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上一句(莫听穿林打叶声)(1)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著名央视主持人董卿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始终相信我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日子的某一个场合帮助我表现得更出色。读书是可以给人以力量的,它更能给人快乐。”

宋朝皇帝赵佶说,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在我看来,一手执卷,一手握笔的你,便是世间最动人、最亮丽的景色。新时代的教师,无论是从个人角度,还是工作需要,我们都要养成热爱读书、终身阅读的好习惯。

首先,我要谈一谈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以下都是基于个人读书经历所谈,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诗人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上一句(莫听穿林打叶声)(2)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立志,一个人要树立远大的梦想,才能砥砺自己,不断成长,这是有我之境。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坚持,一个人想要取得成功,离不开专注的、持之以恒的努力。全力以赴,专注坚持的你,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才能成就一个优秀的你。这是无我之境。

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大彻大悟,让我们明了,工作生活即是修行。自己就是工作,工作就是自己,我们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就改变了自己的心态,言行也随之而改变。当我们积极主动地、一心一意地投入到工作中,就能够从工作中发现乐趣。这是超我之境。

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上一句(莫听穿林打叶声)(3)

这三句诗诠释了人生从焦虑到平静,再到无欲无求的境界。当我们的心情烦躁时,不妨摆脱各种纷纷扰扰,到书中,到大自然里,去寻找事物最本质的美。看云卷云舒,赏花开花落,听雨打风吹,品人间百味,世间的一切莫不蕴藏着大自然的规律——道。作为灵长类动物的我们,也可从中窥得人生的奥秘和真谛。

《遥远的救世主》一书中,作者豆豆多次写到,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搞得很玄,不容易让人理解。窃以为,这中国人信奉的各路神仙也好,逍遥自在的道家也好,外来的释迦牟尼也罢,这些人不过是效法天地宇宙间的万物,掌握事务运行的规律,活出了心灵上、精神上那个自由丰富的自我。

它们是你,亦是我,宛如高山大海,亦是日月星辰。我们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如来,我们来过,又好像没来。我们是万事万物,万事万物亦是我们。这宇宙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场,我们从一切事物中走来,又到万事万物中去。这来来去去间,便是你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上一句(莫听穿林打叶声)(4)

于是我们便有了角色,有了身份,有所求,又想留下些什么。我们能求得什么?又能留下些什么?我们又该怎样的活着?学会一项本领,掌握一项技能,甚至在名利场上呼风唤雨,求仁得仁。其实,我们能留下的,不过是精神思想上的涉猎个追求,说不定这也是一种贪念。

我亲爱的朋友们,就让我们执卷忘我的读书把。在书的世界里,你可以上下求索,古今中外皆可渡。亦师亦友,带你领略人世间宇宙中人类心灵的自由,思想的深度和精神的广泛。读着读着,遇到了更好的自己;读着读着,就书写了自己的传奇;读着读着,不觉老之将至。

宋代理学家朱熹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我有源头活水来。这活水呀,从书中来,从生活中来。

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上一句(莫听穿林打叶声)(5)

亲爱的小伙伴们,让我们像个孩子似的,痴迷阅读吧。在书海中遨游,在书的国度里,有着人类永无止境的追求。再往细处小处说,汉代刘向告诫我们:书犹药业,善读之可以医愚。如果你想让自己再聪明一点,提升自己的心性,增长智慧,也拿起书来读一读。

我喜欢读书,因为在阅读中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在阅读中自我救赎,在写作中自我疗愈。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日积月累中,找到自己为人师者的使命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生而为人,是幸运的。选而为师,是幸福的。爱上读书的你,是优雅的,高贵的,从容的,自信美丽的,光芒四射的。

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上一句(莫听穿林打叶声)(6)

谢谢大家的倾听!感谢有您,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间温暖,来过值得!

工作,让我快乐!读书,让我幸福!让我们在平凡的世界里,过着普通的生活,做自己的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