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国纲(?-1690年),佟佳氏,清朝大臣,隶属满洲镶黄旗,太子太保佟图赖长子,孝康章皇后之弟,康熙帝之舅。

康熙王朝佟氏是谁(康熙帝之舅佟国纲血染沙场而亡)(1)

(图)佟国纲墓位于乌兰布通草原-佟国纲雕像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八月乌兰布通之战,佟国纲与弟弟佟国维一并随抚远大将军福全前往,参赞军务。与噶尔丹军交锋后,佟国纲率领火器营,督兵奋战,重创敌人,噶尔丹军突发鸟枪,佟国纲被击中。有关史料记载说:"......临阵时国纲勒马指麾,忽飞炮去其颊,以致身亡"。可见是被打中头部,即刻陨命。

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乌兰布通附近,有一湖泊,名叫泡子河,当地俗称将军泡子。相传乌兰布通战役中,佟国纲阵亡于此,鲜血染红泡子水,将军泡子因此得名。时光已过去三百年,"将军泡子"至今不改其名,连同国舅的动人事迹,代代流传下来,可见乌兰布通战役中佟国纲捐躯一事,在朝野上下震动之大。物在人亡,"将军泡子"的传说,展现出当年佟国纲面对隔岸噶尔丹军坚实的"驼城",跃马冲杀,所向披靡,不幸中弹倒下,鲜血浸染战袍,染红泡子水的悲壮一幕。

(图)佟国纲墓位于乌兰布通草原-简易素雅的牌坊

康熙王朝佟氏是谁(康熙帝之舅佟国纲血染沙场而亡)(2)

(图)佟国纲墓位于乌兰布通草原-记载乌兰布通之战经过的石碑

玄烨(康熙)、国纲甥舅之间存在矛盾。玄烨深知大舅的秉性与能力,不仅往往不理睬其建言或举荐,对其本人也并不任以他所期冀的更高职位,只是包容厚待,量才使用而已。佟国纲对此十分不满,"时怀觖望"。乌兰布通战役,玄烨委任自己的兄弟分别担任大将军,而作为国舅的佟国纲没有成为副统帅,唯以内大臣身份参赞军务,因而"心生怨怼",露于言表,众人无不知之,以致当时只有13岁的雍正帝胤禛也有耳闻。

佟国纲"中枪身死",除去恶战中难以避免的因素外,还与他一惯的莽撞作风与傲视一切的骄蛮个性有关,所以才会"独穿出色甲胄",忽视阵队顺序而独自冒进,"单骑驰出鹿角之外"。他因此次出征未能担当副帅而产生怨尤,负气猛冲,招致阵亡。至于雍正帝说他是"有意轻生,以辱国体",显然并非事实。佟国纲即使再对玄烨不满,也不会视生命如儿戏,轻易寻死,况且他也深知玄烨对自己的宽容,绝舍不得撇下首席国舅的独一无二位置。

佟国纲在战役中的勇敢表现,还说明他作为皇亲国戚,与清朝的命运休戚相关,尽管对玄烨有不满处,但关键时刻依然对王朝忠心耿耿,不怕死,有牺牲精神。这也是造成他不慎中弹阵亡的因素之一。

康熙王朝佟氏是谁(康熙帝之舅佟国纲血染沙场而亡)(3)

(图)佟国纲墓位于乌兰布通草原-墓地两旁的火炮有两尊

康熙王朝佟氏是谁(康熙帝之舅佟国纲血染沙场而亡)(4)

(图)佟国纲墓位于乌兰布通草原-简单的墓地

九月初,佟国纲的灵柩运抵京城前,玄烨先是派遣和硕额驸尚之隆、内大臣公坡尔盆及侍卫等往迎,并赐与抚卹银五千两、随后又派皇长子胤禔、皇四子胤禛前去迎接。佟国纲的灵柩到京之日,玄烨令领侍卫内大臣公福善及侍卫等,携茶酒往奠。由于玄烨当时正在患病,病人往祭死者,是最大的忌讳,所以在群臣阻拦下,他未能亲临祭奠。后来,他又两次准备亲临,也被佟国维等大臣所劝阻。佟国纲出殡前夕,玄烨发出谕旨:"诸皇子及上三旗大臣、侍卫、部院大臣,俱令往送。"他是以倾朝出动,为大舅隆重送葬的方式,弥补其本人未能亲往的缺憾。

佟国纲死后,被加祭三次,玄烨给谥曰"忠勇"。大臣们遵旨议卹时,曾以"国纲身任一等公,无可加赠"上奏。玄烨降旨,"令仍别给世职"。部臣遂议加给佟国纲"拜他喇布勒哈番(骑都尉四品世职)",由其第三子夸岱承袭。在大舅身后的官职封赏问题上,玄烨采取了与对一般大臣所不同的优厚作法。

摘自书籍《康熙皇帝一家》 杨珍(著)

(「历史大学堂」官方微信公众号 oldmann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