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难免有时不能顺遂,总是要在经历挫折之后,才能看到阳光。

我们不能把这个世界看得很完美,因为我们自己也尚有缺点,何苦用“完美”的臆想来为难自己。

人生的幸福,在于知足才能常乐。

幸福其实很简单知足者常乐(幸福在于知足常乐)(1)

01 一个人活得很辛苦,但也要努力生活

她是一位30多岁的未婚女性,从小父母离异,她跟着母亲一起生活,可是她的母亲在几年前不幸离世。

她想随她的父亲一起生活,但她的父亲没有同意。于是,她一个人生活在母亲遗留的老房子里。

因为常年上晚班,身体上不太能够负担这样的劳累。于是她辞去了工作,靠打零工和国家给的补贴生活。

有人看她这样生活很累,提议她将老房子卖出去,房子因为在大城市地段也好,可以卖个好价钱。她可以再找个山清水秀的小城市不靠工作,也能安稳地生活。

但她拒绝了,即使生活上看似潦倒。但她生活得很坦然,依然爱自己,也相信失去亲人的悲痛可以慢慢过去。

鲁迅在《伤逝》中写过一句话:“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大致意思是物质满足之后,精神才能有所依附。

无论是谁,人格和经济都需要独立。这样才能在担任人生的任何角色上,不至于处于被动的位置。

父母、朋友还是另外一半,都不能保证他们会陪你到老。在人生的风雨里,你迟早都需要一个人面对所有。

所以,即使有时候一个人活得很辛苦,但也要努力生活。

幸福其实很简单知足者常乐(幸福在于知足常乐)(2)

02 要学会,让自己快乐

在童话电影《驯兔记》里有个名叫皮皮鲁的小男孩,他有着调皮捣蛋的个性,永远不让家人和老师省心。

父母和老师都希望他成为乖孩子,学校里其他爱闹事的同学也被老师教育成乖小孩了,只有皮皮鲁还是不听话。

他也许就想做他自己,可最终还是在父母和老师的期望里,戴上了兔子面具,他把真实的自己藏起来了。

很多人都像皮皮鲁一样,有一颗善良的心,为了不让父母和老师难过,向这个世界妥协。可是弄丢的那个“他”,在哪里呢?

多么希望我们可以不要那么听话的成为和别人一样的人。

在电影《你好,李焕英》里,贾晓玲记忆中的母亲,已经是个中年妇女的模样。

母亲李焕英总是为她操碎了心,贾晓玲总觉得她从来没有让母亲笑过,最后还害母亲出了车祸。

梦中她穿越到她还没有出生时的年代,想尽办法想让母亲高兴。那句:“我来你高兴吗?”、“我还能让你更高兴。”

这两句台词并没有感动到我,因为“讨好”母亲成为了贾晓玲弥补遗憾、亲情的行为。她想让母亲重新活出精彩的人生,想让母亲开心的心情,并没有错。

只是当这种“讨好”成为一种理所当然,就像李焕英的回答:“她来让我高兴的”。

而这种“她来让我高兴。”被解读成亲情、感人,我觉得是有些无奈的。

最后我不知道,她是为了母亲变成了一个快乐的人。还是为了自己,才快乐。

幸福其实很简单知足者常乐(幸福在于知足常乐)(3)

03 知足,所以常乐

有人说陶渊明是因为仕途不顺,所以才过起了隐居生活,这是一种逃避的消极态度。

可是,人生里的“退步”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只有当人们觉得“不安全”的时候,才会选择躲避。躲避是为了让自己不那么焦躁不安,可以舒服冷静下来。

中国人喜内心清净,不爱争。如某些词句:“退一步海阔天空”、“有舍有得”、“吃苦是福”等,都看似不那么积极,但就像太极讲究柔中带刚,刚中带柔一样,有时候示弱反而是一种精神的强大。

有句话这样说到:“满则招损,月盈则亏”。人生也许需要一些留白,才能让这幅画卷更有意境。

不要凡事都想着依靠别人,要学会依靠自己。也不要将他人的想法强加到自己身上,一辈子为了别人而活。

不要认为碌碌而为,是一种消极的人生。你的人生意义,是你自己定义的。

无论何时都要懂得:知足,所以常乐。

幸福其实很简单知足者常乐(幸福在于知足常乐)(4)

作者简介:年锦瑟,文艺女青年一枚,向往自由的生活。

⇓⇓⇓

【好书推荐】

有人说:“《浮生六记》有着落花流水的时光散漫,庭院梦境的从容静寂,与布衣蔬食的晨光之美。”

这是沈复46岁时,写下的自传体作品,因与芸娘的伉俪情深,而感人至深,被誉为“晚清小红楼梦”。

而《人间词话》是王国维的一本经典巨著,豆瓣读书高分佳作。如果你想读诗词,又觉得对诗词的理解不够深刻。

可以跟随王国维先生的脚步,让他带你解读诗词,领略人间词话之美。

而《我是个年轻人,我心情不太好》是挪威畅销书小说家阿澜·卢的成名作,被誉为挪威版《麦田守望者》。

写给迷茫和不开心的人的一本书。

如果你25岁,还是个硕士。你会因为什么而不开心呢?可以翻开这本书,来看看这个年轻人的烦恼,你会了解不一样的人生哲学。

可以点击下方书籍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