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娃全明星风云录28(Q娃全明星风云录)(1)

作者:煌言/Anitama 封面来源:《我与动画与大泉工作室》

【Q娃全明星风云录・黑版】本周是黑版,下周是白版。

第十九回 传说的战士西尾大介(前篇)

鹫尾天应聘东映动画社招的制片人职位,被录用后于1998年入职了。在影视行业和制片人员这一职种里,如果真是应届生从彻底的新人干起,升职渠道完整来说可以是下面这样。括号外是日本语汉字照搬,括号内是现代天朝语。进行助手(剧务/场务)→制作进行/进行主任(制片)→制作主任(统筹)→制作担当者(制片主任)→制片人补/制片人补佐(助理制片人)→制片人→再往上就是干部级了。

鹫尾已经成为社会人9年,是超过30岁的人,而且一开始就是明确制片人这个职务社招进来,所以不会丢到最基层从打杂进行干起,第一步从制片人补开始就行。通俗说一下如果当制片人比作上大学,制作担当者以下就像是义务教育一样的东西,意思是完成义务教育的人后来可能上大学也可能不上。从制作进行一步步做上来的人最后也可能不会当制片人,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去干别的比如演出家,当然了演出家的职种也有自己的升职渠道,从演出助手上来。

入职的1998这年,东映动画制作的《金田一少年的事件簿》正在放送途中,系列导演是西尾大介。1997年的4月新番了,前后放送有3年半的时间,制作局是读卖电视台。在星期一晚上7点的黄金时间放送,紧接后面7点半就是同为读卖电视台制作的《名侦探柯南》,两作前后搭伙正是读卖电视台的目的。

这片连读卖电视台一方的制片人,都与《名侦探柯南》的读卖电视台制片人相同。东映动画一方的制片人则是清水慎治,记住这个人。鹫尾并不能中途一上来直接就插手这个长期番组,给他安排的出道作在电影,1999年的暑期档《金田一少年的事件簿》已经要出第2作剧场版了。清水的制片人补叫秋山阳子,第2作剧场版《杀戮的深蓝》新的制片人补鹫尾加入进来,自然就位列秋山以下。这个剧场版其实相当豪华,制作现场实质采用两班体制。

监督一个人忙不过来分出本篇班和补佐班,担任演出补佐的是过去曾在《龙珠Z》剧场版给西尾担任助监督的门田英彦。这时他的演出助手是门由利子,后来于《两个人是光之美少女Max Heart》升格为正规演出家,在Q娃演出数量众多,不过当下在前线的最新作是第6期《咯咯咯的鬼太郎》。而在本篇班担任助监督的是池田洋子,16年后担任《金田一少年的事件簿R》的系列导演,《电影 组曲光之美少女!》以及今年春假档期刚上映的新作《电影 光之美少女Super Stars!》的监督。至于大本命的本篇监督,与TV版系列导演同样是西尾大介。

西尾大介是东映动画培养的人才中,新世代第一批次的人。东映动画这个公司,除了1956年成立时吸纳了来自前身的一批动画界元老之外,自己育成的人才主要加入于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前期。集中在1959年至1964年间入职的新人形成一个团块,往后十几年便很少自己招人和培养人才了。这宏观背景在于六十年代的10年间是日本影视界全体大崩盘的10年,到了七十年代初市场规模相比五十年代末已近十分之一,到现在市场体量相比七十年代初也没太大变化。

东映动画的母公司东映,是影视业界的老牌巨头企业,已经是当时一波灾害中存活得最好的一个。反观松竹废弃自己的摄影所,日活改靠三级片维生,东宝彻底剁掉制作机能搞截肢,大映更是直接破产倒掉。业界崩溃中,东映的过剩人才只好或改行或调职,招新人和培育人才更是无从谈起,子公司东映动画自然也都采取同样政策。那一批转行或调职的人员中,也有不少从东映调到东映动画,改投入动画事业的人才。

像这样长年没有招人和育人的需求以及精力,到了1981年,东映动画终于又迎来公开大批招募新人的时间。而且是招进去公司愿意花成本从头开始培育新人,给新世代建立新的体制,东映动画研修生。研修生到现在也存在,当时刚开始是决定每5年招一批,西尾便是1981年进去的第一届研修生。这时东映动画都近10年没有公开招募了,上一次成批地录用新人来培养也已经是1964年的事,尤其八十年代培育的前两届为平成时代的东映动画提供了充足的人才。

这第一届研修生中,演出方面通过招募考试的,有九人的超新星。西尾大介、梅泽淳稔、佐藤顺一、芝田浩树、贝泽幸男,以上5人的战队是Q娃的熟人,再有岛田满、有迫俊彦、大久保唯男、江幡宏之。有迫跟梅泽一样后来放弃了演出家这条道,转行成管理型人才,现在也同样在公司里已经是干部了。如果扩展到画师方面,这一届还有比如数码宝贝系列的中鹤胜祥,美少女战士系列的安藤正浩。往后第二届的演出研修生还有几原邦彦和佐佐木宪世,作画研修生有稻上晃和为我井克美。

同一届的研修生关系都好,在后来也是当然的,不过要说其中关系特别好的,那也还是有。比方梅泽和芝田关系最好,因为被录用之前他们就是同学了,佐藤和贝泽关系最好,因为经常练级的片场都一样。那西尾跟谁关系最好,其实是岛田满。岛田后来没成演出家,从最开始练级的演出助手经历都没干过,因为当时性别的壁垒比现在高得多,岛田是女性。这还是动画,如果是实写作品的监督,就算桌面上的测试过了也要考虑体力上的问题确实存在,结果岛田成了脚本家。但西尾和岛田有同窗之谊,而且正式出道作也一样,后来西尾经常在自己监督作品用岛田的脚本。

西尾第一次参加的动画制作现场是幼女片,是历史转折点上的关键作品,1981年的少女大河动画《小仙蒂》。就是讲小女孩在各地旅行的片,遇见各种人物以及成长的故事,尤其以欧洲舞台为多,《明日的娜嘉》在这类的系谱上。当然西尾本人还是个练级的演出助手,系列导演是昭和时代东映动画幼女片的演出名手设乐博,也是给第一届研修生培训的主力演出家之一。

后来梅泽淳稔和佐藤顺一的正式演出出道作,也都在设乐博担任系列导演的现场。系列导演、系列构成、总作画监督这之类的职务,东映动画是在大约创立后20周年前后逐步确立这些的。设乐从那年起连续5年半,担任东映动画的幼女片系列导演。前后包括昭和时代幼女片金字塔顶尖的名作《小甜甜》,以及第三期东映魔女子系列,再到《小仙蒂》是其中的最后一年。

这与20多年后的发展是相似的,从《小魔女DoReMi》到《明日的娜嘉》,前面是魔法少女系列而后推出大河动画路线的《小仙蒂》。并且都人气低迷失败了,之后于是大幅度更改方针做新尝试,也走的变身超级英雄路线。但《小仙蒂》之后连幼女片路线都改掉了,接档的是《宇宙刑事贾班》,以后走幼女片的变身超级英雄路线得西尾自己来干。所以《小仙蒂》实际是这样一个历史关节点上的作品,东映魔女子系列的后番组,金属英雄系列的前番组,同时也是平成假面骑士系列的前前番组。

知道西尾的一般熟知他升格为正规演出家的出道作在《阿拉蕾》,西尾第一次参加的《阿拉蕾》现场实际是第2作剧场版,助监督的身份。《阿拉蕾》从西尾入职的1981年开始放送,前后延续5年,剧场版也一年各一作。但其中1982年的第2作很特殊,标题是《嚯哟哟!宇宙大冒险》,作品本身也是东映以及东映动画整体的一次大冒险。

像这样东映动画的电视动画,如果出剧场版的时候,按当时的惯例也就是在东映漫画祭上映。东映漫画祭是专为儿童片准备的电影并映档,在春假和暑假以及偶尔寒假上映,一张电影票包看捆绑上映的多个电影,在1963年到2002年的40年间是日本儿童的假日祭典。因为是多个电影同时上映,每个的时长也就不会很长,尤其是昭和时代作品数还很多,少子化也还没成全国性灾害的时候。主力作品四五十分钟就算其中很长的了,附属的短篇可以只有十几分钟,二三十分钟的中篇比比皆是,《电影 Go!公主光之美少女》的豪华3本同时上映是实质性的复刻东映漫画祭。

但是东映对《阿拉蕾》产生了野心,1982年的第2作剧场版没有任何同时上映作品,是单独上映的长篇,光这一个电影就90分钟。目标是吸引多点人全家一起来看,就像后来吉卜力作品达成的集客效果那样。孩子反正有《阿拉蕾》这块牌子就能愿意来了,而年龄层高些的人需要一个正式的单独长篇电影才更有吸引力。

能把这个野心放在《阿拉蕾》身上,原因第一是当时这片的收视率实在爆表了,哪一周要是不到30%都会感觉不正常。第二是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东映连续发行《宇宙战舰大和号》的剧场版,还有东映动画制作的《银河铁道999》自然也交给母公司发行,都取得了类似的效果。《银河铁道999》最初的剧场版取得同年日本国产电影商业成绩的首位,当时动画电影还是第一次取得这样的地位,这件事是东映动画社史上总要大书特书的一笔光辉。

以女性为主角的儿童片,如果是单独上映的电影,还从未出现过观影人次哪怕超过50万的。其实这很早就是个业界常识,所以一般也没有作死还真搞单独上映操作的,但是《阿拉蕾》这次的长篇电影就是大冒险一次。……然后真的尝试失败了,东映难得敢挑战一次,落得这下场吓怕好多年。往后《阿拉蕾》的剧场版又老老实实回复以往的形式,后来《美少女战士》也没能跨过这道坎,这件事同样后来交给Q娃了。

然后西尾最初参加《阿拉蕾》的TV版到了1983年,前一年岛田满已经在这里出道成脚本家,比她再前一年在《阿拉蕾》出道的脚本家是井上敏树。《阿拉蕾》是东映动画在各方面大胆大量投入新手的作品,演出方面西尾也是众多在本片里正式出道的一员,同期的研修生芝田浩树也是,还有后来在《龙珠》和《两个人是光之美少女》打交道的上田芳裕。西尾初次演出回的脚本是井上敏树,后来井上和岛田共同成为在《金田一少年的事件簿》安定轮班执笔的两名脚本家。

《阿拉蕾》的系列导演是在最早的黑白版《铁臂阿童木》时出道的老将冈崎稔,东映动画一方的制片人是刚从母公司东映调职来的七条敬三。七条从还没成为正规制片人的时候,在东映就是跟着平山亨混的,七十年代担当过的东映超级英雄不少。大胆投入新人脚本家井上敏树出道是七条的决断,不过他当时完全不知道伊上胜和井上敏树的关系,这就是井上家三代因马甲都不同姓的好处。后来在让动画版《假面忍者 赤影》井上生涯初次担任系列构成,执笔伊上写过特摄版全话脚本的作品,也是七条主刀。

《阿拉蕾》的后期,演出轮班阵容主要就剩3个人,除西尾和系列导演冈崎之外,还有与西尾同时期出道的竹之内和久。而且前4年的份基本算是消耗完了原作,最后一年几乎全是动画原创继续下去,压力陡然增大。然后命运的时刻来临了,鸟山明的下一作《龙珠》宣告动画化接档在《阿拉蕾》之后,从企划脚本到演出作画包括音乐等等,全体制作阵容几乎都直接延续到新作。冈崎依然是系列导演,但是这回采用双人的系列导演体制,选定担任冈崎助手的便是西尾。

q娃全明星风云录28(Q娃全明星风云录)(2)

本文仅供Anitama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本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官方网站:anitama

官方微博:@AnimeTamashii

Anitama0815

合作邮箱:bd@anitama

原文: m.anitama/article/b2377222d8b35241?utm_source=touti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