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共两军的对垒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凡是败仗,国民党将领总是指责上级瞎指挥,最后都把责任推给老头子。而共产党将领,都是在自己身上找问题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指挥水平提高很快。

林彪两次违命打了两场胜仗(林彪两次违命打了两场胜仗)(1)

而且我军将领在决策的过程中,往往根据战场实际情况,结合上级战略决策灵活实施,在这一方面,林彪比较有代表性。

1934年夏,在李德的盲目指挥下,中央红军“以堡垒对堡垒”,进行“短促突击”,结果红军损失惨重,兵力日渐减少,根据地也越来越小,彭德怀形容:“一枪都可以打出根据地”

林彪两次违命打了两场胜仗(林彪两次违命打了两场胜仗)(2)

面对被动局面,林彪决定放弃“短促突击”,采取“诱敌深入,后发制人”策略,先打一个胜仗来鼓舞士气,也缓解面临的不利局面。

这年8月下旬,敌李延年集结4个师于福建朋口、连城向长汀城南部方向进攻,与林彪、聂荣臻统一指挥的红1军团、红9军团、红24师对峙。为诱使敌人大胆冒进,林彪命令部队加强伪装,将红军主力隐蔽起来,发动了温坊战斗。

林彪两次违命打了两场胜仗(林彪两次违命打了两场胜仗)(3)

温坊战斗红军以伤亡700人的代价,毙伤敌2000多人,俘虏敌2400多人,缴获各种枪炮1800余支(门)、子弹更达44万发。温坊战斗,是第五次反“围剿”中唯一一次较大规模的歼灭战,更是背离“短促突击”的作战。

接到温坊大捷的消息,毛主席连声叫道:好啊,好啊,就应该这样打才对嘛!

抗战争胜利后,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了关于停止军事冲突的协定,规定双方军队自1月13日午夜起就各自位置上停止军事行动。然而在东北的国民党军并没有停止进攻,而是步步紧逼。

林彪两次违命打了两场胜仗(林彪两次违命打了两场胜仗)(4)

由于连续的退却,东北民主联军中的悲观情绪开始蔓延,林彪认识到这一点并说:“如我在这方面停战,而让敌人自由攻击东北,则对我党的后果是不利的,华北之暂安局面也决不会长久的。因此我们对现在所谓和平的实际收获,须清醒的考虑之”

作为一线指挥员,林彪感到东北民主联军在国民党的步步紧逼下,形势越来越恶劣,东北民主联军指挥部已经退到了辽宁北部的法库,山东军区第1师和新四军第3师7旅两支部队也已撤退到法库以西的秀水河子村,但是国民党军依旧紧逼,这两支部队只好退出秀水河子村。

林彪两次违命打了两场胜仗(林彪两次违命打了两场胜仗)(5)

停战协议生效后的第三天,林彪致电党中央,要求允许了向杜聿明部发动攻势:“我意最好利用国民党对东北问题拒绝谈判以前,我们开始攻击。”中央第二天回电:这将受到国内外舆论的严重责备,国民党将把发动内战的责任推到我们肩上,因此要服从目前全局的政治形势。

林彪只好向进攻的国民党军发出信函,要求他们遵守停战协定,但是国民党军不但开始在秀水河子修筑工事,而且还向东北民主联军指挥部所在地法库发动了进攻。

林彪两次违命打了两场胜仗(林彪两次违命打了两场胜仗)(6)

然而此时的东北民主联军已经退无可退了,林彪决定不再退让,就在秀水河子打一仗,这就是第4野战军战史上著名的“秀水河子战斗”。

此战,东北民主联军共歼守敌1500多人,俘虏国民党副团长以下官兵900多人,并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秀水河子战斗是东北民主联军在国共双方争夺东北初期取得的第一个歼灭战胜利,一扫前期屡战不胜的被动局面,同时有力地提振了东北民主联军战胜美械国军的信心。中共中央也对此次战斗给予很高评价。

林彪两次违命打了两场胜仗(林彪两次违命打了两场胜仗)(7)

天择:作为军事指挥员,打赢才是根本,共产党将领以打赢为根本,对比国民党将领,很多时候都以听话为根本,很多屡战屡败、但是非常听话的将领火箭般的提升,比如刘峙、汤恩伯等等,这也是国民党失败的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