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混知识点一:本质安全设计措施与安全防护或补充保护措施

本质安全设计措施,也称直接安全技术措施,指通过适当选择机器的设计特性和暴露人员与机器的交互作用,消除或减小相关的风险。此步是风险减小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步骤。

安全防护或补充保护措施,也称间接安全技术措施。如果仅通过本质安全设计措施不足以减小风险时,可采用用于实现减小风险目标的安全防护或补充保护措施。

易混知识点二:人的特性

22109期5+2精选一注(22注安其他安全高频易错易混总结)(1)

22109期5+2精选一注(22注安其他安全高频易错易混总结)(2)

22109期5+2精选一注(22注安其他安全高频易错易混总结)(3)

易混知识点四:产生疲劳的原因

工作条件因素:指对劳动者的劳动过程产生影响的工作环境。(劳动制度和生产组织不合理;机器设备、工具条件、工作环境差)

作业者本身的因素:作业者因素包括作业者的熟练程度、操作技巧、身体素质及对工作的适应性,营养、年龄、休息、生活条件以及劳动情绪等。(劳动效果不佳、劳动内容单调、劳动环境缺乏安全感、劳动技能不熟练等)

易混知识点五:人机系统的类型

人机系统按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可分为人工操作系统、半自动化系统和自动化系统三种。

(1)半自动化系统:人在系统中主要充当生产过程的操作者与控制者。安全性主要取决于人机功能分配的合理性、机器的本质安全性及人为失误状况。

(2)自动化系统:以机为主体,人只是一个监视者和管理者,系统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机器的本质安全性、机器的冗余系统是否失灵以及人处于低负荷时的应急反应变差等情形。

易混知识点六:电击

22109期5+2精选一注(22注安其他安全高频易错易混总结)(4)

22109期5+2精选一注(22注安其他安全高频易错易混总结)(5)

22109期5+2精选一注(22注安其他安全高频易错易混总结)(6)

易混知识点九:电火花

电火花是电极间的击穿放电;大量电火花汇集起来就构成电弧。电火花的温度很高,而电弧温度可高达 8000℃。电火花和电弧不仅能引起可燃物燃烧,还能使金属熔化、飞溅,构成二次引燃源。

(1)工作电火花

控制开关、断路器、接触器接通和断开线路时产生的火花;插销拔出或插入时产生的火花;直流电动机的电刷与换向器的滑动接触处、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电刷与滑环的滑动接触处产生的火花等。

(2)事故电火花

电路发生短路或接地时产生的火花;熔丝熔断时产生的火花;连接点松动或线路断开时产生的火花;变压器、断路器等高压电气设备由于绝缘质量降低发生的闪络等。

事故火花还包括由外部原因产生的火花。如雷电火花、静电火花和电磁感应火花。

易混知识点十:电气设备触电防护分类及安全使用

(一)电气设备触电防护分类

22109期5+2精选一注(22注安其他安全高频易错易混总结)(7)

(二)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

(1)手持电动工具没有 0 类和 0Ⅰ类产品,市售产品绝大多数都是Ⅱ类设备。移动式电气设备大部分是 I 类产品。

(2)Ⅰ类设备必须采取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措施,Ⅱ类、Ⅲ类设备没有接地或保护接零的要求。

(3)移动式电气设备的电源插座和插销应有专用的保护线插孔和插头。

(4)各类电气设备适用场所及场景:

22109期5+2精选一注(22注安其他安全高频易错易混总结)(8)

易混知识点十一:安全阀、爆破片装置的串联组合与并联组合

(1)并联组合:爆破片的标定爆破压力不得超过容器的设计压力。安全阀的开启压力应略低于爆破片的标定爆破压力(互不干涉,考虑成本优先安全阀)

(2)串联组合

① 安全阀—爆破片—容器(安全阀进口和容器之间串联安装爆破片):爆破片破裂后的泄放面积应不小于安全阀进口面积,爆破片破裂的碎片不影响安全阀的正常动作。(爆破片基本完成泄放压力任务)

② 爆破片—安全阀—容器(安全阀出口侧串联安装爆破片):容器内的介质应是洁净的,不含有胶着物质或阻塞物质,爆破片的泄放面积不得小于安全阀的进口面积。(最节省,但使用条件苛刻)

易混知识点十二:燃烧形式

(1)扩散燃烧,是指可燃气体由喷口(管口或容器泄漏口)喷出,在喷口处与空气中的氧互相扩散、混合,当达到可燃浓度并有足够能量的点火源时形成的燃烧。扩散燃烧通常是可燃气体与氧气边扩散混合边燃烧。如天然气井口发生的井喷燃烧、打火机的燃烧、放空火炬

(2)预混燃烧,又称混合燃烧、动力燃烧、爆炸式燃烧, 是指在燃烧(或燃爆)前,可燃气体与空气通过旋流器进行充分混合,并形成一定浓度的可燃气体混合物,被点火源点燃所引起的燃烧或爆炸。如家用燃气灶火焰、接力用火炬的火焰、气体切割焊接、气体爆炸等。失去控制的混合燃烧(爆燃、爆炸、爆轰),往往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3)蒸发燃烧,是可燃液体蒸发产生的蒸气被点燃,进而加热液体表面促使其继续蒸发、继续燃烧的现象,如酒精、汽油、苯等。熔点较低的可燃固体受热后熔融,然后像可燃液体一样蒸发成蒸气而燃烧,也称为蒸发燃烧,如硫、沥青、石蜡、高分子材料、萘和樟脑等的燃烧。

(4)分解燃烧,是指分子结构复杂的固体可燃物,在受热分解出其组成成分及加热温度相应的热分解产物再氧化燃烧。如木材、纸张、棉、麻、毛及合成的高分子材料等的燃烧。

(5)表面燃烧,是指有些固体可燃物的蒸气压非常小或难以发生热分解,不能发生蒸发或分解燃烧,当氧气包围物质的表层时,呈炽热状态发生无火焰燃烧,属于非均相燃烧。如木炭、焦炭,以及铝、镁、铁、钨等金属的燃烧。

(6)阴燃,是指某些固体可燃物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可燃物含水分较多等条件下发生的只冒烟、无火焰的燃烧现象。有焰燃烧和阴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大量堆放的煤、杂草、湿木材等。

易混知识点十三:火灾的分类

22109期5+2精选一注(22注安其他安全高频易错易混总结)(9)

22109期5+2精选一注(22注安其他安全高频易错易混总结)(10)

易混知识点十五: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危险化学品安全标签

(一)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safety data sheet for chemical products, SDS)提供了化学品(物质或混合物)在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信息,推荐了防护措施和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其包含 16 大项的安全信息内容(顺序不可颠倒):

(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2)危险性概述

(3)成分/组成信息

(4)急救措施

(5)消防措施

(6)泄漏应急处理

(7)操作处置与储存

(8)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9)理化特性

(10)稳定性和反应性

(11)毒理学信息

(12)生态学信息

(13)废弃处置

(14)运输信息

(15)法规信息

(16)其他信息

 身份:分组信息与标识

 性质:危险理化定反

 安全:安全/防护要求;安全措施

 其他:毒生废输法其他

(二)危险化学品安全标签

1.定义

危险化学品安全标签是用文字、图形符号和编码的组合形式表示化学品所具有的危险性和安全注意事项;安全标签由生产企业在货物出厂前粘贴、挂拴、喷印在包装或容器的明显位置

2.具体内容

(1)化学品标识

(2)象形图

(3)信号词

(4)危险性说明

(5)防范说明

(6)供应商标识

(7)应急咨询电话

(8)资料参阅提示语

(9)危险信息先后排序

易混知识点十六:呼吸道防毒面具选用策略

22109期5+2精选一注(22注安其他安全高频易错易混总结)(11)

易混知识点十七:安全措施

1、事故预防技术措施

直接安全技术措施、间接安全技术措施、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采用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

培训和个人防护用品等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对策措施:

(1)实现机械化、自动化

(2)设置安全装置

(3)增强机械强度

(4)保证电气安全可靠

(5)按规定维护保养和检修机器设备

(6)保持工作场所合理布局

(7)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2、安全技术措施——按导致事故原因分防止事故发生类和减少事故损失类。

1)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为防止事故发生采取的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防止其意外释放的技术措施。如消除危险源、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隔离、故障-安全设计、增加安全系数等。

2)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防止或减轻意外释放的能量对人的伤害或对物的破坏的技术措施。如封闭、缓冲、设置薄弱环节(熔断器、泄压面)、个体防护、避难与救援等。

3)防火安全技术措施

①以不燃物代替可燃物;

②密闭和负压操作;

③通风除尘;

④惰性气体保护;

⑤严格控制火源;

⑥采用耐火建筑材料;

⑦设置自动报警和灭火系统;

⑧配备消防队伍和消防器材。

4)有限空间作业措施

①有限空间作业应当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

②保持有限空间出入口畅通;

③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

④作业前清点作业人员和工器具;

⑤作业人员与外部有可靠的通讯联络;

⑥监护人员不得离开作业现场,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

⑦存在交叉作业时,采取避免互相伤害的措施。

5)密闭空间作业安全措施

①进入密闭空间作业应由用人单位实施安全作业准入。

②明确密闭空间作业负责人、被批准进入作业的劳动者和外部监护或监督人员及其职责。

③设置警示标识,告知密闭空间的位置和所存在的危害。

④提供有关的职业安全卫生培训。

⑤评估密闭空间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

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未经容许的劳动者进入密闭空间。

⑦提供密闭空间作业的合格的安全防护设施、个体防护用品及报警仪器。

⑧提供应急救援保障。

3、安全管理措施(出现事故,管理原因就是如下管理措施没落实)

(1)健全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2)完善现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完善现场操作规程)并落实。

(3)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 ,提高对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能力。

(4)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加强应急演练。

(5)加强现场安全检查和指导。

(6)采取有效措施,整改现场,消除事故隐患。

(7)保证安全生产投入。

(8)建立并完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

(9)加强设备管理及其维护、保养、检测和维修。

易混知识点十八: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与重大风险公告栏内容

22109期5+2精选一注(22注安其他安全高频易错易混总结)(12)

22109期5+2精选一注(22注安其他安全高频易错易混总结)(13)

22109期5+2精选一注(22注安其他安全高频易错易混总结)(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