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保鲜的措施和方法(茶叶保鲜技术研究进展)(1)

湖北省茶叶绿色生产模式,涵盖茶叶品种、栽培、土壤、植保、加工、营销、品牌等各个领域。秉承以人类为中心的理性生态伦理学为指导思想,集成生物技术,为复兴国茶产业而努力。

茶叶保鲜的措施和方法(茶叶保鲜技术研究进展)(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茶叶保鲜技术正在逐渐向安全高效、经济、标准化方向发展。加强对各种新兴保鲜技术的研究,对促进茶叶保鲜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比单一保鲜技术,多种技术的综合协同利用方能达到更好的贮藏效果。

茶叶保鲜的措施和方法(茶叶保鲜技术研究进展)(3)

只有在充分了解茶叶劣变机理的基础上,才能采取科学合理的有效措施进行茶叶贮藏,不同类型茶叶劣变的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差异性需要进一步的系统研究。同时,进行精确控湿控温的茶叶存贮专用冰箱或冰吧的研制对家庭贮藏茶叶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开发天然保鲜剂、实现茶叶常温保鲜,及通过优化茶叶加工工艺或者进行保鲜前处理,提高茶叶本身保鲜性能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保鲜研究的前进方向。

茶叶保鲜的措施和方法(茶叶保鲜技术研究进展)(4)

茶叶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茶叶的贮藏保鲜技术是茶叶加工工艺的核心环节,茶叶最终在市场中的呈现出来的形象与茶叶的贮藏和保鲜效果有着直接联系。良好的保鲜效果取决于精准的贮藏技术,良好的保鲜方式依托于必要的贮藏环节。为克服水分、温度、氧气、光照等对茶叶造成的不良影响,保证茶叶尽可能的保留原有的品质,茶叶的贮藏和保鲜变的尤为重要。早期的茶叶保鲜方法有木炭密封贮藏法、热装真空贮藏法等,虽然这些方法至今仍在沿用,但已不能适应当前茶叶的贮藏、运输发展的需要,所以新的保鲜技术应运而生。目前国内外比较常用的保藏方法有干燥保藏法、低温冷藏法、脱氧充氮保藏法、特殊包装材料保藏法等。

茶叶保鲜的措施和方法(茶叶保鲜技术研究进展)(5)

1

干燥保藏法

降低茶叶的含水量是延长茶叶保质期保留茶叶品质的关键,也是应用其它保鲜技术的前提。传统方法是在贮藏茶叶时放入一定量石灰、木炭、硅胶等干燥剂,通过干燥剂的吸水性能显著降低贮藏环境中的水分含量(相对湿度≤50%),控制茶叶含水量(≤5%),达到保鲜的作用。过去家庭贮藏茶叶的方法之一即把用牛皮纸封装的茶叶,放入置有生石灰或硅胶的陶质坛罐中。石灰每年至少要更换3次~4次,硅胶可烘干后反复使用。贺杨堃等[35]运用氯化镁和氯化钙复合改性硅胶制备出了干燥性能优于硅胶的新型干燥剂。干燥保藏法简便有效,效果优于普通密封贮藏,但对于大规模的茶叶及散装茶叶的运输、贮藏并不适用。

茶叶保鲜的措施和方法(茶叶保鲜技术研究进展)(6)

2

低温冷藏法

温度对茶叶品质影响显著。所有的化学反应都要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降温能减缓茶叶内含成分的氧化,稳定茶叶品质。在20℃条件下,即使是干燥避光环境,茶叶的质量也会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发生明显改变。低温冷藏保鲜是把茶叶贮藏于稳定、持续、干燥、避光的人工制冷环境中。一般冷藏温度为5℃,大量研究表明在现有的保藏方法中低温冷藏是最先进、最有效的方法,专有的茶叶冷藏室是名优茶保存的最佳途径。在低温环境下,配合避光除湿可大大延长茶叶的贮藏期。

茶叶保鲜的措施和方法(茶叶保鲜技术研究进展)(7)

KANBE等研究发现5℃的冰箱条件结合充氮的铝制气密材料能较好保持茶叶的口感和质量。目前冷库常用于大批量茶叶低温冷藏,冷库内湿度控制在65%以下,温度控制在0℃~8℃时,具有较好的保质效果和经济效益。经低温贮藏的茶叶取出后需先逐步升温至室温或温度补偿等时效处理后才可拆封,否则茶叶快速的脱离低温会使茶叶受潮而加速茶叶陈化。冷库存储所需设备费用较高,对于家庭消费者,采用家用冰箱低温冷藏保鲜茶叶是较为简便可靠的方法,目前已有市售的多种茶叶专用贮藏冰箱。能精确控温控湿并兼备可实现温度补偿的茶叶存储设备的研制可作为茶叶低温贮藏保鲜的新思路。

茶叶保鲜的措施和方法(茶叶保鲜技术研究进展)(8)

3

脱氧或抽真空保藏

茶叶贮藏过程中茶叶的氧化变质需要氧气的参与,脱氧、抽真空可以有效的阻隔氧气,防止茶叶劣变。

茶叶保鲜的措施和方法(茶叶保鲜技术研究进展)(9)

(1)添加脱氧剂。脱氧剂包括以还原态铁粉、亚硫酸盐类、铂膜等无机基质为主的脱氧剂和以酶、抗坏血酸、亚油酸等有机基质为主的脱氧剂。脱氧剂一般无毒无味不会影响茶叶的品质。单虹丽等研究发现经脱氧保鲜剂处理的烘青和炒青茶在贮藏12个月后叶绿素、茶多酚、抗坏血酸等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目前普遍使用的保鲜剂实际为去湿剂(所有材料以硅胶、活性炭为主)和脱氧剂综合使用。如由活性炭、碱石灰、苯甲酸、抗坏血酸、天然维生素E、焦亚硫酸钠制成的茶叶保鲜剂,吸附能力强、无毒无味,能有效防止茶叶氧化,保证茶叶质量。

茶叶保鲜的措施和方法(茶叶保鲜技术研究进展)(10)

(2)抽真空。首先对装有茶叶的容器进行抽气,使容器内部呈现真空状。一次抽气包装内氧气含量仍然较高,所以为进一步降低氧含量,向包装内再冲入氮气并进行二次真空,该方法进一步延长了茶叶贮藏期。氮气不仅能起填充作用,还能保持茶叶中的香气。但在抽真空的时容易对茶叶外形完整性造成影响。抽气充氮保鲜对技术和设备要求较高,目前尚未大规模应用。茶叶存储时在除氧方法的选择上,添加脱氧剂比抽真空更具优势,但针对具体的茶叶其贮藏效果可能会不同。

茶叶保鲜的措施和方法(茶叶保鲜技术研究进展)(11)

4

特定包装材料保藏法

茶叶包装是中国茶叶产业的重要部分。为减少水分、温度、氧气、光照等环境因素对茶叶贮藏品质的影响,选择优良的包装材料极为重要。茶叶包装需具备防潮、无味、阻氧、阻光的特点,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强度和良好的热封性。普通的聚乙烯袋常用来保藏食品,但由于其透光、透湿强,不适合用来保藏茶叶。常用的茶叶包装主要有以下几种。

茶叶保鲜的措施和方法(茶叶保鲜技术研究进展)(12)

(1)纸盒包装,纸盒可以有效的减少光照的影响,但容易吸水受潮,所以常采用先放入聚乙烯袋再放入纸盒中的方法,或者使用具有防潮隔层的纸盒。

(2)塑料成型容器,该容器美观大方,但密封性差,多用于茶叶外包装。

茶叶保鲜的措施和方法(茶叶保鲜技术研究进展)(13)

(3)金属罐包装,该包装具有防湿、防破损、密封性强等特点。金属罐多为镀锡钢板,呈圆形或方形。一般会在罐中加入除氧剂或采用抽真空的方式除氧。金属罐包装外表美观,但成本较高。

茶叶保鲜的措施和方法(茶叶保鲜技术研究进展)(14)

(4)复合包装,目前多选用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聚酯等与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复合形成多层复合材料,尤其是铝箔复合膜,具有良好的阻气性、防潮性、保香性。研究显示铝箔协同真空包装是提高室温下绿茶粉贮藏期的有效方法。

茶叶保鲜的措施和方法(茶叶保鲜技术研究进展)(15)

傅琦辉等发现采用双向拉伸聚丙烯(OPP)薄膜、耐高温聚酯(PET)镭射膜、铝箔以及聚乙烯(PE)薄膜多层贴合而成的茶叶包装袋密封效果较好,阻隔性能较优。近年来,更多的保鲜效果明显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不断的被开发。如透氧率和透湿率极低但阻隔性能极佳且透明的聚偏二氯乙烯(PVDC),能控制温度、湿度的包装盒和包装箱,由PE、纳米Ag/TiO2、硅镁土等制备的纳米包装材料等,通过茶叶包装实现茶叶的良好贮藏将成为今后的研究热点。

茶叶保鲜的措施和方法(茶叶保鲜技术研究进展)(16)

5

生物保鲜剂

生物保鲜是利用微生物本身或者其代谢产物保持茶叶品质。应用较多的微生物是芽胞杆菌,将其低温处理后制成菌粉,和茶叶按一定比例混匀后密封包装,4℃~5℃恒温放置3周后进行入库保存。该芽孢杆菌可通过在茶叶表面形成阻止氧气与茶叶接触的生物膜达到茶叶保鲜的目的。

茶叶保鲜的措施和方法(茶叶保鲜技术研究进展)(17)

石磊等研究发现出芽短梗霉发酵产生的普鲁兰多糖能通过有效阻隔氧气、保持茶叶香气而实现乌龙茶保鲜。此外壳聚糖、葡萄糖氧化酶均具有脱氧、杀菌等特性,将其与其他保鲜方式结合能有效的延长茶叶贮藏期。马汉祥等利用葡萄糖氧化酶、溶菌酶、多酚氧化酶、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等组成的复合酶液对毛尖绿茶进行均匀喷洒(100g茶叶喷洒15g复合酶液),同时采用辐射、充氮、保鲜剂和纳米塑料薄膜等方式进行茶叶贮藏,发现在40℃贮藏100d后,茶叶品质仍如同新茶。

茶叶保鲜的措施和方法(茶叶保鲜技术研究进展)(18)

生物保鲜剂虽然具有天然、高效等优点,但是其生物学特性及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确定,目前应用较少。

茶叶保鲜的措施和方法(茶叶保鲜技术研究进展)(19)

茶叶保鲜的措施和方法(茶叶保鲜技术研究进展)(20)

安根团队,全力推进茶叶绿色生产模式。20余位各领域农业专家,提供成熟的土壤修复集成方案、生态修复集成方案、农残解决集成方案、作物全程生物技术解决方案和生态农业社会化服务。垂询027-87863688;4000-8583-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