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集体影响的成功案例(一个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的非典型案例)(1)

赤壁之战,曹操败走华容道,被关羽带兵拦住。无奈之下,要决一死战。

程昱劝谏曰:“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丞相旧日有恩于彼,今只亲自告之,可脱此难。”

据说,这就是恩怨分明一词的来源。

受集体影响的成功案例(一个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的非典型案例)(2)

关羽真的把曹操放了。

放了曹操,是对是错,后世一直颇有争议。

立场不同,判断标准不同,结论当然不同。

秉持客观立场,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有利于绝大多数人利益的事情,就应当认定为是对的。

毛泽东与《人民日报》负责人谈话时说:“小说上说曹操是奸雄,不要相信那些演义,其实,曹操不坏。当时曹操是代表正义一方的,汉是没落的。”

可见,历史地看,关羽做的对。

这是以后世人的角度,超越时代性、集团性的历史判断,当时的当事人不可能想的这么多。

受集体影响的成功案例(一个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的非典型案例)(3)

关羽义释曹操,导致个人报恩与孙刘集团报怨之间产生了矛盾,亦即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出现了冲突。

关羽选择了报恩。

然而,这种因私废公的行为,不但没有被追责,反而成为他“义”的证明。

再看普通如斯的我们,不是一直被教育,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吗?

受集体影响的成功案例(一个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的非典型案例)(4)

其实,所谓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只是形式逻辑的判断,并非绝对正确。

不同的时代、地区、领域,有不同性质和类型的集体,集体不代表正确,不是所有的集体都值得去服从和效忠。

集体利益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表现为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二是宣传为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但实质由小集团或个人垄断。

刘备集团以复兴刘家汉室为己任,实质是刘备的个人利益。关羽可以获得官职,但予取予夺,皆在刘备。

关羽作为刘备集团不可多得的“打工仔”,放了曹操,损失的是刘备的眼前利益;如果杀了关羽,损失的则是关羽将来创造的长远利益。

因此,无论因为拜把子的江湖感情,还是基于关羽的员工价值,刘备都绝不会杀他。

普通如我们,在权衡个人与集体关系时,上述几点可供参考。

受集体影响的成功案例(一个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的非典型案例)(5)

再说一说恩怨分明。

恩怨分明,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立场,更是做人的标配。

如果关羽以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的高调,杀了有不杀之恩的曹操,结果会怎样?

已被曹操统一的北方将陷入混乱,人民再次陷入水深火热;刘备和孙权没了北方的后顾之忧,必将陷入战火频仍,南方百姓难逃兵灾连年之苦。

关羽必将沦为知恩不报的小人,虽为刘备立功于一时,自己却要终身背负良心债。

显然,关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符合封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受集体影响的成功案例(一个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的非典型案例)(6)

当然,恩怨分明的处世原则,同样适用于现代人。

不知恩,不报恩的人,是恶人;不懂怨,不消怨的人,是蠢人。

分清恩惠与仇恨的界限,是现代人的必修课。

懂得有恩报恩、有怨消怨,才能获得社会尊重,完善自身人格,拓宽人生发展的道路。

图网|侵删

欢迎关注首发公众号:传家宝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