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西游记》这本书,相信我们对孙悟空喜欢别人叫他“外公”的习惯会有很深的印象。没有准确计算过全书中总共出现了多少次,应该不下35次吧。就如第21回中,“外公”这个词就出现了几次。

小妖精急忙出去,隔门问道:“敲门的是谁?”猴子道:“俺是朱紫国拜请来的外公,来取圣宫娘娘回国的”妖怪急忙去禀报那圣宫娘娘,只见妖怪头头问娘娘:“朱紫国可有姓的,叫什么外公的?”“好似没听过有姓外的”。。。。。

86版西游记孙悟空的身份(86版西游记中孙悟空)(1)

战前自称妖精外公的孙悟空诙谐幽默,他虽然有点叛逆,但还是尽力保护师父和他的师兄弟们,这份担当是我辈该学习的

在中国古代,爷爷有极强的管教权。除了子女直系父母的教诲,“外家”是指祖父母和叔叔是子女的近亲和长辈,侄子也有引导和管教的责任。尤其是孩子一旦在家失去了教育,祖父母或叔叔的责任和义务就显得特别突出。作为“侄子”家族的祖父或叔叔,他们有权力管教自己的孙子和侄子,这就是《西游记》中孙悟空让妖精叫他“爷爷”的社会依据。

中国古代秉持的是以父子关系为核心的继嗣制度。因此父系一脉的关系尤为重要,如果说自己是妖怪的爷爷,就等于承认妖怪和孙悟空血出一脉,悟空应该不愿把自己降级为妖怪;若说外公,既以祖辈的身份不高看妖怪,也不会在“血统”问题上连累到自己。

86版西游记孙悟空的身份(86版西游记中孙悟空)(2)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个称谓是可以抬高自己的身份的,而且在古人看来,爷孙的关系是有血缘上的关系的,这就显得非常亲密,而外公既显现出了地位,占了便宜,又不会听起来牵扯那么多,即使妖怪做了什么不好的事也与自己无关。

而从“外公”这个自称的缘由来分析其实也很简单,自称爷爷和外公不过是明清市井骂人俗语常用的伦理梗,而用“外公”这个字眼,则是更可以强调“我是你血亲爷爷辈的人”但是同时也强调了“你不是和我姓,你不配当我家的直系子孙,你怎样和我家无关”

所以孙悟空喜欢别人叫他“外公”是有依据的,并非空穴来风。这是即占了妖怪便宜,又不会与妖怪扯上什么亲密关系。。。

86版西游记孙悟空的身份(86版西游记中孙悟空)(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