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真的是汉人找到证据了(乾隆皇帝的身世之谜)(1)

乾隆皇帝即清高宗,本名爱新觉罗·弘历,世宗第四子,初封和硕宝亲王,公元1735年承继大统。在位期间,国库丰盈,天下富足,政通人和,江山稳固。他曾六次南巡,十次用兵,自誉为“五福老人”“十全武功”,形成了清代的康乾盛世局面。

他在皇位上坐满六十个年头,禅位给皇太子颙琰,自称为太上皇,仍然主持要政,直到1799年去世。乾隆皇帝性喜风雅,在其一生中,充满了戏说不清的奇闻轶事,比如关于他的出身,就是其中之一。

乾隆皇帝真的是汉人找到证据了(乾隆皇帝的身世之谜)(2)

一说他是汉人之子,出生于浙江海宁陈家。不仅民间广泛流传这种说法,在一些史料中也有专门记载。清人撰写的《清秘史》中就有这样一段文字:

“陈氏自明季衣冠雀起,……位极人臣,遭际最隆。康熙间,雍正与陈氏尤相善,会两家各生子,其岁月日时皆同。雍正闻乃大喜,命抱以来,久之始送归,则竟非已子,且易男为女矣。……未几雍正嗣位,即特擢陈氏数人至显位。迨乾隆时,其优礼于陈家者尤厚。尝南巡至海宁,即日幸陈氏家,升堂垂问家世。将出至中门,即命封之,谓陈氏日:‘厥后非天子临幸,此门勿相开也。’由是陈氏遂永键此门……”

类似的说法在《清朝野史大观》卷一中也有详细记载。

乾隆帝长大之后偶然听说此事,暗中与陈世信对照,果然十分相像。于是他一方面借下江南之名亲自察问,一方面密嘱和绅私访禁宫,终于知道了这段隐情。从此,他在内心喜欢上汉装。

这天,冕旒袍服的乾隆兴致很好,召一近侍悄悄问道:“朕似汉人否?”近侍据实回奏:“皇上于汉诚似矣,而于满则非也。”乾隆自此愈加相信这一传说,甚至打算令满人全都改着汉装。有人在《清宫词》中讥讽此事:

“矩族盐官高勃海,异闻百代海传疑。

冕旒汉制终难复,曾向安阔驻翠蕤。”

此外,陈府中有两方匾额,一为“爱日堂”,一为“春晖堂”。前者出自汉代扬雄《孝至》中的“孝子爱日”,后者则源于唐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乾隆皇帝真的是汉人找到证据了(乾隆皇帝的身世之谜)(3)

这两块匾额的题词内容,都含儿子孝敬父母之意。如果乾隆不是出自陈门,焉能题写这种词?

陈府又怎敢高悬堂中?甚至还有人说,与乾隆交换的那个女婴受到陈家的百般珍爱,长大之后不敢随便许人,后经乾隆同意,嫁给了常熟巨室蒋家。蒋家不敢怠待,为其筑了小楼,后人送了“公主楼”的雅号,成为远近闻名的一大景点。

假若此女不是来自禁宫,陈家怎会为她如此慎重择夫?蒋家又怎肯破费为其筑楼?这些传说听起来很像这么回事,有鼻子有眼,但事实并非如此。

要想搞清事情的真相,要从浙江海宁陈家说起

乾隆皇帝真的是汉人找到证据了(乾隆皇帝的身世之谜)(4)

自明代中叶,陈氏就是当地的富户,代代不乏读书之人。到了清初,陈之进很快投降清廷并令子侄辈专心科举,从此科名仕宦开始显达。更鲜见的是陈家在康熙年间,曾经两度出现父子兄弟三人同榜的盛事。

康熙四十二年(公无1703年),陈元龙弟陈嵩、侄邦彦、陈诜之子陈世信三人同榜;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丁酉会榜,陈元龙子两子及从侄陈武婴,又是兄弟三人同榜,这在中国科举史上可谓凤毛麟角。

传为乾隆生父的陈元龙(公元1652-1736年),同样十分风光。他在康熙朝中进士后,因其工于书法,格外受到重爱,先授翰林院编修,旋为侍读学士,再迁吏部侍郎,又做广西巡抚,随之奉调进京,入职工部尚书,曾主持修建兴安陡河闸,被誉为水利专家。乾隆朝做了宰相,并兼礼部尚书。

陈家历仕康、雍、乾三朝,无不位极人臣,其中两人当过侍读学士,可见与皇家的关系非同一般。为此,民间曾盛传陈家阴宅有王霸之气,连康熙南巡时也到陈氏祖坟上去看稀罕。

乾隆皇帝真的是汉人找到证据了(乾隆皇帝的身世之谜)(5)

陈家宰相府

其实,天下没有不变的风水,到了乾隆时代,陈家的官运已远不如以前,而且君臣之间也有闹翻脸的时候。比如陈世信一次拟旨有误,乾隆就不客气地将他罢官,甚至当面痛斥陈世信说:“无参赞之能,多卑烦之节,纶扉重地,实不称职!”恰在这时,有人打了陈士信的小报告,说他在山东充州偷置产业,资财来源不明云云。乾隆听罢怒上加怒,即命山东巡抚认真查处,眼看大祸就要临头。陈世倌岂能坐视挨整,瞅准乾隆寿诞之机,大把大把猛送钱财。哪知乾隆仍然不为所动,他又托人暗中求情,这才得以官复原职。

总起来看,陈氏三位巨头备受皇家宠爱,完全在于他们尽忠效劳,或者说是深谙官场之妙,基本属于正常的君臣关系,并无过于亲昵之处。

那说乾隆为陈元龙之子有这可能吗?

从皇家方面来看,雍正帝育有十个皇子,六个公主。乾隆帝生于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八月十三日子时,雍正时年三十四岁。

在这之前他已生了四个儿子,尽管其中三个早殇,但取名为弘时的男孩已经八岁,而且当时雍正的另一位妃子耿氏也已怀孕五个多月,是男是女尚不知晓,怎会冒险去换别人的儿子?

另外,清代皇子皇孙诞生,有一整套严密的验看奏报程序,谁敢偷梁换柱?

况且生孩子时稳婆环列,御医伺候,还有不少官女跑前跑后,是男是女众人皆知,并且即时记录在案,岂会轻易被人换掉?退一万步说,即使这事能够凑巧办成,在这之后雍正又生了好几个皇子,皇家无不看重正宗龙脉繁衍,岂会让汉家的后代承继大统?

乾隆皇帝真的是汉人找到证据了(乾隆皇帝的身世之谜)(6)

其次,从陈家方面看,更无这种可能

据《海宁渤海陈氏宗谱第五修》和《徐乾学家谱》查知,陈元龙育有一子二女,其子于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早亡,十七年之后乾隆帝方才出生,陈家二女也早于乾隆帝二十多年出生,哪有孩子可供交换!

乾隆帝出生那年,陈元龙的两位小妾已经去世,他的原配夫人宋氏已经五十多岁,且于当年九月病逝,怎会再有孩子降生?而且这年八月五日,陈元龙因不谨慎,被康熙帝斥为“行事不端”,接着就被外放广西当了巡抚,哪有时间逗留京城?怎有心思应付换子之事?就算当时有孩子可换,还在潜邸的雍正怕也没有周密的安排,怎会做得天衣无缝?由此可知两家同时生子并男女互换的说法难以成立。

乾隆帝为何频频幸临海宁陈家

乾隆皇帝真的是汉人找到证据了(乾隆皇帝的身世之谜)(7)

今天,依然能感受到当年的气派

乾隆帝六下江南其中四次驻跸陈家,这种看似非常实则正常的举动,难免引起种种传说和猜测。其实这与当年浙江海塘工程密切相关。

康熙朝时,钱塘江入海口的海潮常常为患,雍正朝初,决定修筑海塘工程,这是关系钱塘江一带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大事。雍正因为忙于巩固帝位,应付西北战争,没有时间前去察看,再说工程未见成效,他也没有多大兴趣、待工程有了眉目,雍正帝却又突然去世了。 乾隆登基以后,仍然重视这件大事,借着六次南巡的机会,四次前往海宁视察。

皇帝大驾光临,总得有个体面的住处,恰好当地陈府房舍宽敞,装饰豪华,而且陈家不乏工部尚书,陈元龙本人就是水利专家,正好可以垂询海塘工程有关问题。而陈家巴不得有此荣幸,这样,陈府自然成为乾隆帝的“行宫”,成为接驾的理想之处。

有了第一次,不愁没有第四次,这样乾隆帝每至海宁,都要驻在陈家。为此,这位风雅天子还将原来的“隅园”改为“安澜园”,并挥笔写下了

“安澜返只名,永视曼而清”

的诗句,希望海面风平浪静,不枉两代皇帝的苦心。

显然,乾隆四次驾临海宁,并非因为“认亲”之事,而是前来踏勘海塘工程,他每每驻陈家,当属合情合理,没有格外示宠或旁视斜顾的意思。

乾隆皇帝真的是汉人找到证据了(乾隆皇帝的身世之谜)(8)

钱塘江大潮

陈家悬挂的那两块匾额,也与乾隆帝的出身毫无关系。

《清史·陈元龙传》记载,康熙三十九年四月,皇帝在便殿召见大臣,一时来了兴致,写字请大学士们欣赏,并说:“尔等家中各有堂号,不妨自言,当书以赐。”元龙奏称:老父之岂年逾八十,拟“爱日堂”三字请皇上赏赐,玄烨遂挥笔写了这一匾额。

《海宁州志·列女传》又提到,陈世信的堂祖父陈邦彦早年丧父,其母黄氏矢志不嫁,守寡四十一年。陈家富贵以后,黄氏被朝廷封为淑人,康熙皇帝亲自写了“节孝”两字赐之。过了不久,又写了“春晖堂”匾额,由此看来,陈家的这两块匾额都是康熙帝的亲笔,既非乾隆帝所书,也不是传说中的那层意思。

至于蒋家的“公主楼”,也是戏说的故事。

乾隆皇帝真的是汉人找到证据了(乾隆皇帝的身世之谜)(9)

当时陈家确有一女嫁与常熟望族蒋家,姑爷名叫蒋博。据《蒋氏祖谱》记载:蒋博先后娶了三个妻子,其中第二位妻子姓陈,却非陈元龙的女儿,只是陈家的远房,多少沾点关系,但与爱新觉罗家族毫不相干。蒋家筑楼完全属于大户人家的正常建设,他们没有必要也无此胆量去修什么“公主楼”,所谓“公主”下嫁蒋门,也同样是个难圆其说的笑话。

关于乾隆皇帝的出身,还有另外一种传言,说来也很有意思。据说乾隆的生母乃一李姓宫女,雍正在狩猎时私幸而孕,他害怕春光外泄,在热河行宫狮子园筑一草舍,匆匆安置了这位相好,在这里生下了乾隆皇帝。

这种说法传得也很广泛,后来曾被一些演义小说和戏剧所采用.更显得煞有其事。此说最早见于乾隆朝大臣管世铭的“扈跸秋狩纪事诗”。

其三十四首之四这样写道:“庆善祥开华渚虹,降生犹忆旧时宫。年年诗日行香去,狮子园边感圣衷。“在这首诗后他又自注道:“狮子园为皇上降生之地,常于宪庙忌辰临驻。”管世铭曾任户部主事,累迁郎中,后授御史,为人正直,精于诗文,曾任值军机处,并多次随扈乾隆帝巡幸塞外,深得禁官信重,碍于皇家的颜面,他没有也不敢把事情的真相说清。

再从官修的《热河志》看,在有关狮子园房屋的记载中,确有一间毫不起眼的“草房”,为何要将这破烂房子写入方志,其中必有蹊跷。

所谓海宁陈氏之后或热河行宫李氏官女所生均为戏说故事。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些传说?这些传说又为何加在所谓的开明君主乾隆皇帝身上,这也是事出有因的。

有人认为乾隆皇帝的志趣、喜好比其余清帝特别,他一生多次巡幸江南,而又喜欢住在海宁陈家,人们怀疑他与这里有些渊源关系,于是编造了换子传说。

也有人认为乾隆皇帝一生对汉族文化特别尊崇,又喜好穿着汉装,认为他可能是汉人之后。

甚至还有人认为乾隆父亲雍正生前树敌太多,人们对其多有怨愤,因而编造了乾隆非其所生的这类故事来诋毁雍正的形象,借以求得心理上的某些平衡。

过去人们对禁宫的事情了解得很少,一旦此类传闻出现就会不胫而走,而且听者往往深信不疑,这样以讹传讹,由此形成了以上这些戏说故事。

乾隆皇帝真的是汉人找到证据了(乾隆皇帝的身世之谜)(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