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中,中国曾先后邀请德国,苏联,英国和美国军事顾问来华工作。其中,苏联来华的军事顾问名气最大,战功最显赫的就是后来的苏联元帅。陆军 总司令,第二次世界大战东线战场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指挥官,作为苏军先头坦克部队指挥官一路从库尔斯克杀进柏林的;崔可夫。

抗日长沙会战进行了几次 抗战长沙大捷的幕后指挥竟是(1)

抗日战争 爆发后,由于日本的阻挠,中国聘请的德国军事顾问先后回国。最后,中国请求苏联派遣优秀将官来华,协助中方。苏联最后挑选出来的人选就是崔可夫将军,为什 么选择崔可夫呢,首先是崔可夫作战经验丰富,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苏联国内战争到进军芬兰和波兰,都亲身参与。职位合适,如果苏联选派军官级别较低,则无法 协助中方指挥大会战,如果级别太高,又不适合在中国工作。担任过苏军集团军司令的崔可夫无疑在职位和经历上非常合适。

崔可夫还有一个优点是 苏军其他将军都无法代替的,就是崔可夫竟然会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崔可夫在大学时代就已经开始系统学习汉语,之后又多次到中国出差工作,其中,崔可夫在 1927年来中国时。在国民革命军叶挺部队中担任军事顾问,与当时任独立团团长的叶挺结下了很深的友谊。熟悉汉语,了解中国国情。这无疑是崔可夫作为苏军 驻华军事顾问团总顾问最大的优势之一。

在崔可夫来中国之前,斯大林告诉崔可夫,他的任务是帮助中国军队,在战场上紧紧束缚住日军的脚,决不能让日军北上,这样苏联才能在德国可能的入侵中,避免二线作战的处境。

斯 大林希望中国困住日军,并不能说是苏联方面自私,牺牲中国当垫背。美国援华的目的,其实也是希望中国拖住日军。在当时,中国作为一个,地形复杂,疆土辽 阔,人口众多,但是工业经济实力低下的大国,是没有能力单独打败和登陆日本的。中国在二战扮演的角色,就是拖住日本陆军主力,让美苏等大国可以相对顺利的 打击日本要害,甚至是登陆日本本土。

抗日长沙会战进行了几次 抗战长沙大捷的幕后指挥竟是(2)

中国也确实完美的扮演好了拖住日本主力的任务,我们知道,仅仅是关内战场,中国就拖住了百万日军,如果 这百万日军转移到太平洋战场,那么,美军在各个战役,遇到的日军数量就有可能会翻倍。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大部分重火力,二战,日军98%以上的弹药都消耗 在中国战场,如果没有中国,那么美军遇到的日军,火力会成倍翻滚。

1940年12月,崔可夫带了一份厚礼——150架战斗机、100架轰炸机、300门大炮、500辆吉斯5型卡车以及其他一批相关的装备和备件,到达中国。

崔可夫严格禁止苏联顾问抛头露面,不让他们抢中国高级军官的镜头。不仅如此,在平时,为了 让中国的指挥官们接受顾问团的意见,崔可夫和他的团员不惜先对他们不成熟的计划先肉麻地吹捧一番,在中国指挥官高兴的时候,再将自己的意见全部塞进去。崔 可夫发现这种小手段通常都会奏效。

虽然后来苏联与日本签署了《日苏中立条约》,但是《日苏中立条约》对中国抗战的冲击在军事意义上来说并不大,有限的影响更多的是体现在政治层面,毕竟苏联签订条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放开日本南进的手脚。

正 如崔可夫所说:“日苏之间的和平取决于我国军民在战场上的结果。”当然,公平地说,应该是取决于中国和苏联以及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努力。也是在第二次世 界大战,中苏战略协作的体现。中国拖住日军主力,让苏联可以集中全部精力打击德军,在击败德军后,苏军调回主力部队反击在中国的日军,帮助中国人民抗战。

1941年年底,崔可夫因长期工作积劳成疾,到成都休养。12月初,崔可夫在报纸上看到了珍珠港事件的消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中国终于摆脱了长期单独对日作战,苏联也基本摆脱了日本侵略的威胁,崔可夫“已经成功地完成了预定的任务。

崔可夫将军回国之后,立即参加了斯大林格勒战役。在那里,崔可夫和第62集团军一战成名,所部也改编为近卫第8集团军,从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一直到国境线一路连战连捷,最后胜利攻入柏林。

欢迎关注《深度军事》,本公号由知兵堂出品,所有文章均为原创或作者授权发表。我们致力于解读战争与历史事件细节,同时也点评时事风云。可微信搜索“shendujunshi”添加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