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宝宝与蚕蛾的气孔有什么不同 说蚕蚕是天虫么(1)

蚕宝宝与蚕蛾的气孔有什么不同 说蚕蚕是天虫么(2)

文/郁震宏

近代以来,凡有识之士多重民生实业,如张謇、刘锦藻、汤寿潜辈皆是。吾友钟伟兄热心蚕桑丝织之事,亦是一例。他办了一家“陌上云帛”,使人一见而不自觉就吟起“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的古曲来,名字风雅,足见主人之才情!

钟伟兄希望我能写点有关蚕桑的文字,可惜我从小粗缯大布裹生涯,家里也不养蚕,古人说“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我算是一个例外。蚕桑专门之学,若我浅陋,岂敢空谈?只得避重就轻,说一说这个“蚕”字吧。

蚕宝宝与蚕蛾的气孔有什么不同 说蚕蚕是天虫么(3)

小篆蚕

古隶蚕

蚕宝宝与蚕蛾的气孔有什么不同 说蚕蚕是天虫么(4)

楷书蚕

蚕,老底子写做“蠶”,《说文解字》说:

蠶,任丝也。从䖵,朁聲。

任,就是“妊”的意思,也就是怀孕,按照《说文解字》的意思,蠶肚皮里怀的是丝,不是小蠶。“从䖵,朁聲”,是说蠶是个形声字,它的义符是“䖵”,声符是“朁”。

蚕宝宝与蚕蛾的气孔有什么不同 说蚕蚕是天虫么(5)

甲骨文䖵

蚕宝宝与蚕蛾的气孔有什么不同 说蚕蚕是天虫么(6)

小篆䖵

蚕宝宝与蚕蛾的气孔有什么不同 说蚕蚕是天虫么(7)

古隶䖵

《说文解字》说:

䖵,虫之总名也,读若昆。

我们现在把所有的虫类称为“昆虫(蟲)”,本字就是“䖵虫”,因为䖵、昆两字同音,所以可以借用,借了不还,借字反而成了主人,本字也就成了死字。当然,我的朋友范厂长近来翻了点《说文解字》,就喜欢把“昆虫”写成“䖵虫”,在他手里,“昆虫”反而成了死字,可见,所谓活字、死字,标准是活的,而不是死的!

蠶,现在简化作“蚕”,时间一久,容易数典忘祖,因此,常有国学“民科”们把蚕字拆开来,解释说,蚕宝宝就是“天虫”(tiān chóng)的意思。这我是亲耳听到过的,我常觉得奇怪,讲“蠶”字偏要取简化字,写“辛丑年”却作“辛醜年”,真是可笑可叹!难道他们不怕被李芥荫先生罚他吃海花鱼么?

蚕宝宝与蚕蛾的气孔有什么不同 说蚕蚕是天虫么(8)

广韵书影

我们来看“蚕”字。下面的虫,不读chóng,而读如“虺”(huǐ)。读chóng的是古代的“蟲”字。虫、蟲本来是两个字,意思、读音都不同,因此,我们把“虫”字读作chóng,李白、杜甫他们听见了,大约一定是会笑话的。

其次,“蚕”字在两千年前的《尔雅》里已经出现,说明它是一个古字;蚕,在《广韵》中就与“腆”(tiǎn)同音,说明是个形声字,声符是上面的天字。“蚕”是什么东西呢?《尔雅·释虫》说“螼蚓,蜸蚕”,郭璞注:“即䖤蟺也,江東呼寒蚓”,其实,蚕就是我们江南人常说的曲鳝,因此,蠶、蚕两字读音不一样,意思也不一样,蠶是蠶宝宝,蚕是曲鳝!

蠶,在古代,已经有写作“蚕”的,古人说这是“俗写”。其实,蠶之写作“蚕”,从文字理论上分析,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中间有一个环节需要补足。

文字学的常见现象,䖵、虫两字作为偏旁,往往可以相通,比如《说文解字》有“蟁”字,同时又收录它的俗字“蚊”。同样的道理,蠶字下面的“䖵”,也可以用“虫”字替代。这是蠶字的形符理变!

蠶是个形声字。蠶字的读音,是从上面的“朁”字得来的,朁的读音又是从上面的“兓”字得来的,而“兓”在楷书中,大多是上出头的,这就是“兂”字。兂,也就是我们现在通行的簪字。兂(簪)、朁古代音近。

因此,蠶字下面的䖵用虫字替代,这是形符的理变。上面的朁,用兂替代,这是声符的理变。这样就产生“蠶”的新字来,读音、意思都不变,只是字形变化而已。蠶的俗写为“蚕”字,中间是经过了上兂下虫的环节,然后因为字形相近,才讹变为“蚕”的。

蚕宝宝与蚕蛾的气孔有什么不同 说蚕蚕是天虫么(9)

蠶、蚕本是两字,蠶之变化为“蚕”,是形近的讹变,而不是理变。倘若《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先生活过来,看到我们写的“蚕宝宝”,他大概会觉得奇怪:曲鳝怎么成了宝宝了呢?

蚕宝宝与蚕蛾的气孔有什么不同 说蚕蚕是天虫么(10)

本文转载自作者公众号:懒下楼

--------------------------------------

蚕宝宝与蚕蛾的气孔有什么不同 说蚕蚕是天虫么(11)

文章作者郁震宏,七零后生人,浙江桐乡人,士农工商,遍历四民。读书宗章黄之学,立身在儒道之间。三十不立,四十多惑,东西南北,旧殖荒落,章黄乎?儒道乎?哎,原来是一个门外之汉!

蚕宝宝与蚕蛾的气孔有什么不同 说蚕蚕是天虫么(12)

栏目主持:董京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章黄国学主编。

--------------------------------------

特别鸣谢

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

敦和基金会

--------------------------------------

蚕宝宝与蚕蛾的气孔有什么不同 说蚕蚕是天虫么(13)

章黄国学

有深度的大众国学

有趣味的青春国学

有担当的时代国学

北京师范大学章太炎黄侃学术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汉字研究与现代应用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文学研究所

zhanghuangguoxue

--------------------------------------

文章原创|版权所有|转发请注出处

公众号主编:孟琢 谢琰 董京尘

美术编辑:张臻 孙雯 高佳玉

责任编辑:蔡若葵

专栏画家:黄亭颖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