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古称中原,省会郑州,简称“豫”,与河北省相对应,河南省因历史上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作为历史文化大省,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四个,即十三朝古都洛阳、八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夏商古都郑州。截至2018年底,河南省下辖17个省辖市,济源1个省直管市。其中,就宜阳县来说,人口超70万,隶属于千年古都洛阳市。宜阳县的建县历史超过了2400年,在战国时期,秦国和韩国在该地爆发了宜阳之战。

我国河南百万人口大县数(河南省一个县人口超70万)(1)

首先,宜阳县隶属于河南省洛阳市。在地理位置上,宜阳县东依千年古都洛阳市区,南临嵩县,西望洛宁,北接新安,东南与伊川为邻,西北与义马市渑池接壤。就宜阳县的历史来说,早在春秋时期,该地区属晋国的疆域。战国时期,魏赵韩三家分晋,该地区为韩国宜阳邑。战国初期,韩景侯由宜阳迁都阳翟之后,在宜阳建县。由此,对宜阳县这一建制,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了,成为河南省建县最早的县之一。并且,秦国和韩国在该地区爆发了宜阳之战。

我国河南百万人口大县数(河南省一个县人口超70万)(2)

根据史料记载,宜阳之战,是秦武王三年(前308)至秦武王四年(前307),秦国名将甘茂率军在韩国的宜阳(今河南省宜阳县西)一带同韩国的大军发生的战争。在宜阳之战中,秦国不仅击败韩国,攻占了宜阳,还让韩国损失了6万大军。公元前249年,秦国消灭东周(今巩县孝义镇西)设三川郡,其辖境大致为灵宝以东,中牟以西,黄河以南及北汝河上游地区,而宜阳县隶属于秦国三川郡。公元前205年,西汉王朝改三川郡为河南郡,宜阳县隶属于河南郡。公元前113年,汉武帝设立弘农郡,宜阳县属之。

我国河南百万人口大县数(河南省一个县人口超70万)(3)

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宜阳县成为曹魏的疆域。南北朝时期,曾设立宜阳郡。隋代开皇初,废宜阳郡为县,归属河南郡。隋朝开皇十八年(598年),将宜阳县改为洛水县,仁寿四年(604年),改甘棠为寿安(今河下一带),并于大业元年(605年)初,废洛水、熊州入宜阳县。公元617年,也即隋朝末年,宜阳、寿安、兴泰三县(均为宜阳境)同属河南郡。元朝建立后,推行行省制,宜阳县隶属于河南江北等处行省。

我国河南百万人口大县数(河南省一个县人口超70万)(4)

最后,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宜阳县隶属于河南承宣布政使洛阳府。清朝取代明朝后,宜阳县隶属于河南省洛阳府。1947年,宜阳县分为宜南、宜北两县。两年后,宜南、宜北两县合并为宜阳县。1986年4月至今,宜阳县隶属于河南省洛阳市。截至2018年底,宜阳县总面积达1616.8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72万人。在河南省的各个县中,宜阳县成为一个人口中等的县。对此,你怎么看呢?

文/情怀历史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情怀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