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中,人们常用“破天荒”来形容从未出现过的事情。那反义词应该是司空见惯了。“破天荒”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王定保《唐摭言》和孙光宪《北梦琐言》。

《唐摭言·海述解送》中记载:“荆南解比,号天荒。大中四年刘蜕舍人以是府解及第,时崔魏公作镇,以破天荒钱七十万资蜕。蜕谢书略曰:‘五十年来,自是人非。一千里外,岂曰天荒。’”《北梦琐言》第四卷亦记载:“唐荆州衣冠薮泽,每岁解送举人,多不成名,号曰天荒解。刘蜕舍人以荆解及第,号为‘破天荒’。”大意是说,唐朝的科举考试中,荆南地区(包括今湖南大部分地区)五十多年来从无一人中举,人称“天荒”。直到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长沙人刘蜕终于考中了进士。当时的荆南节度使崔铉特地奖励刘蜕七十万贯钱,以表彰他破了“天荒”。但刘蜕婉言谢绝了这笔奖金,他在答谢信中说:“五十年来无人中进士,是由于人们没发奋。但就这方圆一千多里的地方,还称不上是‘天’,故不能称为‘天荒’。”

破天荒的来历(破天荒虽有典故来源)(1)

唐朝中举影视图

王定保和孙光宪都是唐末、五代人,所著《唐摭言》和《北梦琐言》都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由于这两条史料看上去言之凿凿,因而后人广为引用。

刘蜕确系大中四年进士,曾任左拾遗之职,后因触怒权贵,被贬为华阴令,后任商州刺史。刘蜕还是晚唐散文家,以“为文奇诡岸杰,自成一家”著称。但是,“破天荒”这个成语典故中的描述,却明显不符合史实。首先,荆南节度使崔铉奖励刘蜕七十万贯“破天荒钱”,就极不靠谱。晚唐时期,朝廷一品官员的月薪才两百贯,这七十万贯奖金简直是个天文数字,荆南节度使崔铉根本没有这个权力和财力。其次,刘蜕虽为大中年间进士,但绝非唐朝科举考试中第一位及第的湖南人。实际上,在刘蜕之前,至少已有15位湖南人考取过进士,其中还出过一位状元。

破天荒的来历(破天荒虽有典故来源)(2)

湖南第一位进士是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及第的长沙人欧阳稚,比刘蜕早120年。据《全唐文》载,欧阳稚系初唐大书法家欧阳询的从弟欧阳允的曾孙。其曾祖欧阳允曾任施、光二州刺史,封南海郡公。其父欧阳机,曾任什邡县令。欧阳稚入仕后初任安西大都护府参军,后任张掖县令,再转岳州长史。任职岳州长史期间,欧阳稚获得了“惠政”的好名声。有一年岳州闹饥荒,欧阳稚以自己的禄俸职田,救济了千余平民百姓。安史之乱期间,欧阳稚平乱有功,官至防御使。

刘蜕之前的湖南进士中,有5位延唐(今湖南宁远)人,其中4位出自延唐周氏家族,他们分别是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进士周崇昌、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进士周瑀、唐穆宗长庆年间(821-824年)进士周惟简、唐文宗大和年间(827-835年)进士周鲁儒。据延唐周氏家谱记载,周崇昌、周瑀、周惟简系祖孙三代。延唐周氏家族源自初唐时期的高州刺史周如锡。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周如锡被贬为道州(今湖南道县)营道散参军,周如锡兄弟因此迁居道州延唐县。周氏家族是延唐著名的书香门第,有唐一代近300年间,延唐周氏家族共出过6位进士,故延唐有“周子汤沐之乡”之称。延唐周氏家族千多年来一直人才辈出,如宋明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爱莲说》作者,就是延唐周氏家族后人。

破天荒的来历(破天荒虽有典故来源)(3)

理学家周敦颐雕塑

除以上4位出自延唐周氏家族外,还有一位延唐人李郃,是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年)的状元。据说,李郃在廷试中所作《观民风赋》,“条对鲜明,词旨温雅,独能寓褒贬于清和之中,阐忠义于词气之表,直使长官钦承,群小慑服。落落数千言,大有贾长沙、董江都之慨”。《旧唐书》还记载,当年登科的共22人,同科考生刘蕡在文章中批评宦官专权,针砭时弊。考官虽然赞服,但却惧怕宦官势力,不敢录取。李郃为此愤愤不平:“刘蒉不第,我辈登科,能无厚颜。”他不顾个人得失,上疏文宗,请求朝廷收回授予自己的功名,改授刘蕡。但考官接疏后怕引发与宦官的冲突,不敢上报。后来,登科的22人中,其他人都授以京官,唯独李郃因上疏让第,得罪宦官,被排斥出京,初授河南府参军。大和四年(830年),李郃升为贺州刺史。当时的贺州经济萧条,百姓生活贫困。李郃到贺州后,励精图治,对有德有能的官吏和地方知名人士,予以荐举重用。对欺压百姓、危害社会之徒,给予严厉制裁。官吏中清廉者,予以体恤。百姓中贫穷难为生计者,给予救济。经过七年治理,贺州生产发展,社会安定。李郃因此获得同僚的敬重和百姓的爱戴,尊称他为李贺州。值得一提的是,在贺州任刺史期间,李郃还创制了一种纸牌——叶子戏,此乃麻将和字牌之鼻祖。

刘蜕之前的湖南进士中,还有一对出自桂阳(今湖南汝城)的父子,即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进士刘景、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进士刘瞻。刘景是著名诗人刘禹锡任连州刺史时的得意门生。刘景进士及第后,刘禹锡作《赠刘景擢第》诗曰:“湘中才子是刘郎,望在长沙住桂阳。昨日鸿都新上第,五陵年少让清光。”其子刘瞻则因“貌奇伟,有文学,才思丰敏”,深得当时宰相刘琢的赏识,荐为翰林大学士,后担任过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刑部尚书等职。唐懿宗年间,任集贤殿大学士,即为宰相。刘瞻为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唐懿宗咸通十一年(870年)八月,同昌公主因病而亡,懿宗认为是御医医治不力,把为同昌公主治病的翰林医官韩宗劭等20多人处死后,仍不肯罢休,又把这些医官的家属300多人逮捕,关进死牢,准备斩首。作为宰相的刘瞻闻讯后,立即召集谏官,准备劝阻懿宗这一暴行。但谏官们都畏惧懿宗,不敢说话。刘瞻便亲自上疏谏阻。懿宗大怒,把刘瞻贬到离京城万里之遥的驩州(今越南义安一带)为司户参军。《资治通鉴》记载,刘瞻为救无辜而获罪时,懿宗命翰林学士郑畂起草罢免刘瞻宰相的诏书,郑畂反而在诏书中表荐了他:“安数亩之居,仍非己有,却四方之贿,惟畏人知。”懿宗死后,僖宗即位,为刘瞻平反,官复原职。

破天荒的来历(破天荒虽有典故来源)(4)

刘瞻刚正不阿

刘蜕之前的其他7位湖南进士分别是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年)及第的衡山人罗玠、道州人何坚、蓝山人陈谏、邵阳人卿侃,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年)及第的郴州人孟琯,唐文宗大和年间(827-835年)及第的澧州人吴汝纳,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及第的澧阳人李宣古。

由此可见,“破天荒”这个成语典故并不符合事实,却有意无意地被人们误传了上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