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雨这个词在汉语里的意思不光是刮风下雨,还指男女那点事。

这层含义拜屈原的弟子宋玉所赐,他在《高唐赋》里为楚王编造了一段风流轶事。

说楚怀王在高唐游玩,倦而小憩,就梦见一个美女,很大方地告诉他:“我是巫山神女,特来与你共枕眠。”

楚怀王当即“幸”之,两个人度过了美好的一夜。

一切结束,神女告辞,跟楚王说:“我在巫山的南面,早上我是云,晚上我是雨。

楚怀王醒了之后去看,果然如她所言,当即为她立庙祭祀。

楚怀王这个梦,后来化作无数文人笔下的春梦,云雨这个词就有了新的含义。

那么这个自荐枕席的神女是谁呢?

瑶姬的天眼来历(瑶姬云雨的力量)(1)

唐代的李善在文章下面做了个注解:神女便是姚姬,乃是炎帝的女儿,没有出嫁便死了,埋葬在巫山北面。

李善的这个注解和山海经相合。

《山海经·中山经》里说“又东二百里,曰姑媱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䔄(yáo)草,其叶胥成,其华黄,其实如菟丘,服之媚于人。”

翻译一下,就是帝王的女儿死在这里,名为女尸,死后成为䔄(yáo)草,这草的叶子是一层层紧密地长在一起的。花朵是黄色的,果实与菟丝子的果实相似,女子服用它能媚人。

显然姚姬和媱姬是一回事。

瑶姬的天眼来历(瑶姬云雨的力量)(2)

看来这个女子从一开始便有引诱人的本领。

不过千万不要以为这里的媚人是个贬义词。

钱钟书在《管锥编》里媚在先秦是个很好的字。

例如《诗经》里有“媚于天子”,“媚于庶人”、“思媚周姜”,“思媚其妇”都是好词。

《论语》里有“宁媚奥,不媚灶”这样的字眼,说的也是尊敬,并没有其他贬义。

所以炎帝的女儿有这个本领,在古代并不是什么坏事。

瑶姬的天眼来历(瑶姬云雨的力量)(3)

《山海经》里把他成为女尸,这里的尸并不是尸体的的尸,在繁体字里尸体的尸字是屍,尸是一个古老的职业。

这个职业的主要工作是通神,这个职务通常是未出嫁的少女担任。

班固在《汉书》中就注意到这个习俗,他说齐国的长女都不外嫁,担任“巫儿”。

《墨子》上有句话:“宋之桑林,楚之云梦也,此男女所属而观也。”

这句话的含义就是说宋国的桑林和楚国的云梦都是男女在一起供人观看。

很可能当时人们祭祀天地的时候,就有令男女当众为爱鼓掌,这样有利于万物繁茂,大地丰收。

《春秋》上说鲁庄公二十三年到齐国观看“社”——祭祀大地的礼。春秋三传都批评鲁庄公违背了礼,《谷梁传》解释说:“是以为尸女也。”——也就是说鲁庄公可能观看了一些不该看的东西。

所以,瑶姬很可能就是负责在社礼上负责为爱鼓掌的女性,通过性行为来祈求风调雨顺,万物丰茂。

再来看《高唐赋》里,宋玉和楚顷襄王讲了先王云雨的的故事之后,楚怀王大感兴趣,表示自己也想去。

每次和神女见了之后,他“九窍通郁精神察,延年益寿千万岁”——神女果然是神女,竟然能通过两人的活塞运动让另一方九窍开通,精神清明,延年益寿,万寿无疆。

再说说高唐这个地名,高唐就是高阳,高阳就是帝颛顼的姓氏,屈原便自称“帝高阳之苗裔”,也就是楚国王族是颛顼帝的后人。

也就是高唐这个地方便是他们祭祀先祖的地方,这里有个神女也不稀奇。

宋玉描写的云雨情节本来也是古人祈求风调雨顺的常规动作。

瑶姬的天眼来历(瑶姬云雨的力量)(4)

但是随着人们道德观念的变化,瑶姬这个形象为世俗所不容了。

《墉城集仙录》里对瑶姬的形象进行了“辟谣”,把她说成了西王母的女儿,名为云华夫人,帮助大禹治水,她的形象在道教里得到变化,到了南宋成了妙用真人,陆游在《入蜀记》里说还参观过她的道观,明确写道:“巫山凝真观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云巫山神女也。”

《广异记》里把巫山神女写成了一个得道成仙的少女,能够变成白鹊,有时候还显出原形为少女。

《说郛》上干脆让巫山神女变成喜鹊为牛郎织女搭桥去了,说有个叫袁伯文的人七月初六住宿在高唐,当晚看见巫山神女,想要留住她共度良宵,神女说我要去为织女造桥,当即飞去。袁当即醒来,打开窗户就看见一群喜鹊飞到天上去了。

《本草纲目》上引用《淮南万毕术》里的说法:鹊脑令人相思。

看来喜鹊代替了瑶草的作用。

瑶姬的天眼来历(瑶姬云雨的力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