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文 | 翰阳
作为小米生态链品牌“米家”的首款产品,小米电饭煲(更准确的称呼是“米家”压力IH电饭煲)吸引了不少关注。
昨日晚间,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在小米总部与纯米科技CEO杨华进行了面对面对话。在两个小时的交流中,这位创始人不仅详细解析了在本周发布会上谈及和并未谈及的产品细节,也为我们讲述了这款智能电饭煲从立项到诞生再到上市的曲折历程。
雷军“钦点”
实际上,最早要做电饭煲的想法来自雷军。据雷军此前在自己的自媒体公众号上刊文所示,契机在于其“同事的一个决定”:
“刘新宇是小米最早的创始员工之一,他是个工程师,原本负责MIUI的工程开发,后来加入了小米硬件生态链。两年前,他去日本休假带回个电饭煲后,跟我们硬件生态链的分管合伙人刘德说,他想做电饭煲,至少和日本高端电饭煲一样好。”
依然卖给“年轻人”?
“年轻人的第一款电饭煲”,不论外界对于这句话如何解读,纯米科技已经将最终的产品摆在了发布会的台面上。
杨华认为,这款智能电饭煲主要面向的是两个人群:
1. 希望回家能做口好饭的年轻人;
2. 希望为父母提供更好“装备”的年轻人。
“我们提供了几十种菜谱、远程遥控等互联网功能,但我们绝对不能做一款单纯的WiFi电饭煲,这就跑偏了。”杨华强调,“所以从设计开始,我们就要有比肩日本高端电饭煲的硬件水平,即便没有智能,其也是一款好电饭煲。”
据杨华介绍,这款产品花了一年时间进行锅胆涂层、加热温度曲线等实验工作。
同时,纯米团队对京东、一号店等电商的TOP100及北上广等城市内主要超市所售的几乎所有袋装米都进行了实际测试和数据录入,累计消耗了24吨米。由此得出的数据,组成了在发布会上刘德所说的2450个煮饭加热方案。
发布会上没讲的产品细节
在发布会上,刘德主要介绍了小米电饭煲1.2倍压力IH技术、通过电磁加热、采用灰铸铁粉体图层内胆等功能和技术。而在昨日与杨华的交流中,其还向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展示了一些在发布会上未来得及提及的一些产品细节。
上盖开合的金属扣及斜角度由内藤毅设计,同时上盖背后的弹簧也经过测试。在满足完全闭合的基础上,用户在弹开上盖的时候保证整个设备不会发生超过3mm的惯性“跳包”。
经由7套方案迭代的金属球电磁泄压阀设计,相比于大多数机械泄压阀可以更好维持锅内压力稳定性和压力精度。
电饭煲的内置破泡器则是15套方案改进之后的结果,目前只有少数几款日本高端电饭煲采用了近似的方案。
电饭煲上盖上的可拆卸装置,便于清洗。而为了保证安全,上述装置在未安装到位的情况下是不能合上上盖的。
据杨华透露,目前纯米科技已经在国内拿到了68个专利,除了与代工厂商的共享专利,产品也并未用到第三方的授权专利。
有意思的是,为了回应外界有关这款产品类似于无印良品的观点,杨华还特意搬来了后者的电饭煲:
显然,网上所流传的只是“拍摄角度”的问题。
999元的高端货?
事实上,不论是小米还是纯米,都将这款产品的对标对象锁定在了售价两三千元的高端电饭煲。那么,999元的定价是否有些“便宜”了呢?
面对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的疑问,杨华表示自己还是希望能让更多人用上媲美日本电饭煲的产品;当然,“最后敲板的还是雷总,”而这也符合小米一贯的定价逻辑。其同时向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透露,这是一个“非常贴近”成本的定价,纯米科技可以借助硬件本身获得合理的利润。
目前,这款产品主要通过小米自有的线上渠道和小米之家展示和销售,同时也包括小米在苏宁的“店中店”。“目前最大的问题还是产能,我们正在爬坡阶段。”杨华表示,在米粉节开幕之际,当下也还无法确定能否满足开放购买的需求。
同时,杨华也并未表明对这一产品的销售预期。“目前国内的电饭煲产量大概在2亿台,其中国内需求在5000万台左右,而我们所在的价位段(700元至1200元)的产品则在15%左右。”杨华表示,自己所瞄准的正是这样一个市场。当然,更高价的产品市场大多已被日本进口品牌所占据。
小米生态链下一个亿级企业?
毫无疑问,这是一款用心的产品,这样的结论来自于团队、来自于时间、来自于对产品的认真打磨。
那么,这款在雷军眼中“复杂程度堪比一台智能手机”的电饭煲能否打响“米家”的第一炮,能否成为小米旗下的又一个爆品、甚至借此再造一家年收入过亿的生态链企业呢?
也许,待其入市,市场会给出一个答案。
P.S. 其实,说了这么多,小米家的电饭煲到底成不成还是得靠真正上手才能验证。在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回复关键词“电饭煲”,我们用真机评测说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