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上的车辙,是父亲那辈人对汽车的执念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县城家庭也有条件买车了,那辈人最想要的第1辆车大部分是德国车,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汽车产品质量如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汽车产品质量如何(汽车厂家是如何保证产品质量的)

汽车产品质量如何

泥土上的车辙,是父亲那辈人对汽车的执念。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县城家庭也有条件买车了,那辈人最想要的第1辆车大部分是德国车。

为什么是德国车?他们回答,德系品质!我又追问,什么是德系品质? 他们支支吾吾答不出来,想了一下说:德国车钢板厚、用料足! —— 这就是他们对于品质的朴素认知。

难道用料足、价格高就代表品质高吗? 显然,这种想法是不全面的。

想回答这个问题其实也挺难。8月5日,我参观了位于上海安亭的上汽大众质保中心后,对这个问题的认知更深入了一些,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诠释“品质”的4个角度

当天的参观体验行程很满,主要参观了4大类实验室:质量、声学、气味、安全。

个人认为,这其实就代表着上汽大众对于品质概念的理解:品质一词的范畴要大于质量一词;除质量之外,品质还包括声学、气味、安全等方面,以给消费者一种全面的高品质感受。

1. 以体系保证质量

质量是基础。如果质量差,其它方面做得太好,也不会给消费者带来高品质的感觉。

现代质量管理方法,肯定不是以“用料足“来保证质量,而是依靠覆盖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

一说体系,大家可能会感觉有点虚,或者说难以理解。的确如此,质量管理体系是一套较为抽象的方法,不太容易直观理解。之前我曾科普过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方法,供大家参考以帮助理解:

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转效果,部分取决于体系中每一环的投入 —— 把工作做细做深,自然就会获得更高的质量。为保证质量,上汽大众建设了占地9600平、拥有259台先进设备的质保实验室,专门攻关材料、气味、色差、缺陷(工业CT)、拧紧、内应力等方面的质量研究。

色差实验室,保证颜色、光泽、表面质量的一致性

2. 声学:快速迭代

与欧美相比,中国消费者对静谧性要求更高:越静的车,感觉品质越高。听专家介绍之后,个人理解声学实验室的努力目标有三个:

杜绝异响:异响不仅在听觉上给乘员带来不好的感受,也会让人联想到车辆质量有问题。因此,要实现高品质,对异响的态度必须是在任何条件下均杜绝。

为实现这一点,上汽大众建立了四驱转毂半消声室、动力总成声学试验室、空调总成声学台架等9个声学试验室,来模拟各种条件运行的车辆异响表现。

整车在试验室中最gao能以200Km/h的速度运行,且转毂毂面材质可进行切换,转毂模拟道路坡度可以调整,基本覆盖了中国用户常见行驶道路工况。

整车异响转毂试验室 不同路面特征的转毂 降低噪声:从各个方面降低噪声,包括胎噪、风噪、动力总成噪声等。其中:

动力总成噪声是主动发出的噪声,为了测试各种条件下的噪声情况并改进,上汽大众建设了动力总成试验室。

通过三轴动力总成台架试验,不仅能测试发动机单体噪声,而且能够测试发动机和变速驱动系统组成的动力总成的噪声和振动,为动力总成自主研发提供了必要的试验手段。

动力总成试验室:声学相机

而风噪主要与速度相关、胎噪主要与轮胎与路面相关,户外试车场建立了中国常见特色道路(水泥刻痕路,石块路,以及粗糙沥青路等),有针对性地面向中国用户需求进行底盘舒适NVH(噪声,振动,冲击平顺性能)测试,并通过轮胎选型、底盘优化等措施,降低特殊路况带来的冲击以提高用户满意度。

户外道路噪声测试场地

活动过程还体验了一把高环试验,最gao车速开到225km/h,坐在副驾上有一种坐飞机的感觉。当时噪声的感觉就和140km/h差不多,也可见风噪与胎噪控制得是不错的。

高速试验,最gao车速225km/h声音和谐:人的感受是复杂的,有时候也不是噪声越低越好。例如,当动力总成噪声特别低的时候,风噪与胎噪可能就会显得特别刺耳;又如,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噪声较小,就可能需要对外主动发出声音来警示行为、对内主动发生声音以更悦耳,这都是要花人力、上设备才能把工作做得更细。

开展声学方面的研究,上汽大众有一个优势就是:自建试车场,离自己的试验室特别近。因此上午策划试验,下午就可以完成,从而实现快速迭代。

对比业内一些其他车企,一般要去外地做试验,一来一回就要一周时间。在与上汽大众工程师聊天的过程中了解到,这一快速迭代的优势,对于他们推进声学方面的改进非常的助力非常显著。

3. 气味

与噪声相似,中国消费者对气味也很敏感,因此上汽大众建立了专门的气味与散发团队,来研究这一领域。

这个实验室有一个“金鼻子“团队,他们不抽烟、不喝酒,就是为了能够熟练分辨出105种气味类型。

金鼻子团队

为了将主观评价升级为更高效、更准确、更系统的客观评价,上汽大众又成立了“气味溯源与前沿开发实验室”,引入了高科技的GC-O气味塑源设备,致力于分离出各种气味的物质来源,将人工鼻升级为电子鼻。

各种气味的物质溯源

除此之外还成立了“内饰桑na房“,针对座椅面套/车顶/方向盘等重点内饰零部件,在零件下线后必须经过“桑na房”烘烤除毒除味后才能上线。

内饰桑拿房

4. 主动安全

主动安全技术可以将事故扼制在发生之前、或减少事故发生时的损失,在整个安全体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限于时间,本次活动并没有深入介绍主动安全的各种功能与原理,但提供了更有价值的两项功能体验: Pre-Crash功能与AEB功能。

所谓Pre-Crash功能,就是当系统发现有可能发生碰撞时,会自动收紧前排安全带、关闭车窗与天窗,以尽可能地降低驾驶员受到的伤害。

这个功能的触发条件非常苛刻,一般情况下是遇不到的,因此体验机会难得、体验过程也是特别刺激

而AEB(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自动紧急制动)功能,内涵比较丰富。上汽大众工程师给我们介绍了工作流程,分为若干个阶段。上汽大众将整个过程统称为AEB功能,而一些车企会将其拆成5个小功能,我将其列在下面方面大家理解:

安全距离报警SDW(Safety Distance Warning):前方车距小于特定值时,发出警告。 前方碰撞预警FCW(Forward Collision Warning): 当车距进一步缩小、碰撞风险显著提升时,以声音、图标甚至自主点刹的方式警告驾驶员。注意,此处的自主点刹的主要目的是警示驾驶员,并非是制动。 自适应制动辅助IHBA:当驾驶员踩刹车制动力不足时,系统帮他进一步踩深。 自动紧急制动AEB:当驾驶员还没意识到踩刹车时,系统帮他踩。 碰撞缓解系统CMS( Collision Mitigation Brake System):当碰撞不可避免时,系统维持制动以降低碰撞剧烈程度。

这个功能的触发条件同样非常苛刻,应该没有消费者会丧心病狂地故意触发此功能。因此这个功能的体验机会也是比较难得的,过程也很刺激:

二、细节决定成败

如果要问上汽大众的品质管理还有什么不同?我的一个感受就是:仓廪实而知礼节,在品质上投入比较多,因而各个方面都做得很细节。

举几个印象深刻的例子:

1. 拧紧实验室

早就知道汽车行业分工很细,但当看到有“拧紧工程师“的时候,我还是吃了一惊的。要注意,这里不是螺栓采购工程师、也不是螺栓设计工程师,他不管采购、不管材料,只管拧紧这一件事情。

拧紧工程师正在做拧紧试验

实验室紧固件小组在安亭和5个异地工厂均设有相应的拧紧团队,形成了上汽大众拧紧网络,致力于研究行业内优秀的三大拧紧工艺,每一重要的拧紧点都进行15组以上零件的测试,以确保底盘安全性以及整车舒适性。

让我没想到的是,上汽大众所有车间的拧紧采用多级扭矩监控,所有拧紧曲线和数据都被拧紧系统采集并保存,实现所有拧紧数据的记录和可追溯性。

2. 气味分离小组

前文提过,气味与散发实验室有一个金鼻子团队,专门去侦测车上的105种异味。做到这一点,已经是比较优秀了。

而人工金鼻子的主观评价,也存在改进之处:例如鼻子难以将混合气味分离出来、难以找到每种气味的物质源头。因此上汽大众又成立了气味溯源实验室,致力于将人工金鼻子升级为更高效、更准确、更系统的电子鼻。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上汽大众在品质管理体系中持续不断地投入,使得工作做细做深。每个工程师专注于一个细小的环节,专注于一事一业,年复一年地精进,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工匠精神吗?

3. 声学试车场

在试车场试乘时,试车员给我们介绍一些日常工作情况:因为试车场与声学试验室就在一起,平时做个实验很方便,所以迭代速度快很多。当常规实验做完的时候,他们就会被要求做更多试验,例如:

不同路面切换时的噪声:当粗糙沥青路与石块路的噪声测完之后,试车员还会被要求测试“当从粗糙沥青路行驶到石块路上时,噪声上的变化会不会给乘员带来不好的感受“。试车员说,这种要求也是在上汽大众第1次遇到。 巡航时对向超高速来车噪声:试车场有一条道挨着高环,经常有时速在200km/h的对向来车呼啸而过,于是试车员被要求测试“巡航时对向超高速来车时的噪声“。同样的,这种要求也是在上汽大众第1次遇到。

这种特别细节的试验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常规试验都做得足够充分了;二是上汽大众在品质保证方面投入的人员与经费都非常充足,再加上一以贯之地强调品质至上的理念、把高质量标准贯穿产品设计、测试和生产环节,他们才能专注地把事情做细做深。

4. 被动安全

被动安全方面,工程师讲了一个例子:在侧气囊弹出的时候,如果引爆位置不当,可能会擦伤、烫伤乘员。因此他们做了大量的仿真模拟与试验验证,以避免这种擦伤、烫伤的情况发生。

这个例子同样也说明了投入到位,坚持品质至上理念才能做出高品质产品的道理!

三、深入理解中国消费者 —— 本地化

除了质量、可靠性、安全这些放之天下皆准的需求之外,针对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上汽大众做了不少本地化的研发工作。例如:

声学:中国消费者对静谧性的要求更高;对后排的静谧性要求更高;对各种声音的和谐性要求更高。 气味:中国消费者对气味的敏感性更高;对真皮等材料散发出的气味敏感性更高。 路面:中国的粗制沥青路、石块路等路面情况更多(近年来随基建崛起,已大为改善)。 小结

此次之旅,让我更好地理解了什么叫“德系品质” —— 全面、细节、本地化。

回到最初的问题:如何保证品质?越贵的车质量越好吗?

保证品质,最关键的环节就是依靠完善的品质管理体系,并在体系中的每个环节把工作做细做深。

从这个角度看,把工作做细做深,肯定要投入更多的人力与经费,那么分摊到每辆车上,也就越贵。所以说,质量越好的车越贵,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另一方面,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完善且细致的质量管理体系带来的成本,分摊到每辆车上也不一定高,质量越好的车也不一定越贵。

因此,无论是否贵,评判一个汽车品牌的产品质量,关键还是看是否建立了完善、细致、高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

反过来,越贵的车质量不一定越好,就不举具体的例子了。原因之一,某些豪华品牌车之所以贵,主要是因为要把钱花在豪华感、市场营销上,而不一定是花在质量管理体系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