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虫夏草(学名:Cordyceps sinensis),又名中华虫草,又称为夏草冬虫,是中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它是由肉座菌目麦角菌科虫草属的冬虫夏草菌寄生于高山草甸土中的蝠蛾幼虫,使幼虫僵化,在适宜条件下,夏季由僵虫头端抽生出棒状的子座而形成,即冬虫夏草菌的子实体与僵虫菌核(幼虫尸体)构成的复合体。它主要产于中国青海、西藏、新疆、四川、云南等省及自治区的高寒地带和雪山草地。

天然的冬虫夏草均为野生,生长在海拔3000米至5000米的雪线附近的草坡上。夏季,虫子产卵于地面,经过一个月左右孵化变成幼虫后钻入潮湿松软的土层。土里的一种霉菌侵袭了幼虫,在幼虫体内生长。经过一个冬天,到第二年春天来临,霉菌菌丝开始生长,到夏天时长出地面,外观像一根小草。这样,幼虫的驱壳与霉菌菌丝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冬虫夏草”。菌孢把虫体作为养料,生长迅速,虫体一般为四至五厘米,菌孢一天之内即可长至虫体的长度,这时的虫草称为“头草”,质量最好;第二天菌孢长至虫体的两倍左右,称为“二草”,质量次之。

由于野生冬虫夏草分布地区狭窄、自然寄生率低、对生活环境要求苛刻,所以本身资源比较有限。近年来又由于冬虫夏草主要产地生态环境遭到人为严重破坏,大量盲目不合理采挖致使资源日趋减少,产量逐年下降。

冬虫夏草的功效,早在1757年《本草从新》中就有“冬虫夏草甘平保肺,益肾,补精髓,止血化痰,已劳咳,治膈症皆良”的记载。中医认为,冬虫夏草入肺肾二经,既能补肺阴,又能补肾阳,主治肾虚,阳萎遗精,腰膝酸痛,病后虚弱,久咳虚弱,劳咳痰血,自汗盗汗等,是唯一能同时平衡、调节阴阳的中药。

冬虫夏草并非冬为“虫”,夏为草,其实质是一种真菌——麦角菌科冬虫夏草菌。现代科学发现了冬虫夏草越来越多的神奇功效。总体而言,冬虫夏草不但对人体各种脏器的功能具有调节作用,还存在某些直接抗病功能。

冬虫夏草最早是藏族同胞发现并使用的。早在公元765年,我国的藏医文献就已经记载了冬虫夏草能“治肺部疾病”,并将其收入藏医名著《月王药诊》。此后,冬虫夏草一直为藏医所常用。后随着藏汉文化的交流,冬虫夏草逐渐传入中原大地,并被中医认可。

1723年,法国人巴拉南在中国采集冬虫夏草生物标本,把它带回巴黎,以后又由英国人利维当作世外珍奇带往伦敦。直到1842年,经过真菌学家伯克利的研究,把冬虫夏草列入真菌虫草属的一个种:Cordyceps sinensis (Berk.) Sacc.一直沿用到今天。这是西方科学家在生物分类学上的贡献。但在菌种分离、生态研究、临床运用方面远不如中国。

以下我们为消费者辨别冬虫夏草的真假准备了一些常识:

1. 问产地:不是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产的不是冬虫夏草。

2. 查真菌名称:不是中国被毛孢Hiresutella sinensis X.J.Liu,Y.L. Guo.(或异名:蝙蝠蛾被毛孢)不是冬虫夏草。

3. 看药材组成:没有子座(草)的不是冬虫夏草。

4. 看虫体:寄主不是幼虫的不是冬虫夏草。

5. 看寄主形状大小:虫部(菌核)像蚕,长3~5厘米,虫部有环纹20~30个,近头部的环纹较细。足有8对,中部4对清晰呈乳头状,环纹和足清晰明显,否则不是冬虫夏草。

6. 看虫体颜色:外表为黄色或黄棕色至淡黄白色,头部红棕色,否则不是冬虫夏草。

7. 看虫型菌核断面:白色,有一贯穿全菌核的黑管,否则不是冬虫夏草。

8. 看子座长出部位:绝大多数的子座从虫体头部长出,如果多数从其它部位(胸部、尾部)长出的不是冬虫夏草。

9. 看虫型菌核和未成熟子座连接:虫部和草部之间拉不断,易拉断的不是冬虫夏草。

10. 看草部(子座)性状:可孕部分与子座柄部有明显分界,膨大部分呈梭状,子座长4~11厘米,顶部尖状,否则不是冬虫夏草,注意:子座有被剪痕迹的不是冬虫夏草。

11. 看子座颜色:草部深棕色、棕褐色或近黑色,基部粗,向上渐细或稍膨大、近黑色,否则不是冬虫夏草。

12. 看子座断面:草部(子座)质地柔软、有韧性,草部断面为白色,子座纵向呈纤维状,否则不是冬虫夏草。

13. 闻气味:微腥,否则不是冬虫夏草。

14. 称重量 每克平均约有2~5根,也有极少数1.0克/根,否则不是冬虫夏草。

关于用人工发酵技术生产的产业化冬虫夏草,我们将单独介绍。

真实数据告诉你什么是冬虫夏草(认识冬虫夏草)(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