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民族教育的国家认同感(培养本土情怀与国际视野结合的学生)(1)

跨境民族教育的国家认同感(培养本土情怀与国际视野结合的学生)(2)

秦金华校长

跨境民族教育的国家认同感(培养本土情怀与国际视野结合的学生)(3)

侨外外语文化艺术节

跨境民族教育的国家认同感(培养本土情怀与国际视野结合的学生)(4)

凤凰花映衬的侨外校园

校长会客厅17

文/陈晓璇 龚笛

在广州市中心,有一片世外桃源,那里别墅林立,凤凰花开,那个地方叫华侨新村。沿着友爱路,顺着一段安静的台阶往上走,便走进了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侨外”)。每年四五月份,火红的凤凰花和绿叶交相辉映,一群穿着红色校服的孩子在树下嬉戏,构成了校园里最美的风景。

秦金华,这位来自湖南的“辣妹子”,性格开朗,干练风火。接棒侨外之时,她一眼便望见了校园里火红的凤凰花。那一片鲜艳夺目的红,开进了她的心里。从此,在凤凰花精神的感召下,她带领着侨外人用十四年的追寻与拼搏,迎来了属于侨外的凤凰涅槃……

谈文化

凤凰花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根基

羊城晚报:侨外的凤凰花文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提出的?

秦金华:我当时刚来这里,了解到这种树的来历后,就萌生了凤凰花文化的想法。那一片鲜艳夺目的红,不正象征着侨外学子蓬勃的热情与活力吗?一簇簇一团团的花形,不正象征着侨外师生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吗?那枝枝向上的树干、深深扎入土地的树根,不正昭示着侨外师生继承华侨先辈的奋斗与拼搏精神吗?

凤凰树和我的教育理念非常契合。从此,侨外将凤凰花文化确立为学校的核心文化,并提炼出凤凰花文化的精神内核:阳光而进取、奋斗与拼搏。这一概括凝结了全校师生的核心价值观和共同愿景,成为创建特色学校的思想基础。我亲自编著了《凤凰花文化读本》,作为全校师生、家长的必读书目,也是新生入学的第一课。一年级的第一次家长会,我会亲自主讲“侨外的历史与文化”专题,引导家长带领孩子亲子共读,逐步认同、内化凤凰花文化。

羊城晚报:作为一所外国语学校,为什么侨外那么重视传统文化?

秦金华:我们一直提倡“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打造外语特色品牌”,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打开国际视野,这也是跟我们凤凰花文化相融合的。

学校每年都会举办读书节活动、国学竞赛等,利用早读和午读的时间开设古诗文诵读,学校在教育部倡导之前就已经开设了书法课,小学部1-7年级作为必修课,8年级作为选修课,因为我认为写好一手字,是做人的基本功。我在学校设计了两面文化墙:一面是用篆书写的忠孝仁义礼智信勇,用中文引用古文进行说明,用英文进行简单解读;另一面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四个学会,“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这体现了侨外凤凰花文化的中西合璧。

谈教育

重视核心素养开展研学滋养人生

羊城晚报:侨外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上也是很超前的,是怎么做到的?

秦金华:我非常认同发展核心素养,所以当时提出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的时候,我就搜集了资料让全校老师参与学习。正式发布之后,我把全文放在了学校的官网上,要求老师们认真学习,还请了两个专家为老师做讲座。我们的培养目标要考虑到所有学段,所以会把这些目标要求一步步分解,每年开展教学和德育两个方面的研讨会。

羊城晚报:好像侨外研学旅行课程也是走在前头。

秦金华:对,侨外早就开设了研学课程。我自己开了一个唐诗鉴赏课程班,讲述诗人的故事。我一直坚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以我也会带学生们去春秋游,走一走诗人们曾经走过的地方。现在这个课程已经是第五年了,研学课程从一开始我一个人开课,到后来30多位老师一起开课,学校还请了专家来给老师讲授校本课程的开设。初中部现在已经开设了30多门选修课程,每个孩子都能在研学课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这不一定是他未来的专业,但可以以此培养他的气质,滋养他的人生。

谈课程

国家课程校本化,坚持多元化办学

羊城晚报:作为公办的外国语学校,侨外如何坚持外语特色?

秦金华:我们的老师在挑选教学材料的时候非常谨慎。侨外除了广州其他学校都使用的教材之外,还有自己独有的教材。第一是要把国家课程校本化。作为外国语学校,侨外的英语能力肯定要高于广州的平均水平,比如一年级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是以简单的口语为主,但我们还会补充很多非纸质的教材,类似比较浅显的英文诗歌、电影、歌曲等。中学部的外语特色课堂活动也十分丰富,包括英语戏剧社、英语经典阅读、英语角、模拟联合国、英语电影配音、英语歌曲演唱等,以及日语、法语、德语等多样化选修课程。

第二是增加校本课程。学校有3个专职外教,校方会不定期开研讨会做学期课程计划,在口语甚至文化方面衔接外教与中国老师的课程。同时我们开展的外语活动也非常多,每学年有为时一个月的外语文化艺术节,学校通过这些活动来强化学生的外语学习。

羊城晚报:看到侨外获得很多足球类的奖项,贵校是特别重视“校园足球”吗?

秦金华:是的,侨外是全国校园足球特色校和推广校,国家有一个足球外教进校园的项目,我校是广州最早引进足球外教的。侨外非常重视体育,体育节活动中要求1-8年级的男女生都要参加足球比赛,1-3年级是射门比赛,4-8年级开展五人制比赛。当然不止足球,学校体育类的课程也有很多,如篮球、羽毛球、太极、跆拳道等,就连太极学生都打得很好了!我们的比赛都是团体积分形式,不管是个人项目还是团体项目,最终积分都是以团体形式体现。我们要让所有的孩子爱上体育,这是培养他们的意志力和团结精神。总之,我们的宗旨是培养综合素质好,外语水平高的学生。

谈课后补习

靠刷题取得成绩的孩子没有后劲

羊城晚报:您怎么看最近学而思的积赞优惠风波,对学生课后补习你怎么看?

秦金华:我其实是很反对的。我之前在班上听了一节物理课,发现有些学生很不认真,思想完全不集中。课后我过去问他,他说假期在机构上过了。学生在正式上课的时候会觉得这个知识点听过了,就不再认真听,但其实知识点根本没有掌握好,这严重干扰了老师的备课,影响了孩子的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我甚至听说有一些学校拿机构的排名去录取学生,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我们培养学生一定是培养他们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但这种靠刷题、揠苗助长式取得成绩的孩子是没有后劲的。

羊城晚报:您认为培训机构是否应该被关停?

秦金华:那倒未必。因为学校都是大班制授课,很难满足每个孩子的需求。那些“吃不饱”和“吃不了”的学生,就可以有课后的培训。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他们课后可以去机构里再提升;而那些课堂跟不上的学生,课后就需要再强化,必须及时补充。而且对于孩子兴趣特长方面的培养,学校课程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培训机构的存在是有一定意义的。但培训机构一定是作为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而不是代替学校,当然也绝对代替不了。如果这些机构用几天的时间把学校一学期的课程都讲完,并且能让学生掌握牢靠,还要学校做什么?反而助长学生不好好听课,不认真做作业,不深入思考问题的恶习。最糟糕的是这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会带来非常恶劣的影响,学到一点皮毛就自认为能掌握,这是很不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