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泪活着》记录中国人在日本奋斗经历,展现中华民族美德精神。记录片约109分钟,讲述了在日中国人丁尚彪及其家人十年的心泪历程,以纪实的手法表现了主人公丁尚彪为了梦想,为了家庭和孩子,独自一人在异国他乡苦苦打拼15年的蹉跎岁月。

撕心裂肺的痛苦和绝望(含泪活着在崩溃的边缘)(1)

这部记录片与时空跨越幅度很大,制作人员紧紧抓住主人公颠沛流离的命运和一家人不能团聚,天各一方的情感主线,使得整部纪录片节奏既很紧凑,有富有感染力。

《含泪活着》等张丽玲的系列纪录片关注人生命运,不仅是纪录片的精品,更是人生教科书,具有永恒的感染力。很多日本人把纪录片录了下来,遇到困惑时拿出来看,从中汲取力量寻找答案,帮助很多人从艰难生活中走出,是一部感人励志的人生教材。

撕心裂肺的痛苦和绝望(含泪活着在崩溃的边缘)(2)

01.《含泪活着》表现出了小人物不屈服现实的精神,是社会的一剂良药:只要心中不失去希望,一切都是有可能的

丁尚彪是一个勇于上进的人物,但是他正是赶上动荡的时代,一个社会小人物的命运悲剧折射的是一个国家所经历的辛酸。丁尚彪抱着过好日子的信心,借了一屁股债赴日留学,不料命运却和他开了一次玩笑。到了日本他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了。

现实却是如此残酷,就像被生活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出人头地的梦想破碎了,但是自己的生活还要继续,留日的户口也到期了,老丁肯定觉得这是世界末日,如果再给老丁一次选择的机会,我肯定老丁不会选择来日本。

然而生活还是要继续的,还得活着,家庭的重担不允许老丁倒下。但这样的活着已经没有的尊严,连最基本的户口问题都无法解决,丝毫没有存在感。孤身一人,颠沛流离,妻子和女儿远在异国他乡,这是一种怎样的痛苦。

或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有最真实的体会,我们这些看客永远无法想象他们内心的苦楚。老丁是个好人,是一个老实人,他最基本的想法就是生存,尽最大的可能攒钱还债、供女儿出国留学,和妻子女儿团聚,这是他生存下去的信念。

撕心裂肺的痛苦和绝望(含泪活着在崩溃的边缘)(3)

老丁的女儿也很努力,考上了美国的世界名校,没有辜负老丁的付出,她身上背负着很大的担子,毕竟父母十几年困苦的活着就是为了她出国留学,如果她不争气或是被压力压垮了,我不敢想象老丁和他的妻子会怎么面对。

女儿身上背负的是老丁一生未完成的梦想,背负的是老丁对于生活的希望,背负的是整个家庭的明天。老丁是幸运的,像老丁这样的偷渡客滞留在国外,和家人天各一方的又很多,但他们终究没老丁这么幸运,他们的命运又是怎么样的呢?

结局让人欣慰,因为有情人终成眷属,否则就会是让人难以接受的人生悲剧,或许这也是导演选择老丁这个家庭的原因,告诉人们,尤其是告诉像老丁这样的家庭的人们,生活还是有希望的,只要内心不放弃,阳光总会出现在雨后。《含泪活着》表现出了小人物不屈服现实的精神,是社会的一剂良药,尤其是不断对自己国家失去信心的日本国民。影片的成功符合大众的心里,符合现实社会的需求,更是对人们情感的弥补。

撕心裂肺的痛苦和绝望(含泪活着在崩溃的边缘)(4)

02.《含泪活着》展现出了中国父母们的愿望依然没有改变,甚至变得更为热切和疯狂:儿女好好读书,改变整个家庭的命运

在时代洪荒之力的裹挟下,老丁和妻子都卑微地活着,为了生计夫妻俩天各一方,他们一块块地磊起自己,要让独生女儿能站得更高,因为那是这个家庭全部的希望所在。生活是最好的编剧,女儿转机时与父亲短暂相见,多年后,妻子又是以同样的方式与爱人短聚,而当丈夫因为黑户身份必须提前下车的时候,两人那隔着车窗模糊了视线的泪水、那份想要回头却又不敢对视的纠结,那么真实、那么感人至深。

老丁希望实现女儿出国留学的医学梦,也是实现自己年轻时希望出国深造改变社会底层命运的梦想,而他的妻子则希望老丁和女儿的梦想可以实现,一家人在咬紧牙关地去努力。有人质疑丁琳成了丁尚彪弥补自己人生遗憾的工具。但在片里可以很真实地看到,老丁努力的方向也恰恰是丁琳拼命要去实现的理想,正是这样才是这一家人令我们如此感动的地方。老丁用他不再年轻的角重重撞击着命运的磐石,日复一日,像《肖申克的救赎》里的男主角一般,企图凿出一条通向光明、希望的未来之路。

撕心裂肺的痛苦和绝望(含泪活着在崩溃的边缘)(5)

老丁夫妻俩代表了一大批中国父母,他们把自己生命的相当一部分献给子女,每个父母都是伟大的,都是值得我们毕己全力去孝顺报答的。

父母们对孩子教育的焦虑源于自身地位的不安全感,他们害怕自己的孩子掉队,实质上也是在担忧自己的未来。如果注定不能翻身,焦虑肯定不会存在;如果地位稳固,也不会焦虑。

丁尚彪虽然远在日本,但他15年的坚定付出与现在生活在国内为孩子成绩发愁的父母本质上并无太大不同。

丁晽如愿以偿出国读了书,现在已经结婚生子,丁尚彪也随女儿搬去了美国,这些年的努力总算是有了回应。可还有更多的父母,依然渴望改变,依然挣扎在“抢跑”比赛中痛并快乐着。

撕心裂肺的痛苦和绝望(含泪活着在崩溃的边缘)(6)

在我看来,在普通人家,焦虑感也相当严重。家长们给自己的孩子报名各种五花八门的兴趣班和补习班。近年来教育局要求学校给学生减压减负,但是竞争的压力有增无减,不少中小学生的现状是离开了学校后又要在各种各样的补习班中奔走。

大城市中产阶层的规模在迅速扩大,而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又是稀缺的,所有人都竭尽全力对孩子进行投资,竞争不断白热化,学业竞争从过去的高中提前到了幼儿园。

大家觉得孩子失去了童年,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停下来。示范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大学,一环扣一环,每个环节都不容掉链子。竞争压力造就了“虎爸虎妈”,而“虎爸虎妈”又进一步恶化竞争氛围,变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体系。中国父母们的愿望依然没有改变,甚至变得更为热切和疯狂。

撕心裂肺的痛苦和绝望(含泪活着在崩溃的边缘)(7)

03.《含泪活着》更彰显出了亲情的无私、爱情的隐忍、人生的希望与人之所为人的自尊

①亲情的无私

我想我能理解为人父母的伟大感情,自始至终没有太多的大喜大悲,没有埋怨没有后悔,是理解是体谅是相濡以沫,十三年这段常人所不敢去想的时光却在短短两天的相见分别中幻化成为一段温暖又百感交集的旅程。

一家三口还是典型的中国式家庭,父母牺牲的一切都用在孩子的身上,算起年龄来片中的父母应该是我爷爷奶奶辈的人,如今到了我父母辈,他们辛苦打拼的一切还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这种循环式的付出,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跨越阶层达到自己的目标。

撕心裂肺的痛苦和绝望(含泪活着在崩溃的边缘)(8)

②爱情的隐忍

我以为爱情只有一种方式,轰轰烈烈。其实还有一种叫做隐忍。老丁拿出结婚用的红枕套时,让我很是感动,这么多年他是如何在排解心中的孤独和寂寞,如何完好的保存着这个见证爱与时间的祭奠物?又是成田站,送走女儿后,老丁又将在此送别刚来不到三天的妻子,同样的座位,同样的毅然转身,同样的含泪告别,在车门关死后彼此的泪水才如决堤的河水,十几年的相思,十几年的不离不弃,三天对于他们来说毕竟是相当的短暂,但却了却了多年的心愿。

一切都在夫妻三天的快乐相处中又回归平淡,送走妻子后的老丁仍旧回到原来的枯燥繁琐的工作,只是从他那朴实的笑容中我能知道,他赢得了生活,赢了自己。

③人生的希望与自尊

人生是脆弱的吗?丁尚彪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是脆弱的,但人可以让它坚强,并开出花朵。看片名以为是个大悲剧,可在最后,看到的是满眼的美好,虽然这美好,是经历了十几年的路程才来到眼前,没有抱怨,坚韧的走着。

人能活下去,不就是因为有个奔头,许个未来美好的愿景吗!只管经历好了,所有的经历都是修行。

撕心裂肺的痛苦和绝望(含泪活着在崩溃的边缘)(9)

04.《含泪活着》的主人公丁尚彪是我们认识父母的一个模型,他身上有着天下父母共有的思想观点

①家里起码有个识字懂理的人,别人就不会看不起我们

在中国,那些经历过苦难的人,往往对“知识改变命运”深信不疑。老丁很早就认清了现实:待在中国就是下层。而他也清楚地意识到:改变家庭的命运只能靠他自己。为此,他举债来到了日本,拼命工作,几年来没有休息过一天,把所有的工资都寄回上海供母女俩生活;为了避免失业,回家后还要学习到深夜以考取资格证书;为了省钱,从来不肯在外面吃饭,在很小的房间里用塑料围起来洗澡。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

我们的父母也深信“知识改变命运”的真理,无时无刻都在为我们的教育创造更好地条件。他们认命而坚韧的走下去,有太多的泪水与苦难,却从来没有抱怨,默默地付出着。

②为儿女创造尽可能广阔的发展前景,哪怕自己吃苦俭朴,也要让下一代出头

老丁终其一生努力打拼生活,为的是让女儿有机会出国留学,改变她的命运。和老丁的女儿一样,我也曾不十分理解父母的这一番心意,就在看这部记录片前,都不曾认真思考过父母在赚每一分钱时所付出的血汗,更不会为自己从前恣意花着父母的钱而有任何汗颜。

我们这一代人,总会被人贴上独生子女、家中宝贝的标签,活得自我,认为从父母那里获得的一切都理所应当。父母给与的爱让我们如沐春风,将我们呵护着疼爱着,而我们又回报些了什么呢?

③传承,且希望一辈比一辈强。只有不遗余力为子女传好接力棒,如此下去,生生不息

用女儿的话讲,为了她,她的父母,都是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一个传承的理念,成为了这个家庭的精神支柱。

在父辈们心目中,人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传承,且希望一辈比一辈强。由此可以理解,剩男剩女们的父母的心思与担忧。

撕心裂肺的痛苦和绝望(含泪活着在崩溃的边缘)(10)

结语:

“对于坎坷的命运不为之感叹,对于非情的岁月不为之怨恨,对于自己的人生无怨无悔”。飞机飞离东京时旁白里的一段话,说给含着两眼泪双手合十百感交集的老丁,也送给还在纠结迷茫抱怨生活却没有决心改变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