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金鱼文物展(实物文物相映成趣)(1)

木海中的宫廷金鱼

酷暑之下的故宫博物院延禧宫内,16个传统木海排放在灵沼轩东、西、南三侧,走近细观,只见每个木海中都是姿态优美、色彩斑斓的金鱼,在水藻与莲叶间悠然嬉戏,它们是来自全国12个地区42个品种的近200条宫廷金鱼。与此同时,在延禧宫东配殿一层,34件精巧雅致的故宫院藏金鱼题材文物,正与这些灵动的宫廷金鱼相映成趣……

7月30日,由故宫博物院、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共同主办的“观鱼知乐——宫廷金鱼文化与故宫博物院藏金鱼题材文物联展”在延禧宫开幕。展览分为金鱼展和金鱼题材文物展两部分,这是故宫博物院创新展览形式的又一次有益尝试,是将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活起来”的生动展示。

故宫金鱼文物展(实物文物相映成趣)(2)

粉彩金鱼水藻图洗(清雍正)

“木海观鱼”入故宫

紫禁城和金鱼的渊源十分久远,明代宫廷中很多地方都有养金鱼的大鱼缸,每年中秋节,各宫院都要举行赛金鱼活动。而宫廷金鱼则是几百年来原始金鱼演化发展、变异选择、人为定向繁养、培育的结果,也是千百年来文化积淀和匠人心血的凝聚。

故宫金鱼文物展(实物文物相映成趣)(3)

展出的宫廷金鱼

这次金鱼展共展出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南京、福州、苏州等12个地区42个品种的近200条宫廷金鱼,很多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其中,鹅头红、王字虎头、奶牛花兰寿、十二红龙睛蝶舞、雪青望天球等品种更是金鱼界的“翘楚”,十分罕见。

故宫金鱼文物展(实物文物相映成趣)(4)

参观者赏鱼

据史料记载,清中期以后,皇帝及达官贵人都把赏鱼作为一种乐事,纷纷于园林或府中凿池养鱼。鼎盛时期曾有279个宫廷金鱼品种争奇斗艳,异彩纷呈。皇宫、王府会雇请专业的养鱼技人,唤之“鱼把式”。从雍正帝起,北京的金鱼池有了交皇鱼的贡例,每年要挑选一批品质优良、品种新奇的金鱼送入宫中,蓄养在御花园内。清朝灭亡后,宫廷金鱼流散民间,在一代代金鱼养殖者的努力下,延续了金鱼的历史。

故宫文物中的鱼之乐、鱼之意

一幅长达13米的《金鱼百影图卷》,由著名文物鉴赏家王世襄先生的母亲金章女士于1909年所绘,笔墨灵动秀润;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同治四朝的青花云龙纹鱼缸,使观众一窥宫廷鱼缸的发展变化……为使观众在欣赏金鱼的同时获得更加深刻的文化体验,故宫博物院从藏品中遴选出金鱼题材文物34件,与庭院内游嬉的金鱼一同展出。

故宫金鱼文物展(实物文物相映成趣)(5)

釉里红四鱼纹水丞(清康熙)

故宫博物院器物部副主任达微佳介绍,文物展分为鱼之乐、鱼之意、鱼之器三个单元。“鱼之乐”以带有生动金鱼图案的瓷器与织绣类文物为主。瓷器上常用矾红彩来描绘金鱼灵动的身姿,有的甚至加上金彩来表现出金鳞游曳的效果。服饰上的金鱼图案或制成底纹或绣成绦带,更有设计成金鱼形状的女式棉鞋,显得尤为别出心裁。

故宫金鱼文物展(实物文物相映成趣)(6)

掐丝珐琅金鱼水藻图象耳瓶(清)

“鱼之意”着意表现金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体现的吉祥寓意。金鱼与荷花,寓意“连年有余”“金玉同贺”;金鱼与石榴,寓意子孙兴旺;金鱼与紫藤,也称“紫绶金章”,寓意显耀的官爵。这些包含吉祥寓意的纹样用绘画、缂丝、刺绣、嵌螺钿、套色玻璃、掐丝珐琅等技法装饰在纨扇、瓷器、衣料、文具匣、鼻烟壶等日常生活用品上,体现古代工匠杰出的智慧和高超的技术。

故宫金鱼文物展(实物文物相映成趣)(7)

掐丝珐琅铺首耳鱼缸(清)

“鱼之器”则展示了清代宫廷使用过的精美鱼缸。档案记载,清代宫廷所用鱼缸材质有瓷、珐琅、玻璃、铜等,尺寸大小不一,在紫禁城、圆明园、颐和园、避暑山庄均置缸养鱼。

金鱼展由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承办,持续到8月11日;故宫博物院藏金鱼题材文物展将持续到8月30日。此次联展不单独售票,观众凭故宫门票入院后可免费参观。

作者:文汇报驻京记者 李扬

编辑:李扬

照片:李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