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50岁以上的人,都知道毛泽东主席,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感觉其伟大,对主席的崇拜愈深;凡是读过中国近现代文化文物史的人,都知道一个人物张伯驹,对其学识愈感觉其巍巍乎高哉!那么,这两个人物为什么会产生交集?就是这两个人物的交集,折射出毛泽东主席的伟大人格,让人们更加敬仰与怀念他。

有一首歌唱道:“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人格互相转换(交集.人格.感叹)(1)

​毛泽东主席与老一辈革命家率领全国各族人民推翻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建立新中国。他提出我们的共产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我们的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以国家的富强为己任”,要我们的共产党“克己奉公,甘做人民公仆,甘做人民的小学生”,要我们的共产党“不谋私利,勤俭节约。”毛泽东主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他穿着朴素。他要求我们共产党要坚持“艰苦奋斗,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建立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他,把人民放在一个很高的位置,他说“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毛泽东主席自己绝不以权谋私,他公私分明,他爱憎分明,他坚持原则。他尊重任用关照真正的知识分子。他最担心的是“我们的共产党被敌人的糖衣炮弹打败”,他坚决反对任人唯亲。他不断提醒我们共产党的领导人“务必清正廉洁。”

人格互相转换(交集.人格.感叹)(2)

​至今,人们还记得毛泽东主席与张伯驹的一次交集,就是这次交集,留下美谈至今。那次交集是,陈毅副总理去世,毛泽东主席前往吊唁,他看到角落里一副挽联:“仗剑从云作干城,军声在淮海,遗爱在江南,万庶尽衔哀,回望大好河山,永离赤县。 挥戈挽月接尊俎,无愧于平生,有功于天下,九原应含笑,伫看重新世界,遍树红旗。”张伯驹这一副挽联,可以说是准确地概括了陈毅同志一生的伟大功绩。毛泽东主席看后,惊喜万分,他问身边的工作人员:“张伯驹来了吗?”毛泽东主席对张伯驹老先生是相当了解的。

张伯驹是著名的爱国人士,文物专家,学者。他为我们国家博物馆甄别收藏了太多的一级文物,最著名的是诗仙唯一传世的书法作品,上阳台赋……建国初期,张伯驹将自己精心收藏的多件珍贵文物捐献给国家。最有价值的捐赠物是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现今留传下来第一张山水画)晋朝陆机的平复帖。如果没有张伯驹,中国的许多文物将会不知其价值,甚至可能是不知其下落。

我们先看看当代两位著名学者是如何评价张伯驹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启功评价他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天下民间收藏第一人。”学者王进玉说:“民国时期的大藏家张伯驹先生,是非常好的学习榜样,他不仅有着大的情怀和担当,而且有着浓厚的民族意识、爱国精神,我想这也应该成为新时代的藏家理应具有的一种收藏品质与精神风貌。”

人格互相转换(交集.人格.感叹)(3)

​全国解放后,张伯驹因为种种原因还没有工作,在这次陈毅的葬礼上,毛泽东主席知道张伯驹还没有工作的情况后,立即说:“必须给此人安排工作。”毛泽东主席从来没有给自己的任何一个亲戚安排过任何工作,可他专门指示给张伯驹安排工作,毛泽东主席深深地知道张伯驹是国宝,国家绝不可以不重视这样的国宝。

作为主席亲自指示为张伯驹安排工作这件事。可以说使亿万人民看到伟人毛泽东主席,他心里只有国家,只有人民群众,他爱惜尊重任用关照真正有能力有知识的人才,他没有自私更没有以权谋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