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 伴 导 读
今天,湘伴君想跟伴粉们聊聊,湖南人与非洲的情缘和故事。
在非洲,有许多湖南人在寻思着。在异乡的土地上,这些湖南人奋斗、付出、传承,从单纯的好奇到融入和理解,从思乡心切到把非洲当成第二故乡……
他们告诉湘伴君,选择了非洲,从此一生都和这片土地有了剪不断的牵挂。气候、疟疾、匮乏的物资以及铺天盖地而来的孤独,没有击退他们。而晒黑的皮肤,就像勇士的勋章……
2016年,第十八批湖南援助塞拉利昂医疗队队员和当地居民合影。(资料图片) 供图:邱瑜
1、结 缘
苏文是张家界人,苏文的爷爷师从武术大师杜心武,他家是名副其实的武术世家。
苏文和非洲的缘分,按他的话来说,是“打从一出生就注定了”。
2013年,正在攻读硕士研究生的苏文,有了出国去孔子学院锻炼自己的想法。
3个选项摆在面前。欧洲、东南亚地区、非洲,去哪里?
苏文在网上查了又查,无意中,他看到卢旺达有武术协会,再细细查看,当地人沉迷李小龙和成龙的电影,学了几个招式、几分模样,却苦于没有真正的武术教练。
“这不就是我最擅长的吗?”苏文当即决定,出发,去卢旺达,把自幼习得的中国功夫,传播到非洲去。
苏文在卢旺达孔子学院教学生武术。 (资料图片)
一转眼,他已在卢旺达孔子学院教武术6年,当地习武人数从20多人发展到3000多人。苏文也从一个普通武术老师,成长为卢旺达全国武术协会顾问和“总教头”。
2016年,他带着卢旺达的功夫小子们登上“汉语桥”的舞台;2019年初,在湖南卫视的华人春晚上,他的学生如愿和偶像成龙同台;他的徒弟中,还不乏在国际武术比赛中摘得30多块金牌的“牛人”。
时光倒回到38年前,100多个来自湖南的年轻人也在朝着卢旺达出发。他们穿着笔挺的中山装,走在机场,倜傥又风光。
岳阳人刘建华是队长,湖南省交通水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企业湖南路桥的技术骨干,带领队伍来卢旺达修建公路。
这批年轻人一下飞机,面对的是原始神秘的无垠荒野。刘建华见状,第一时间脱下中山装,换上工装。
从此,他和非洲结下不解之缘,一待就是18年。
1981年,这100多个首次以承包工程方式走出国门的湖南人,第一站落脚卢旺达,在深山里“施展拳脚”,修建从首都基加利出发的基卢公路。湖南作为全国首个进入国外投标承包工程的省份,上世纪80年代,在卢旺达,承建了基卢、布西、三卡等4条标准公路,总长336公里。
刘建华说,当年卢旺达的一半公路,都是湖南人修筑的。
2、磨 合
已是耄耋之年的刘建华,人称“刘老”,回忆起在卢旺达的日子,快乐有之,辛酸更甚。
旱季,卢旺达紫外线强烈,在工地上长期作业,晴天要晒脱一层皮;雨季更不得了,哗啦啦没个完,大家无奈相望,彼此都能读懂对方眼神里对工期延误的担忧。
疟疾困扰着每一个人,湖南人俗称“打摆子”。刘建华说,最可怕的是在无人区和沼泽地修路,蚊虫黑压压一片,仅在无人区修路的半年内,他就打了7次摆子。
更难的是,身体可医,思乡病无解。
100多个年轻人,此前大部分甚至没有出过湖南省。初到卢旺达,没有电话,他们只能把自己所有的思念写在信里,把在非洲的见闻传回家里。
一个月一次,大使馆信使队来收信,同时把远方亲人的来信带到工地。
大家翘首盼着,收到信后齐齐摆在餐桌上分享,那种高兴和激动,现在仍记忆深刻。
“真是难啊,两年才能回家一次。有些工友家属,文化程度不够,写不了信,牛高马大的小伙子想家了,蹲在地上哭,大家看了也跟着伤心。”刘建华回忆。
非洲扔给这群湖南人的难题还远不止这些。
“当时的‘路桥湘军’到了非洲,就只是‘小学生’。”刘建华感慨,面对同在非洲修建公路的法国、德国、荷兰等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湖南人一切都要从头学起。
20世纪80年代,第一批去卢旺达修筑公路的湖南人,因当地设施不完善,在路边理发。 (资料图片)
一开始修建基卢公路时,大家用人工“土办法”,兴冲冲地测量、绘图,花费3个月时间。德国的工程监理来验收,画上一个大叉:不合格。
“那时我们才意识到,我们的技术实在是落后太多。”湖南项目部放下身段,向德国工程监理讨教技术,使用先进的测量仪器和全新的设计程序,从头来过,终于通过验收。
在非洲修建公路时向西方学到的先进技术,被一点点带回湖南,为湖南路桥人日后积累下丰富的施工经验。
6月17日,刘老翻出一张搂肩的合照告诉记者,他旁边的法国工程监理,严苛到不近人情。一开始对湖南人修建的公路总是百般挑剔,大家“痛恨”地叫他“小胡子”;到了项目后期,湖南人修建的路段越来越好,“小胡子”放心了,成了大家的好朋友。
几十年后,去非洲的湖南人,依然要接受这片神秘土地带来的诸多挑战。
益阳伢子肖寒冰是中地海外绿色农业西非公司种子业务部主管,致力于为爱吃辣的尼日利亚人,推广抗病性强、产量高、口感好的辣椒。
2015年,当时年仅24岁的肖寒冰“天真”地认为,非洲不就是缺水吗,快到雨季了,加紧把辣椒苗种下去,一定能成。
一番忙活,雨季来了,肖寒冰傻眼了。一夜之间,辣椒苗全部淹死,雨却丝毫没有停的意思。
“这是什么鬼地方啊!”肖寒冰欲哭无泪。
适应气候,适应当地的病虫灾害,适应农资的缺乏,适应爱迟到的非洲工人的节奏……整整经过4年时间的磨合,肖寒冰渐渐摸清非洲土地的“脾气”,从36个辣椒品种中,成功培育出2个可推广的辣椒品种。
3 、牵 绊
肖寒冰说,每年回家,躺在舒适的床上,吃着父母准备的可口饭菜,再想到在非洲推广农业的苦,就想一赌气,不再去非洲了。
但28岁的他,随即又摆平心态,笑呵呵地说,年轻人,还是以事业为重。
到了非洲,就要做出点成绩来,他说:“要真不让我去非洲了,我也舍不得。”
他种下的辣椒、茄子等蔬菜,还在尼日利亚的试验田里生长着;非洲农药极度缺乏,有不少病虫害的防治方法等着他去实践;好不容易培育出来的青辣椒,还不被吃惯了本地红辣椒的尼日利亚人所接受,他得去跟各个农场主做工作……
如此多的事情在非洲等着他去完成,肖寒冰认为,晒黑的皮肤,就像勇士的勋章,他把在非洲推广农业技术当成自己的使命,这么想着,又毅然带上行李,前往非洲。
肖寒冰(右二)在给尼日利亚当地人讲解辣椒种植知识。 (资料图片)
还要待多久?肖寒冰也不知道,他只是兴奋地跟记者分享着。今年,他准备用20亩地,种植培育成功的“热辣四号”辣椒,目前,已经有一些农场主开始种植他的辣椒了,当地的集市和超市货架上,也出现了中国辣椒的身影。
“如果有一天我离开非洲了,我会怀念这片我流过汗水的土地。”肖寒冰说 。
对已经从非洲回来了的湖南人来说,那里的一草一木、一抹晚霞,都能勾起日后无限的怀念。
“有生之年一定要去趟非洲。”湖南省儿童医院急救中心副主任医师邱瑜,边向记者展示非洲的自然风光,边“叮嘱”记者,刷刷刷十几张照片发过来,满屏幕都是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的晚霞,染红了大西洋,绚烂如火。
2016年6月,受塞拉利昂的埃博拉疫情影响,医护人员损失惨重,塞拉利昂向湖南求救。我省决定,临时增派11名医护人员前往救急,当时33岁的邱瑜就是其中一位。
邱瑜无奈地说,国内有配套仪器和医护人员,一天能看130多位病患;在塞拉利昂,缺设备、语言不通,一天接待40多位病人,已经累得够呛。
工作虽苦,但他说,能抚慰人心的,永远是另一颗人心。
塞拉利昂5岁以下的孩子可以免费治病。一次,一对父母抱着8岁的孩子来到医院,经诊断,是肺部感染引起的发烧,当时孩子已经奄奄一息。邱瑜告诉他们,孩子8岁了,要花点钱,不治会有生命危险。
年轻父母沉默良久,表示自己实在无钱医治,鞠了个躬,便准备离开。这时,怀里的孩子突然用尽全力偏过头来,微张开眼睛,对邱瑜说了句:“医生,谢谢你为我看病。”
孩子的眼神触动了邱瑜,他拦下父母,自己掏钱为孩子医治,给他分享自己的牛奶和面包,不到5天,孩子恢复了活力,邱瑜给了他车费,送他回家了。
本以为这件事就此结束,没想到,两个月以后,这个孩子又出现了,他正探头探脑地四处询问邱医生在哪里。看到邱瑜后,孩子咧开嘴笑了,一手举着一只大芒果,塞给他,跑开了。
“我现在都还记得那两个芒果的味道,非常甜!”邱瑜说到这里笑了,“这个滋味始终牵绊着我。”
4 、未 了
6月19日凌晨,邱瑜在深夜跟记者分享加班心得:人虽已回到国内,做的事还和非洲相关。
目前,他正作为湖南援非医疗队的代表,在北京帮忙整合援非医疗队、基建、物资捐赠、培训等各类资源,争取将湖南对口援助的中国-塞拉利昂友好医院,打造成受援国高水平的医疗中心。
邱瑜说,目前,非洲有中国医疗队的国家和地区数已达46个。湖南几十年的援非医疗经验,成为了全国各地学习的样板。
据了解,从第一批湖南医疗队员到达非洲,到今年,46年来,我省向塞拉利昂和津巴布韦共派出长期援外医疗队36批438人次。
设备简陋、物资匮乏难不倒“霸蛮”的湖南医疗队。1973年以来,共在非诊疗患者超过83万人次,完成各类手术20万余台。其中不乏心血管、肾、骨等疑难手术及巨大肿瘤切除手术,挽救了不少生命垂危的病人。
湖南,已经在塞拉利昂留下了一支“不走的医疗队”。
邱瑜在塞拉利昂医治当地的病患。 (资料图片)
在非洲拼搏着,但总有一天会要离开。明年,苏文或许就要离开非洲,但他说他舍不得走。
苏文说,他经常劝自己不要陷入感伤的情绪里,要尽量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多做些事情。
6月22日,东非国际武术锦标赛将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举行,邀请嘉宾、培训裁判、武术赛程安排……苏文都全力参与其中。
最让苏文感到欣慰的,是他的不少学生,在学习武术之后,会回到自己的小乡村,创办武术俱乐部。湖南人的功夫文化,就这样逐渐在卢旺达扎下根来。
82岁的刘老更是闲不下来。
目前,他在长沙市公路桥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当技术顾问。他说,公司今年成立了海外市场部,准备全力开拓非洲和东南亚市场。
翻开刘老在非洲记录的20余本影像资料,那些当年站在他身边的青涩小伙子,从刘老的实习生、助手逐渐成长起来,目前不少已成为中国在非修建铁路、公路、桥梁等项目的负责人。
合上相册,采访快要结束时,刘老提到6月12日长沙-内罗毕航线开通的消息,仿佛陷入回忆般,悠悠地感慨:“世界不同了,真想再回非洲看看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