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区位综合题答题技巧

交通运输包括交通运输线的布局和交通运输点的布局,两者差异很大,但是基本原则是一样的。

1.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依据运输需求

运输方式和交通线、站的选择、标准、密度等都应依据运输需求来定

适度超前

设计标准要满足今后一定时期的运输需求,但标准过高会浪费

因地制宜

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线、站的选址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

尽量少占土地

交通线、站布局应尽量少占土地,尤其是耕地

发挥综合运输优势

利用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做好转运和衔接

其他

平衡地区发展、适应国防需求等

2.影响交通线布局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区位因素

影响分析

地形

平原

对线路的限制较少,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城市发展的关系

山地

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或开凿隧道

水文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的总长度

地质

注意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要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过

气候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天气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2)社会经济因素

区位因素

影响分析

经济因素

合理布局交通线,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铁路和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通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社会因素

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

技术因素

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线路建设的自然障碍和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

3.港口布局的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

1.水域(航行条件):①天然港湾。无结冰或结冰期短。②深水防搁浅。等深线密──港阔水深,空间大,便于航行和停泊。③避风。避风、风浪小、背风地带。

2.陆域(筑港条件):①地形平坦─平原或三角洲,坡度适当。②地质稳定,有较大的抛锚空间。

社会经济

3.经济腹地(港口服务的区域)。经济发达,辐射范围大,客货集散量大(影响港口的兴衰)。

4.城市依托。以单一大城市或某个城市群为依托,城市的规模大小为港口提供人、财、物的优势。

5.交通便利。港口的疏集运能力,有没有便捷的对外交通联系。

6.国家政策:政策支持,如自由贸易港,对外开放港。

自然因素决定港口的位置;经济腹地决定港口的兴衰;城市决定港口的发展。

4.航空港(机场)布局的区位因素

交通运输中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区位)(1)

5.交通运输线设计方案的比较思路

待建线路几个方案的比较:区位因素的差异及地方公路多联系居民点,国道等干线公路以直达为主。

交通运输线设计方案的比较思路

比较项目

比较内容

建设成本

包括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搬迁成本等

路线长短

包括原有线路、建设距离等

沿线村镇

包括沿线村镇数量多少、规模大小、人口多少等

施工难度

地形起伏、桥涵多少、高寒缺氧、风雪、冻土等

沿线灾害

地质灾害、气象灾害

占用耕地

占用良田多少

生态影响

对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影响等

总之,交通选线要遵循“低、高、大、小”原则。即成本要低,安全性要高,经济效益要大,环境破坏要小。

【思维导图】

交通运输中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区位)(2)

交通运输中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区位)(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