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北青报记者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工作人员处获悉,该学院教授刘本培于4日下午逝世,享年87岁。多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师生告诉北青报记者,刘本培退休后,一直坚持给包括本科生在内的学生们讲课,直到去年4月因下咽及食道癌才告别了工作66年的讲台。刘本培的女儿告诉北青报记者,刘本培接受化疗后,病情曾得到控制,为了回到课堂,还每天剪报做课件,但最终因为放疗副作用和病症加重,没能实现重回讲台的心愿。据悉,刘本培生前曾表示,为了不浪费土地资源,自己的骨灰将进行海撒。

地大重点学科奠基人逝世

3月5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的工作人员向北青报记者证实,该学院老教授刘本培于4日下午逝世,享年87岁。

据介绍,刘本培1932年11月出生于上海市松江县,1950年3月以同等学力从上海同济大学附中考入北京清华大学地质地理系。1952年夏毕业后一直在中国地质大学从事地质教育与科学研究工作,退休之后又重回课堂,坚守讲台66年。

一名地质学专业的学生告诉北青报记者,自己第一次知道刘本培是学习了刘本培主编的《地球科学导论》,“这本书知识点非常丰富,写的深入浅出,有的同学进学院前曾有转专业的想法,看过这本《地球科学导论》后,对地球科学产生了很深的兴趣,不但坚持学了下去,如今他已经成了法国一所大学的地质学博士生了。”

80岁教授患病坚持站着为学生讲课(地大老教授去世前仍在做课件)(1)

刘本培在野外给同学们讲课

让不少中国地质大学师生感慨的是,刘本培20岁开始从教,到了退休年龄,仍然不肯离开课堂,又在讲台上坚持讲课超过20年,直到患上癌症才最终告别课堂,“刘老师不但坚持给我们上课,还经常带我们出野外考察,山里很多路都很陡峭,不好走,刘老师80多岁了,走在我们前面,让我们都非常佩服。”一名刘本培的学生说。

在66年的从教生涯中,刘本培成为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家级重点学科“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的奠基人之一,1999年,刘本培获颁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

年过八旬仍带学生出外考察

刘本培去世后,他的学生们做了个统计,刘本培一生中,听过其讲课和教诲的本科生、研究生、青年教师以及其他进修人员数字可达上万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回忆说:“我读博士的时候上过刘本培先生的课,先生对硅化木有浓厚兴趣,我是做恐龙研究的,关系其实不是很密切。但是后来,北京延庆硅化木产区附近发现了恐龙足迹,先生非常高兴,还对我开玩笑说:‘你看,现在恐龙找到吃的了。’”

邢立达介绍,刘本培退休后除了勤勉上课,还经常带着学生做野外踏勘实习,延庆是他很爱去的地方。2012年邢立达和许多国外专家在延庆,一边攀岩一边测量恐龙足迹,看到几个大巴车停在山下,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走出来,开始给学生讲课。“我在岩壁上就猜到一定是刘先生,我下山告诉先生这里有些地方会掉小石块,刘先生就组织学生退到安全距离,扯着嗓子给大家讲解,还说机会难得,拉着我给大家介绍恐龙,我当时就很感动,刘先生为了让学生多学点知识真的是用心良苦。”

要求将自己的骨灰海撒

“几年前,清华大学地质系请他去讲课,他不要劳务费,连对方派车接送都不要,自己打车过去,然后自己解决午饭,他说很高兴能为母校做点事。”3月5日下午,刘本培的女儿在采访中说,“作为家人,我们有时候会笑他傻,大量的精力用于编写教材,而且是基础课程的教材,不多留点精力搞科研出成果。他也不在意,说宁可做个无冕之王。”

“青年教师大多致力于科研成果,基础课程的师资相对缺乏,父亲说没人上的课他上,所以就去系里说,要求上课。”刘本培的女儿说。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学专业的康同学在大二时候曾上过刘本培教授的基础课程《地学元典》,“当时是2016年,刘先生已经84岁高龄,在天气已经很热的6月末,刘老师还带着我们跑了好几次野外。”康同学回忆说。

80岁教授患病坚持站着为学生讲课(地大老教授去世前仍在做课件)(2)

刘本培女儿收到的短信显示,去世前6天刘本培还在工作

刘本培的女儿回忆说,刘本培去世前几天还在惦记着相关的课题研究,“父亲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坐在他的电脑桌前工作,直到去年4月才在确诊了下咽及食道癌后,停止了上课。但为了重回课堂,他还让我买新出的关于地球科学的书籍,每天剪报扫描,做课件。”

放疗后病情暂时得到控制,刘本培就想马上回课堂,可是没等他回去,化疗的效果就逐渐消失,病症加重,加上放疗的副作用,嗓子完全哑了,最终刘本培没能实现重回讲台的心愿。“父亲曾经说过,他要做胡杨。据说胡杨能在沙漠中顽强存活三百年,死后三百年不倒,倒后三百年不腐,他要像胡杨一样工作到生命完结”,刘教授的女儿说。

据悉,3月10日上午9点,刘本培教授的追悼会将在八宝山举行。“爸爸早就说了,身后不要墓地,浪费土地资源,不要烧纸,破坏空气清洁,所以他们要骨灰海撒。”刘教授的女儿最后说。

(来源:北京头条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