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说到的沈葆桢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他是晚清有重要影响的封建政治家。同时还是第一任船政大臣,主持船政,组建当时远东最大的船厂,创办学堂,主张“船政重学”。他是清末筹建中国近代海军的主持者之一,为建立中国近代海军和造船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一生爱国,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出叱咤风云的一代精英。

林则徐跟曾国藩什么关系 此人乃林则徐女婿(1)

沈葆桢11岁那年,父亲沈廷枫好不容易中了举人,紧接着赴京应礼部试时,曾把沈葆桢带上,到南京后,此时林则徐正在那里担任江宁布政使。沈廷枫把儿子留在南京,然后独自北上应试,未中,返家时又拐到林则徐那里将沈葆桢带回。就是这段时间,林则徐可能看上了沈葆桢,第二年即定下了亲上加亲的娃娃亲。1836年,16岁的沈葆桢考取秀才,1840年,沈葆桢考中举人,刚好20岁,在双方父母的主持下沈葆桢和小他一岁的表妹林普晴完婚。沈葆桢长相一般,个子偏矮,而且小时候还非常多病,“屡濒于危”。而林则徐能够将小女林普晴嫁给他,应该是早就看好沈葆桢的前程的。1847年,经过六年三次赶考,沈葆桢终于如愿以偿,考取了进士第36名,与他同榜的李鸿章位居34名。和其他的新科进士一样,沈葆桢被安排到了翰林院,任庶吉士(从七品)。在翰林院的几年闲职上,沈葆桢最大的收获就是读书学习,在思想和能力上又有了提高。

更为关键的是,第二年,曾国藩即保荐沈葆桢出任江西巡抚。清朝巡抚为从二品,加侍郎衔者为正二品。沈葆桢之前只是按察使衔、吉南赣宁道,大体相当于三品官。在没有经过布政使等职位历练的情况下,直接出任巡抚,而且没有署理而是实授,就连《清史稿》,也评价沈葆桢此番际遇为“超擢”——破格提拔。而且朝廷任命谕旨还温言有加,说考虑沈葆桢照顾父母双亲的需要,特意安排他在毗邻福建的江西出任巡抚,希望沈葆桢不要再推辞,“朕久闻沈葆桢德望冠时,才堪应变。以其家有老亲,择江西近省授以疆寄,便其迎养;且为曾经仕宦之区,将来树建殊勋,光荣门户,足承亲欢。如此体恤,如此委任,谅不再以养亲渎请。”

沈葆桢此番隆恩的背后,是曾国藩为其背书:1861年十一月曾国藩奏保沈葆桢为江西巡抚时,咸丰已于当年七月病逝,辛酉政变也尘埃落定,朝廷主政的,是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和议政王奕。两江总督曾国藩,刚刚受命“统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并浙江全省军务”,节制“四省巡抚、提镇以下各官员”,成为清廷与太平军作战的绝对主力,声望日隆。

围剿太平天国的战争,至1861年历时已达十年之久,早已耗空清廷国库。无论是曾国藩的湘军、左宗棠的楚军,还是沈葆桢防守江西的军队,都必须自己筹饷,中央财政早就无力承担。1862年四月下旬,曾国荃、彭玉麟等部湘军主力,沿长江水陆并进,直抵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城下,开始包围天京。为了进一步缩小包围圈,曾国藩不断增兵,1863年七月时统兵已超过十万人,每月需饷不少于50万两,这还不包括购买弹药、枪械等花费。而在给湖北布政使厉云官的信中,他说每月的收入从来没有超过24万两,以至于只能发三成军饷,实难支撑。他还向广东巡抚毛鸿宾抱怨,各军欠饷已长达11个月,甚至连买药都没钱。

出乎曾国藩意料的沈葆桢截留漕银、洋税、厘金,使得曾国藩军饷更为匮乏。曾国藩在江西所得之饷,包括漕折(每月四五万两)、九江洋税(每月3万两)和厘金(设立关卡向过往货物征税所得,每月大约十多万两)三部分。1862年九月起,出任江西巡抚不满一年的沈葆桢,未与曾国藩商量,就停解漕折银给曾国藩;第二年开始停解洋税;到了1864年二月,沈葆桢又上奏朝廷,请求将江西厘金全部归本省征收使用,不再给曾国藩军营。果真如此,意味着曾国藩军饷每月将减少20万两。停解漕折银、洋税,曾国藩都忍了,没有上奏朝廷,只是向左宗棠抱怨说“初不省其开罪之由”——实在不明白在什么地方得罪了沈葆桢,以至于沈要如此。1864年沈葆桢要停解十多万两厘金,曾国藩终于忍无可忍。这年三月,他立即上折,批评沈葆桢此举“专尚客气,不顾情理,令人难堪”。曾国藩的理由是:首先湘军欠饷远比江西地方军严重,湘军今年以来只能发四成军饷,而沈葆桢所统各军都发八成军饷。再者,如今,湘军欠饷已长达十六七个月,而沈葆桢部队欠饷不到五个月。再次,自己身为两江总督,又是节制江西等四省的钦差大臣,江西为自己辖境,凡江西土地所出之财,无论是丁赋、漕折银、洋税还是厘金,本就有权提用。沈葆桢作为下属,事前不与商量,就擅自作主一再截留,自己很难理解和接受,也不知沈葆桢此举将朝廷数百年的规矩置于何地?后经户部裁定,江西厘金收入一分为二:一半拨曾国藩湘军大营,一半留供江西本省之饷。因曾国藩此奏折言辞抗厉,并威胁说沈葆桢此举导致湘军人心惶惶,围攻天京大局有面临决裂的危险,沈葆桢被迫请辞江西巡抚,两人自此断交。

林则徐跟曾国藩什么关系 此人乃林则徐女婿(2)

沈葆桢的“忘恩负义”,也跟湘军与当地官员的矛盾有关。为了军饷,湘军到处设置关卡,地方官员失去了从商业中分一杯羹的机会。大家知道,清代官员的工资是很低的,各种陋规是官员个人收入的重要来源,有不有它,大不一样,事实上,朝廷对地方官的陋规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咸丰四年至七年(1854-1857),江西巡抚陈启迈就与曾国藩斗得不亦乐乎,两个人经常在皇帝面前互相参来参去。后来陈启迈走了,江西官员对曾国藩的怨恨一点也没变。沈葆桢可以保证自己清清正正,但当时的他绝对没有勇气得罪整个江西官场。曾国藩逝世三年后,沈葆桢在给友人吴惟允的信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吾辈出而任事,国家是为,岂其为朋友私情耶?”或许这是关于沈曾破裂的最好诠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