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脱贫攻坚征程中,华西医院担负起“国家队”的责任和使命,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在西部偏远贫困地区的推广实施。

在数年扶贫路上,一名名华西普通党员,一名名华西普通扶贫干部,他们爬过最高的山,走过最险的路,吃过最难熬的苦,用行动诠释了华西人的担当和情怀。

在华西医院推出庆祝建党100周年“我想对党说”获奖征文中,让我们看看一名普通的党员,一名普通的扶贫专家在海拔4000米的甘孜州石渠县都干了啥?!

三年扶贫之路,

改变了我,更改变了他们

作者

涂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财务党支部

2017年底,我有幸成为了脱贫攻坚战线的一员,来到青藏高原腹地、川藏青三省(区)交界处的深度贫困县——甘孜州石渠县,担任长沙干玛乡党委副书记。突然要离开省会城市的繁华,来到全省最偏远、最贫困、最艰苦的乡镇开展工作,这个任务带来的挑战还是非常大的。

身体上能不能适应,工作上能不能胜任?儿子才上小学三年级,作业辅导怎么办?如果家人生病了,谁来照顾他们?……面对这些未知数,我也曾忐忑不安!但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更清楚的知道,这是艰巨的使命,更是无上的光荣!想明白了这些,我背上了行囊,奔向了冰天雪地的石渠!

01 “我到底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大凉山扶贫到底有多难(看华西专家在海拔4000米的甘孜州石渠县都干了啥)(1)

石渠县在哪里?石渠县隶属四川省甘孜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川、青、藏三省区结合部,是四川省最偏远、交通最不方便的县之一。

石渠县有多高?这里的平均海拔为4250米,比拉萨还要高600多米,年平均气温在-7℃,最冷的时候是-45℃,气候条件恶劣,常年冰雪覆盖,沙化严重,植被贫瘠。

长沙干玛乡是什么样的?长沙干玛乡距离石渠县城90多公里,位于雅砻江边,除了乡政府、卫生院、中心小学三座小楼以外,就只有几个小卖部,周围一二百户藏式民居散落在四周,更像是内地的一个小村庄。

乡政府就在马路边上,在院子最北边,是一排砖瓦结构的老房子,是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办公区和住宿区。同事的客厅,就是我的卧室,旁边就是囤积牛粪的房间;因为是藏族厨师的关系,吃饭需要强忍着味蕾的不适;电炉上坐着开水壶,24小时烧着,关了的话,房间温度很快就会降到零下;停电了,用钢炉烧着牛粪,在浓烟中熏得泪流满面;生活用水要到院子里去压,厕所是公共旱厕,几乎无法下脚;路面积雪几十公分,出一趟门都非常困难……

物资上的匮乏,生活中的单调,情感上的孤单,以及对家人的思念和愧疚,面对困难群众无限期盼的眼神时的无力,我到底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我不禁有一丝丝疑惑。

02 “我要让牧民在小康路上不会因病掉队”

基础卫生条件太差、牧民群众常见病多发,看病太难,许多牧民饱受病痛折磨,作为一名医院的党员干部,身后就是华西医院强大的医疗资源,我决定先啃下这块硬骨头。

大凉山扶贫到底有多难(看华西专家在海拔4000米的甘孜州石渠县都干了啥)(2)

在医院的支持下,华西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送到了4500米的青藏高原,高原牧民群众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国家医疗中心专家的贴心服务。随后,医院发挥远程优势,坚持技术输出,开展“在线” “在位”帮扶,指导建立了包虫病防治的“石渠模式”,肝包虫病在石渠的阻断取得显著成效。同时,华西医院为石渠建档立卡贫困户开通绿色通道、进行多科联合会诊、及时免费进行治疗,为深度贫困的藏区群众提供了优质医疗服务,切实保证了贫困群众不会在小康路上因病掉队。

大凉山扶贫到底有多难(看华西专家在海拔4000米的甘孜州石渠县都干了啥)(3)

还记得2019年5月22日,我和同事带着募捐的冬衣及粮食到生保村虫草采挖点进行巡查及宣教,3岁的小西姆进入了我的视线,小小的身子上斜搭着头,一侧肌肉已经开始萎缩并且自卑,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来往。在与西姆的家人沟通中我了解到,她的斜颈或许是因为出生的时候受伤造成的,家里人也曾带她到当地县医院做过检查,但当地县医院不具备手术条件,贫困的家庭根本无力改变这一切。

大凉山扶贫到底有多难(看华西专家在海拔4000米的甘孜州石渠县都干了啥)(4)

大凉山扶贫到底有多难(看华西专家在海拔4000米的甘孜州石渠县都干了啥)(5)

我立即将西姆的情况汇报给医院党委,5月26日,西姆正式住进了华西医院小儿外科病房,骨科、康复医学科、心脏内科、超声诊断科、麻醉科、放射科等科室的专家进行多科联合会诊,确定治疗方案。5月28日,手术如期进行,经过一系列专业治疗,如今小西姆的斜颈已经得到了纠正,能像正常孩子一样蹦蹦跳跳,健康成长。

大凉山扶贫到底有多难(看华西专家在海拔4000米的甘孜州石渠县都干了啥)(6)

看着西姆脸上灿烂的笑容,我不再疑惑,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党员,一名普通的扶贫干部,但在我的身后,是华西医院党委,是5000多名华西党员。

03 “我要让孩子们因学习而强村”

作为孩子的父亲,我明白教育扶贫不仅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面对长沙干玛乡心校及两所村小破旧不堪的学生宿舍、垃圾与尘土共舞的学习环境、摇摇欲坠的高低床,更加激起了我改变这里的决心。

大凉山扶贫到底有多难(看华西专家在海拔4000米的甘孜州石渠县都干了啥)(7)

大凉山扶贫到底有多难(看华西专家在海拔4000米的甘孜州石渠县都干了啥)(8)

通过与校长老师座谈,我了解到县教育局每年对村小的资金投入有限,目前的教学环境在没有外界的帮助下很难改变。为此,我积极向医院争取,2019年医院特批专项经费为条件较艰苦的两所村小捐赠40套电脑设备及桌椅价值约39万元,捐赠图书50余箱2000余册,向乡智噶小学捐赠了监控设备1套、照明设备6套,为无干净饮用水的智呷村小配备送水车及储水设备,确保长沙干玛乡教育资源配置得到有效提升。同时,我用出差回成都的机会到企业登门拜访,并竭尽所能发动身边的朋友、同事捐钱捐物,发动社会力量捐资助学。2018年依托医院工会联合工商银行华西支行为三所村小共捐赠学生冬季校服400套/件,价值6万余元。当地的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大凉山扶贫到底有多难(看华西专家在海拔4000米的甘孜州石渠县都干了啥)(9)

同时,我还发现要扶贫,必须消除群众的“思想贫困”。于是我以农民夜校等形式为载体,通过“线上 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贫困户开展脱贫宣讲宣教工作,及时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最新的扶贫政策,以老百姓听得懂的话、搞得明白的道理传播党的声音、传播致富技能方法、讲好扶贫方略,充分激发了贫困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调动了贫困群众的积极性,进一步坚定了脱贫信心、明确了脱贫方向、树立了依靠自身奋斗逐梦小康的理想信念。

“我要让孩子们因学习而强村”,面对孩子们的一张张稚嫩的小脸,这是我最大的心愿。

04 “我要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增收创收”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但在石渠高原,因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条件落后以及当地社会经济发育程度不足的影响,集体经济和农村现代产业发展情况极度落后。针对此情况,我和医院下派的驻村工作队员一起,走村入户,想方设法帮助当地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减贫。

大凉山扶贫到底有多难(看华西专家在海拔4000米的甘孜州石渠县都干了啥)(10)

为此,我加强宣传,弘扬主流思想。多次来到贫困户家中,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明确收入情况,和牧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大力宣传增收致富光荣、贫困懒惰可耻的思想,坚决反对好吃懒做、等靠要的思想,从思想根源上为贫困户树立增收减贫的信心和决心。为此,我因地制宜,发展宜牧产业。结合长沙干玛乡的地区资源情况,深挖地区优势,鼓励贫困户通过发展牦牛养殖合作社和建立人工蕨麻种植基地等形式,推广现代产业增收模式。为此,我结合当地实际,鼓励多种形式创收。针对高原地广人稀,虫草、贝母、人参果、当归等绿色天然中药材资源丰富的情况,鼓励全乡农牧民积极开展野生特产采摘,成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年来,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年收入持续增长,2020年达到国家规定标准4150元以上,并完成通过国家2018至2020年度脱贫攻坚普查,顺利摘帽,退出贫困序列!

作者说

三年的扶贫工作,让我和当地牧民群众结下了血浓于水的“亲戚”关系。曾经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安逸”二字已经驻扎我心,让我常常忘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幸好,有这三年藏区扶贫艰苦的经历,让我在磨练中再次奋起,让心中的热血重新澎湃。

——是扶贫攻坚这项伟大的事业,让我来到了藏区,和数百万深入基层的扶贫工作者一道,为了改变我们的家园、建设我们的祖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

——是时代的洪流让我们在人生际遇的变化中去改变自己、发现自己、实现自己,让无数多个细微如我的一个个“他”们汇聚在一起,共同奏响这时代的最强音和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