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令能的小儿垂钓(第16期小儿垂钓)(1)

唐令能的小儿垂钓(第16期小儿垂钓)(2)

唐令能的小儿垂钓(第16期小儿垂钓)(3)

注释:

蓬头稚子学垂纶:

蓬头:形容小孩可爱。

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

垂纶:钓鱼。

纶:钓鱼用的丝线。

侧坐莓苔草映身:

莓:一种野草。

苔:苔藓植物。

映:遮映。

路人借问遥招手:

借问:向人打听。

怕得鱼惊不应人:

鱼惊:鱼儿受到惊吓。

应:回应,答应,理睬。

唐令能的小儿垂钓(第16期小儿垂钓)(4)

译文:

一个头发蓬乱、面孔稚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

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摆了摆手,

不敢回应路人,生怕惊动了鱼儿。

唐令能的小儿垂钓(第16期小儿垂钓)(5)

赏析:

《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分为垂钓和问路两层。前两句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后两句刻画了小孩的心计,韬略和机警聪明。

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本诗因而显得可贵。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诗中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好像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此诗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唐令能的小儿垂钓(第16期小儿垂钓)(6)

作者简介:

胡令能(785-826年),唐代诗人,他家中贫困,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他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现仅存七绝4首。

唐令能的小儿垂钓(第16期小儿垂钓)(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