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挎日本刀,身着传统却又有些怪异的日本服饰,凶神恶煞地四处炫耀自己的“武功”……
如此打扮的日本武士,也是游走在时代边缘的日本浪人。
一、 来自社会边缘的浪人
翻开日本的史册,“浪人”这个群体可追溯到中国明代中期。大明建文元年(1399),朱棣以清君侧之名发动“靖难之役”,同年的日本爆发应永之乱(又称“大内义弘之乱”,由大内义弘发动)。
在这场大名与幕府的冲突中,万余户普通民家被波及。在动乱过后,为自保,有钱的人家纷纷雇佣武士中的浪人来执行护卫工作。这便是日本浪人在日本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亮相。
“浪人”就是“浪人”,又怎会被日本史家记载为“武士中的浪人”呢?因为那时的浪人,被“边缘化”了的武士。
当时日本已进入幕府时代,武士成为一大阶级。但要成为一名真正的武士,并非是打扮成武士模样就可以的,需要有相应的家世才能挤入这一行列。于是一些家世逐渐衰败的武士,以及一些想成为武士的其他阶层流浪者,就逐渐形成一个类似武士但又不被幕府承认的群体——浪人。
在幕府后期至近代,浪人在日本还曾参与一些大事件:譬如大明崇祯十年(1637)日本爆发的岛原之乱,背后就充满了浪人的煽动;安政大狱一事中,许多浪人因反抗幕府统治而被斩首;尊王攘夷浪潮中,许多浪人也是活跃在一线的人物……
因而从日本的角度来看,浪人是一个虽从未主导社会潮流却时常活跃于社会各个角落的传统群体。他们向往统治阶级,却又是统治阶级的反抗者。他们曾是国家走向进步的推动者,亦是阻碍国家发展的利己者。到了近代,他们甚至从狭小的日本列岛来到中国大陆,将“日本浪人”这一名号彻底与“臭名昭著”捆绑。
二、 挤上时代舞台的日本浪人
“日本浪人”,或者说“支那浪人”、“大陆浪人”,是不等同于传统浪人的新群体。他们活跃在日本明治维新至二战结束这一特殊时段。日本学者冈部牧夫先生将这一群体定义为:“从明治初年到中日战争日本战败投降这一时期,以中国为中心,居住、游荡在大陆各地,策划了种种阴谋的一群日本人”。
透过冈部牧夫先生的这个描述,我们或许会想起抗日影片中的一类日本人。他们或是落魄的日本武士,或是满怀壮志的日本企业家。在来到中国以后,他们侦查中国的民风民俗、政治经济状况。其中的极少数人与革命家保持着联系,一定程度上支持着中国的革命。但更多人在日本军部的直接或间接指使下从事一些谍报工作,借着这趟浑水大肆参与破坏活动。
你也许还会想起一些名字,譬如活跃在明治时期的日本谍报机关乐善堂的老板岸田吟香、在中国开展情报工作的荒尾精、大正时期西原借款的主导者西原龟三、昭和时期成为上海青帮长老的小日向白朗……
显然,这些人已不再是传统浪人的那副落魄模样。他们成为企业家、军方成员,与中国上层阶级交往,与各种势力周旋。但他们又和以往的浪人一样,做着各种危害社会的举动。正如渡边龙策先生所说,他们成为了日本浪漫主义思潮孕育的“弃儿”。
三、 弃儿如何荼毒一个时代?
光绪十三年(1887)前后,日本出现浪人群体。至辛亥革命时期,他们都还多以正面形象示人。比如山峰中太郎就曾来华参加辛亥革命,后成为孙中山的重要参谋;山田良政在革命军被清军包围时出手相救,最终战死;宫崎寅藏资助了孙中山的革命运动……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及之后,日本浪人走上了支持日本扩张的道路。
那些臭名昭著的日本浪人,即是岸田吟香、小日向白朗之流。岸田吟香被日本视作对华情报活动的“先驱”。光绪四年(1878),已在东京开设乐善堂药店的他在上海开设分店,并兼营印刷业务。随后他结识了大批上海名人,并将乐善堂建立成日本间谍的一个据点。几年后,他还资助荒尾精在汉口开设乐善堂分店,为日军建立起华中地区的情报据点。
而小日向白朗,中文名尚旭东,是一个从土匪中起家的重要反华人物。早年他一直活跃在东北、华北一带,在土匪群体中留下了大量“神话”。后来在日军的授意下,他前往上海,以青帮第22代弟子的身份拉拢或打压黄金荣、杜月笙等人。当时上海抗日活动的艰巨,正离不开小日向白朗指使青帮强硬打压抗日义士。
日本浪人不是一个正面的群体。他们中确实曾有“不失国士的心术和志士的风格”,算是“真正的浪人”。但更多的还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帮凶和走狗。他们虽然从未成为时代的主导者,但却极大地阻碍了中华民族的抗日进程。在人类追求和平的历史上,他们亲手将“日本浪人”的名号钉上了耻辱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