答:“大王还记得3年前的宴会吗?我就是那个被折断帽缨之人。大王当时不杀,我就决心誓死效忠,以报厚恩。”

东周十大君主排名(东周王朝第九任周定王-姬瑜)(3)

这一年,有郑客从汉江来,得一二百余斤的大鼋,献与郑灵公姬夷。恰逢,郑国贵戚公子姬归生、姬宋入见,姬宋食指大动,遂告诉姬归生:“必尝异味。”及入,宰夫将烹鼋,二人相视而笑,郑灵公姬夷询问因何发笑,二人具实相告,郑灵公戏曰:“验与不验,权尚在寡人也!”俟宴诸大夫鼋羹,独不与姬宋。恼羞成怒的姬宋径直走到郑灵公座前,染指于鼎,尝之而出。郑灵公亦怒,准备杀之。于是,姬宋胁迫姬归生,反杀郑灵公姬夷,立其弟姬坚,是为郑襄公。此乃《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二回‘公子宋尝鼋构逆’。

东周十大君主排名(东周王朝第九任周定王-姬瑜)(4)

樊姬

周定王三年(丁巳,公元前604年),楚庄王宠信令尹虞邱子,经常废寝忘食地与之交谈。此事在楚庄王王后樊姬心中,喜忧参半,于是假意问道:“何等重要之事,竟然让您经常这样废寝忘食?”楚庄王答:“与贤能的忠臣谈话,真是不知什么是饥饿和疲倦。”樊姬又问:“您说的贤能忠臣是哪位?”楚庄王答:“当然是虞邱子!”樊姬故意捂住嘴巴大笑,楚庄王见状不解。

樊姬解释:“如果说虞邱子是聪明之人倒还勉强,但未必算得上忠臣。我服侍君王算起来也有11年,曾访求品貌俱佳女子献给君主。现在比我好的有2人,与我同等的也有7人。我为何不排除她们,一人独占您的宠爱呢?那是因为知道您是一国之君,身边需要更多贤德女子来照顾您的生活起居。然而,虞邱子做为楚相已有10余年,除了其子弟宗族亲戚之外,从未保举过什么人,也没听说罢免哪个不贤之人,难道贤能的忠臣就是这样?挡住真正贤德之人为国尽忠之路,等于蒙蔽君王;知道别人贤德亦不举荐,就是不忠。我刚才所笑就是为此,难道大王认为臣妾笑得不对?”楚庄王颇觉有理,次日就将樊姬之话转告。虞邱子听完吓得离开坐席,心中万分惭愧,下朝后躲在家中不敢出来,派人四处找寻贤能忠士,后来亲自举荐孙叔敖,接替自己令尹之位。

同年,楚庄王令公子婴齐为将,率师伐郑,责其弑君之罪。晋遣荀林父往救,得知陈与楚结盟,遂攻陈以救郑。

周定王四年(戊午,公元前603年),晋大夫赵盾、卫大夫孙免,因陈附楚,联军再攻陈。

同年,赤狄(春秋时北方狄族之一,位于今山西晋东南潞城、黎成一带)攻晋,围怀邑(今河南武陟西南)、邢丘(今河南温县东北)。时值,晋成公姬黑臀主张出兵征讨,大夫荀林父声称:“使疾其民,以盈其贯,将可殪也!”意思为:‘他们好战,为人民所厌弃,恶事作满便会灭亡。’《尚书·泰誓》中亦有‘商罪贯盈,天命诛之。’古人将钱币串满一串,叫做‘一贯’,以此比喻积恶积满,称之‘贯盈’,这就是成语【恶贯满盈】的典故。

这一年,楚庄王亲统大军,复伐郑师于柳棼(郑地名,位于今河南襄城),取城下之盟而还。

周定王五年(己未,公元前602年),齐、鲁攻打莱国(今山东平度)。

同年,赤狄攻晋,收割向(今河南济源南)、阴(今河南孟津北)二邑禾稼。

这一年,燕桓公卒,燕宣公嗣位。

晋、宋、卫、郑、曹、鲁,盟于黑壤(晋地名,位于今山西翼城县东北之乌岭),鲁宣公姬馁因晋成公姬黑臀即位时未经朝贺,遂不准其与盟,姬馁逃归。

周定王六年(丙申,公元前601年)夏,白狄(今陕西洛河中上游以东)与晋,联军攻秦。

同年,楚灭舒蓼国(又作舒鄝,春秋时吴与楚之间的群舒一支,位于今安徽舒城南),与吴国、越国盟誓而还。

这一年,晋上卿赵盾卒,郤缺代为中军元帅。

东周十大君主排名(东周王朝第九任周定王-姬瑜)(5)

周定王七年(辛酉,公元前600年),晋成公姬黑臀与楚庄王芈侣争霸,晋成公会诸侯于扈邑(今河南原阳),陈灵公妫平国畏楚,不至,晋攻之。然而,晋成公姬黑臀卒于途中,军乃还,其子姬孺嗣位,是为晋景公。

同年,楚庄王芈侣攻郑,晋大夫郤缺往救,败楚军于柳棼(郑地,今河南襄城)。时值,郑人皆喜,惟公子姬去疾面有忧色,并说:“国之灾难,吾死无日矣!”自此,楚、晋争相伐郑,郑疲惫无宁日。郑国地处中原,夹于晋、楚两个大国之间,经常遭受侵犯。亲晋则楚攻打,亲楚则晋攻打。从公元前608年至公元前596年的12年中,被晋攻打5次,被楚攻打7次,年年战事不断。

这一年,卫成公卫郑卒,其子卫遬嗣位,是为郑穆公。

滕昭公姬毛卒,其子姬绣嗣位,是为滕文公。时值,宋乘滕国(今山东滕州)丧君,围滕。

周定王八年(壬戌,公元前599年),齐归济西田与鲁。

同年夏,齐惠公姜元卒,其子姜无野嗣位,是为齐顷公。

时值,因郑附楚,晋、宋、卫、曹,联军攻郑,郑降。

至冬,楚又攻郑,晋大夫士会往救,楚军败还。

东周十大君主排名(东周王朝第九任周定王-姬瑜)(6)

夏姬

这一年,陈灵公因与大夫夏御叔(陈定公之子)之妻夏姬(郑穆公之女)私通,并在朝堂之上,拿出夏姬所着褒衣,向大夫孔宁、仪行父炫耀。此二人亦与夏姬有私,各自拿出夏姬所赠私物,相互鉴赏。此乃《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二回‘陈灵公袒服戏朝’。早先,夏姬与夏御叔生有一子夏征舒,然此子12岁时,夏御叔卒,此时夏征舒已长至18岁,对母亲所做所为感到羞惭不齿,却又无法制止,常常托故避出。一日,陈灵公又至夏姬所居的株林(邑名,位于今河南西华县西南),与之私通。恰逢夏征舒亦在,陈灵公以言戏谑,结果被夏征舒死杀,陈灵公之子妫午逃奔晋国。

滕国恃晋而不事宋,宋乃攻滕。

鲁攻邾,军入其都绎城(今山东邹城)。

周定王九年(癸亥,公元前598年),楚攻郑,兵至栎邑(今河南禹州),郑乞和,与楚盟于辰陵(今河南淮阳县西)。

同年,楚庄王芈侣攻陈,杀夏征舒。时值,楚庄王灭陈以为楚县,拜公子婴齐为陈公,使守其地。南方属国,俱来朝贺,独有大夫申叔向楚庄王发问:“王闻‘蹊田夺牛’之说乎?”楚庄王声称没听过,申叔接着道:“今有人牵牛取径于他人之田者,践其禾稼,田主怒夺其牛。此狱若在王前,何以断之?”楚庄王答:“牵牛践禾,所伤未多,夺其牛,太过分了!薄责牵牛者而还其牛,子以为当否?”申叔遂说:“王何明于断狱,而昧于断陈也。夫征舒有罪,止于弑君,未至亡国也,王讨其罪足矣,又取其国,此与牵牛何异,又何贺乎?”楚庄王顿悟,迎陈灵公之子妫午返国嗣位,是为陈成公。此乃《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三回‘楚庄王纳谏复陈’。

夏征舒死后,夏姬掳至楚国。时值,楚国公族大夫屈巫长得仪容秀美、文武双全,且好彭祖房中之术,数年前出使陈国,偶遇夏姬,见之容貌,心甚慕之。但是,楚庄公却将夏姬赐于新丧偶的连尹(楚国朝廷官名,职掌不详)襄老。

东周十大君主排名(东周王朝第九任周定王-姬瑜)(7)

周定王十年(甲子,公元前597年)春,郑又降晋,楚庄王芈侣再次攻郑。晋景公拜荀林父为中军元帅,先榖副之;士会为上军元帅,郤克副之;赵朔为下军元帅,栾书副之,率军往救。此乃《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三回‘晋景公出师救郑’。然而救之不及,楚已破其都城新郑(今河南中部),郑襄公袒背牵羊出迎,向楚庄王谢罪请降,并让弟子良出质于楚。

荀林父闻郑已降,打算回师,中军副将先榖反对,认为晋国之所以成为诸侯之长,就是在于军队能武、群臣尽力,遂领自己所属部队渡过黄河。晋军司马韩厥见此,劝荀林父:“先穀率领一部分人马擅自陷入敌阵,作为主帅的您罪过就大了。失掉属国又丧亡军队,不如进军,就算作战不能取胜,罪过可由6人分担。”林荀父从其议,晋军全部渡过黄河,暂驻敖、鄗(位于今河南荥阳县西北)二山之间。时值,楚庄王带领部队北上,驻扎郔地(今河南郑州北),准备在黄河饮马以后归国,听到晋军已渡黄河,于是继续向北挺进,在管地(今河南郑州北)扎营以待。

此时,郑国皇戌至晋军营中诱使晋、楚交战:“我们向楚求和,不过是为了不致于亡国,丝毫没有对晋不友好的意思。现在,楚因轻而易举取得胜利,十分骄傲,军队有所松惫。如果追击,加上郑国从旁助战,定可将之打败。”先榖听后十分高兴,认为打败楚军,夺回郑国正是时候。然下军副将栾书反对:“楚国经常教诫军民,发扬祖先‘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有什么理由证明他们骄傲放松了?况且郑国劝我们攻楚,并不真心向着我们。打胜了,固然讨好我们;如果楚军胜利,他们同样又向楚国投降,怎么可以相信郑国之话?”上述这段话中的‘筚指荆、竹、树枝,路又同辂,指的是大车,蓝缕又同褴褛,指穿着破衣烂衫,形容俭朴的创业生活以及艰苦的奋斗精神。这就是成语【筚路蓝缕】的典故。但是,晋军将帅意见很难统一,最终与楚军大战邲地(今河南荥阳东北)。

邲之战是继城濮之战后,晋、楚两强之间又一次大规模正面交锋,以晋军惨败告终,楚庄王凭借此战,成为继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之后春秋时期的第5个霸主。此乃《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四回‘荀林父纵属亡师’。晋国亦为此战一蹶不起。当时,晋军有的战车陷入坑中不得前进,楚人教他们卸掉车前横板;向前走了一点,马盘旋不进,楚人又教他们拔掉车上大旗,扔掉车轭,这才跳出。然而,晋人回头讥讽楚人:“你们楚国屡次打败逃跑,因而连怎样使兵车脱险的经验都有了。”

楚国大胜之后,楚大夫潘党建议将晋军阵亡尸体堆筑成‘京观’,以显武功。楚庄王非常反感这种做法,并且阐述自己用兵目的:“‘武’这个字的意思就是要‘止戈’,力求不再使用兵器。国家用武是为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做到这7件,才可使子孙不忘武功。现在两国子弟暴尸野外,是为残暴。这场战争违背民众意愿,且古代圣王讨伐不敬者,将罪大恶极者筑为京观,以这种最重的惩罚来警告邪恶。但是,这场战役中的阵亡者皆是为自己国君尽忠,怎能将他们筑为京观?”遂下令将晋军陈亡者妥善掩埋。这就是成语【止戈为武】的典故。泌之战后,许亦附楚。

此战,楚将连尹襄老亦有参战,并且阵亡。重新守寡的夏姬,又与襄老之子黑要烝淫,国人颇有议论,只得借以为襄老归葬之名,返回郑国。大夫屈巫对之尚未死心,致书郑襄公,求聘夏姬为内子,得到允许,然此事楚国无人知晓。

同年,楚攻萧国(今安徽萧县),宋、蔡往救,萧人掳楚王子芈丙,楚庄王芈侣恳请:“勿杀,吾即退军。”萧竟杀之,楚庄王大怒,遂灭萧国,其子孙以国为氏。

这一年,晋、宋、卫、曹,盟于清丘(今河南濮阳)。时值,宋因陈附楚,攻之,卫大夫孔达往救。

东周十大君主排名(东周王朝第九任周定王-姬瑜)(8)

东周十大君主排名(东周王朝第九任周定王-姬瑜)(9)

晋景公以位已4年,以齐、郑俱服,颇有矜慢之心,宠用大夫屠岸贾,游猎饮宴,如同晋灵公之时。时值,梁山(晋境内山名,位于今陕西韩城县境内)塌方,壅塞河流,三日不通,屠岸贾声称‘刑罚不中’,谋诛赵氏一族。大夫韩厥知道此事,夜晚前往下宫(原指亲庙、祖庙,这里应指赵氏宗族邸舍的名称),密报赵朔(赵盾之子),使之预先有所准备。赵朔之妻庄姬为晋成公之女,已有身孕,即将生产,于是托咐门客程婴,将妻连夜偷偷送入宫中,投奔庄姬之母成夫人。

次日清晨,屠岸贾自率甲士,包围下宫,杀大夫赵朔,尽屠一族。此时,赵旃之子赵胜正在邯郸,独以身免,闻变出奔于宋。此时,屠岸贾清点尸数,不见庄姬,知其定是入宫藏匿,于是回报晋景公:“庄姬倒没什么,只是听闻怀妊将产,万一生男,必留后患!”晋景公道:“吾姑乃母夫人所爱,不可问也!如果生下女婴此事作罢,如生男婴,除之完事。”于是,屠岸贾日夜使人探伺生产消息。

数日之后,庄姬生下一子赵武,成夫人吩咐宫中假说生女夭折,屠岸贾不信,亲率女仆遍索宫中。庄姬只得将婴儿置于裤中,对天祷告:“天若灭绝赵宗,儿当啼;若赵氏还有一脉之延,儿则无声。”时值,一班人等内外搜寻,婴孩没有发出一丝声音。遍寻无果之后,屠岸贾遂疑婴孩已移至宫外,悬赏于门‘有人首告婴儿真信,与之千金!知情不报,全家处斩。’程婴见此,忖思赵氏孤儿虽然瞒过了这次,但在宫中总不是长久之计,遂与另一门客公孙杵臼商议,程婴以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儿子代替赵武,故意让屠岸贾所获杀之,致使宫禁放松管束;程婴又找韩厥相助,从宫中将赵武移出,抱于盂山藏匿,后此山更名藏山。此乃《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七回‘围下宫程婴匿孤’。

周定王十一年(乙丑,公元前596年),莒恃晋不事齐,齐攻之。

同年,楚以宋去岁救萧,攻之。

这一年,赤狄攻晋,至清原(今山西稷山)。

周定王十二年(丙寅,公元前595年),晋责卫救陈之责,卫杀大夫孔达,求解于晋、宋。

同年,晋攻郑,报前年邲水之败,但未攻城,仅是耀兵而还。

三月,楚令尹孙叔敖卒,楚庄王抚棺痛哭,欲以其子孙安为工正。然孙安遵父遗命,力辞不拜,退耕于野。时值,楚庄王所宠优人侏儒优孟,因见孙安砍薪自负而归,遂问:“公子何自劳苦薪?”孙安答:“父为相数年,一钱不入私门,死后家无余财,吾安得不负薪乎?”优孟听此,叹道:“公子勉之,王行且召子矣!”回宫之后,制孙叔敖衣冠、剑履一具,并且习其生前言动,适逢楚庄王宴于宫中,优孟扮作叔敖登场。楚庄王一见,恍惚间认为其尚在人世,悲憈不己,遂命优孟往召孙安,封以万户侯。但孙安依旧固辞,自请奉守寝丘。正因如此,后人皆认为寝丘非善地,无人争夺,遂为孙氏世守。此乃《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四回‘孟侏儒托优悟主’。

四月,楚遣大夫申无畏出使齐国。从楚至齐必须经过宋,按理事先应当支会宋。然而,楚庄王自恃大国,不将宋放于眼中,并对申无畏说:“不用通知宋国,只管过去就是!”时值,王子芈冯出使晋,亦故不向郑借道。申无畏无奈的说:“郑国聪明,而宋是个聋子,芈冯无妨,我必死矣!”楚庄王却说:“如果杀了你,我当兴兵破灭其国,为你报仇。”申无畏听此,知楚庄王意已决,只得前往。至宋,果被扣留,宋大夫华元对宋文公说:“楚使经过我国,事先连通知都没有,简直将我国看作已亡,成为它的属地了,这是不能容忍的!他们如果借此发兵,我们大不了就是亡国,宁愿战败而亡,决不可屈辱而亡!”就这样,申无畏被杀。

九月,楚庄王发兵围宋。

这一年,曹文公曹寿卒,其子曹卢嗣位,是为曹宣公。

东周十大君主排名(东周王朝第九任周定王-姬瑜)(10)

周定王十三年(丁卯,公元前594年)五月,楚围宋已达9月,宋易子而食,不能支。其间,宋曾遣大夫婴齐前往晋(今山西一带),请求出兵援助。时值,晋景公倒愿出兵,大夫伯宗不敢得罪楚,于是劝谏:“古话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我们哪里管得着楚国之事?再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这段话意为‘江河沼泽能容污浊之物,山林草丛能藏毒蛇恶兽,瑾瑜美玉能隐瑕疵,国君能忍屈辱,这都是自然道理!’这就是成语【藏污纳垢】的典故。‘虽鞭之长,不及马腹’是说马肚子不是挨鞭子的地方,鞭子纵长,也打不到马肚子上。这就是成语【鞭长莫及】的典故。晋景公从之,仅派大夫解扬前往宋,安慰一番,并无实际援助。

晋救不至,宋只能想法自救。一日深夜,宋大夫华元悄悄混进楚军营地,潜入楚军主帅子反(亦为公子侧,是楚庄王之弟)营帐,并且登上卧榻将之叫醒,道:“我们君主叫我将宋国现在困苦状况告诉您:‘粮草早已吃光,大家已经交换死去的孩子当食物;柴草也已烧光,大家拆散尸骨当柴烧。’虽然如此,你想逼迫我们订立丧权辱国的城下之盟,那么我们宁肯灭亡也不接受。如果你们退兵30里,那么怎么吩咐我就怎么办!”子反听此,亦愿私下约定,因为营中粮草亦仅剩7日用量,7日之内断然拿不下此城。出于种种考虑,子反遂与华元盟誓,并且结为兄弟。

次日,子反将华元所言上报楚庄王,楚军退至30里外。就这样,宋与楚恢复和平,华元至楚营订立盟约,并作为人质至楚。当时盟约上写有:“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即是‘我不欺骗你,你也别欺骗我。’此乃《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五回‘华元登床劫子反’,亦为成语【尔虞我诈】的典故。

同年,潞国(又名潞子国,姜姓,位于今山西潞城,后为赤狄族人方国,与黎国为邻)大夫酆舒专权,国君隗婴儿的夫人为晋景公之姐,亦为酆舒所杀,又伤隗婴儿的眼睛。晋遂灭潞国,隗婴儿痛其国亡,自刎而死。潞人哀之,为之立祠,今黎城南上5里,尚有潞祠山。时值,酆舒奔卫,卫捕之送晋,晋杀之。

这一年,秦桓公遣力士杜回乘晋用兵潞国,攻晋,至辅氏(晋地,今陕西大荔县东),与晋大夫魏颗交战。时值,魏颗因梦老人于耳畔呼唤‘青草坡’,醒后问其左右,得知离此10里有一大坡,就叫‘青草坡’,于是计上心来,遂引杜回来到此地。遥见一老人布袍芒履,将青草一路挽结,以攀杜回之足,致其绊倒,魏颗回车将之擒拿。其弟魏锜知杜回力大无穷,恐生变故,遂将杜回斩首,解往稷山请功。

当晚,魏颗又梦日间所见老人前来致谢:“将军知杜回为何被你拿获,那是老汉结草以御之,所以颠踬被擒。”魏颗不解:“我与你素不相识,为何相助,我又何以奉酬?”老人答:“我乃祖姬之父。尔用先人之治命,善嫁吾女,老汉九泉之下,感谢你的活女之命,特效微力,助将军成此军功。”

原来,魏颗之父魏犨有一爱妾祖姬,每次出征必嘱咐儿子魏颗:“我要战死在沙场,你当代为此女选择良配以之嫁,不要让她流离失所,我就死也瞑目了!”后来魏犨临终时,却又嘱咐:“此女吾所爱惜,必用以殉吾葬,使吾泉下有伴也!”魏颗营葬其父,并不以祖姬为殉。其弟魏锜不解,魏颗解释:“父亲平日吩咐必嫁此女,临终头脑已经昏乱。孝子从治命,不从乱命。”葬毕,遂择士人将祖姬嫁之。此乃《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五回‘老人结草亢杜回’。魏颗战胜班师,晋景公嘉其功,封以令狐之地,复铸大钟,以纪其事,备载年月,曰为‘景钟’。

周定王十四年(戊辰,公元前593年),晋景公遣士会领兵灭赤狄余种:甲氏(今河北邢台)、留吁(今山西屯留)、铎辰(今山西长治)。赤狄之土,尽归于晋,晋国版图自是始大。

周定王十五年(己巳,公元前592年),蔡文侯蔡申卒,其子蔡固嗣位,是为蔡景侯。

同年,许昭公姜锡我卒,其子姜宁嗣位,是为许灵公。

这一年春,晋大夫郤克出使齐国,因其足跛,齐顷公姜无野之母萧夫人在崇台之上望见,大笑不已,郤克怒曰:“不报此辱,不再渡黄河。”此乃《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六回‘萧夫人登台笑客’。于是,晋、卫、曹、邾、鲁,盟于断道(今山西沁县东北),齐遣大夫高固等4人前往,中途闻得郤克盛怒,高固逃回,其他3人为晋所囚,寻亦逃回。

周定王十六年(庚午,公元前591年),晋、卫攻齐西南阳谷地区。齐被迫求和,并遣公子强赴晋为质。

同年,邾攻鄫,弑鄫君。

这一年,楚庄王芈侣卒,其10岁的儿子芈审嗣位,是为楚共王。一次,楚共王外出打猎,将弓丢失,左右侍从要去找寻,楚共王却说:“算了!楚国人丢了弓,拾得的还是楚国人,何必再寻!”后来孔子听到此事,评论楚共王心胸不够宽广,没有尽到仁义:“人遗弓,人得之,何必楚也?”老子听到此事以及孔子评价:“去其人而可矣!”表示连‘人’也不必拘泥,只说‘失之,得之。’这就是成语【楚弓楚得】的典故。

鲁宣公姬倭卒,其13岁的儿子姬黑肱嗣位,是为鲁成公。

周定王十七年(辛未,公元前590年),周大将刘公攻茅戎(今山西平陆),败于徐吾(平陆西)。

东周十大君主排名(东周王朝第九任周定王-姬瑜)(11)

周定王十八年(壬申,公元前589年)春,齐顷公由平阴(齐邑名,位于今山东平阴县东北)攻鲁的北部边境,围龙邑(鲁邑名,位于今山东泰安市东南)。齐顷公的宠臣卢蒲就魁攻城时被擒,齐顷公使人向城上大喊:“勿杀,吾与汝盟誓,不再侵犯。”龙邑人不信,杀之分其尸置于城上。齐顷公亲自擂鼓,经3日战斗,攻克龙邑,遂之向南进军,到达巢丘(今山东泰安县境)。

时值,卫趁齐攻鲁之际,卫穆公遣孙良夫、石稷、向禽将、宁相率兵攻齐。结果两军在新筑(卫邑名,位于卫、齐交界处,即今河北魏县南)界口相遇,各结营垒,准备战斗。结果卫军大败,统帅孙良夫多亏新筑(卫邑名,位于卫、齐交界之处,今河北魏县南)大夫仲叔于奚援救,得以逃脱。孙良夫因而感到惭恨,遂不返国,赴晋求援。鲁大夫臧宣叔亦赴晋求援,二人皆找晋国实权人物郤克。早想攻齐以报当年嘻笑之仇的郤克,说服晋景公出兵助鲁、卫攻齐。此时,齐顷公知己处于卫地,如果晋军来救,必被围而困之,遂率大军奔至鞌地(齐地名,位于今山东济南市西)扎营。

同年六月十七日,晋大夫郤克、卫大夫孙良夫、鲁大夫臧宣叔、曹公子曹首,4国联军攻齐,战于鞌地,齐军大败而逃,被晋军追赶着围华不注山(又名华山、金舆山,位于今山东济南东北)绕了3圈,万分危紧。车右护卫逢丑父穿上齐顷公的锦袍,引得晋兵追赶,齐顷公这才得以逃脱,率残部从徐关(今山东临淄县西)返回齐都。此乃《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六回‘逢丑父易服免君’。然而,战胜的晋军尾追而至,从丘舆(今山东益都县西南)进入齐国。齐顷公被迫向晋求和,并遣大夫宾媚人奉上灭纪国时得到的甗(古代炊饪器,以青铜或陶为之)、玉磬以及所侵卫和鲁的土地。临行,齐顷公嘱咐:“求和并不是投降,如果晋军无理要挟,宁可再战,决不能屈服受辱。”

七月,郤克果然趁此要挟,提出种种难于接受条件。大夫宾媚人严词驳斥:“敝国国君嘱咐,如果你们不想灭亡我们,愿意使得两国过去的友谊重新恢复,那么我们并不吝惜祖遗的一点财物和土地;如果你们不肯罢休,继续进逼,那么我们只好收集残兵,背城借一!”意思就是,即使退守到本国都城之下,亦不屈服。这就是成语【背城借一】的典故。此时,鲁、卫两国主将亦劝郤克允许求和,郤克这才签订盟约。鞌之战,是春秋时五大战争之一,齐国经过这次战役,在诸侯中的地位大为削弱,而晋国的霸主地位得到巩固增强。

至冬,楚王子芈婴齐、鲁成公姬黑肱、蔡景侯蔡固、许灵公姜宁、秦右大夫嬴说、宋大夫华元、陈公子宁、卫大夫孙良夫、郑公子去疾,以及曹、邾、薛、鄫,13国盟于蜀邑(今山东泰安),楚国霸权益固。

早先,晋攻齐,齐求于楚,正值楚庄王新丧,未即发兵,后闻齐师大败,已与晋盟,楚共王道:“齐之从晋,为楚失救之故,非齐志也!寡人当为齐伐卫、鲁,以雪鞌耻,谁能为寡人达此意于齐侯?”屈巫当即表示愿意前往。就这样,屈巫领命归家,托言前往新邑收赋,先将家属及财帛装载10余车陆续出城,自己乘轺车(仅用一匹马的轻便车)星驰往郑,与夏姬馆舍成亲。早打算好的他并不去往齐国,放眼天下仅晋与楚可抗衡,遂携夏姬奔晋,拜为大夫,赐邢地(晋邑名,今山西河津县境)为之采邑。于是,屈巫去屈姓以巫为氏,名臣,人称‘申公巫臣’,自此安居于晋。此乃《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七回‘娶夏姬巫臣逃晋’。

再说,楚共王闻得此事,方知被骗,乃使王子婴齐领兵抄没巫臣之族,公子侧(子反)擒黑要(襄老之子)斩之,二族家财尽为二将分得享用。巫臣闻其家被诛,遗书二将,大致意思是:“尔以贪谗事君,多杀不辜,余必使尔等疲于道路以死!”巫臣遂为晋策谋,通好吴国,以车战之法教导吴人,留其子狐庸仕于吴为行人(古代官名,主管国家宾客之礼的接待使者),使通晋、吴之信,往来不绝。自此,吴乃通于中国,并且迅速强大,成为楚国背后一个严重威胁。

这一年,卫穆公卫遫卒,其子卫臧嗣位,是为卫定公。

周定王十九年(癸酉,公元前588年),晋率鲁、宋、卫、曹,联军攻郑,以报公元前597年邲水之败。郑公子姬偃迎战,败晋联军于丘舆(今河南开封)。时值,许恃楚,不事郑,郑公子姬去疾攻许。

同年,晋由三军扩建为六军。

周定王二十年(甲戌,公元前587年),郑襄公姬坚卒,其子姬费嗣位,是为郑悼公。

同年,燕宣公卒,燕昭公嗣位。

这一年,郑攻许,占领鉏任、泠敦之田(今河南许昌东)。晋大夫栾书救许攻郑,占领泛邑(今河南荥阳东北)、祭邑(今河南郑州东北)。楚共王芈审救郑。

周定王二十一年(乙亥,公元前586年)十一月,在位21年的周定王姬瑜卒,其子姬夷继位,是为周简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