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重庆12月24日电(陈琦 卢圆媛 刘嘉莹)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站在改革开放40年之际的中国具有哪些优势?重庆正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有哪些发展空间?

出生于重庆的知名学者、英国诺森比亚大学纽卡斯尔商学院运营管理首席教授熊榆,一直关注着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他在国内外学术界身兼数职,担任英国剑桥大学可持续领导力学院院士(Fellow)、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浙江大学创新政策研究所所长等职务。

这些头衔有多牛?从首席教授就可见一斑。在英国和美国,博士毕业后的学术级别有博士后、讲师、高级讲师、教授、首席教授(Chair Professor),首席教授一般一个学科只设一个,也就是说,在英国诺森比亚大学纽卡斯尔商学院的运营管理方向只有熊榆一位首席教授,一般情况下除非他本人退休或者离职,就不能再任命其他首席教授了。

12月18日,熊榆回到家乡,与重庆发布面对面,对以上问题作了解答。他认为,在全球新一轮创新发展中,我国拥有相当大的优势。

中国具有四大优势

作为技术转化领域的权威专家,熊榆连续十一年发起 “中英创业计划大赛”,引入近百个英国高科技项目,积极主导并推动中英创新合作项目。

丰富的经历,让熊榆看到,越来越多国外企业愿意在创新领域跟中国合作。

在熊榆看来,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备四大优势:

一是数据样本量大,为科技研发提供了样本保障。大数据时代,中国必定跑在世界前沿,也让很多在国外无法开展的研究能在国内得到环境支撑;

二是市场大。在开拓市场阶段,创新产品能得到及时的回馈,创新者能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产品潜力能被充分挖掘;

三是信息时代,国内科研人才的绝对数量将会发挥关键作用,每一个新的应用都可以服务亿万人;

最后,中国政府对创新支持的力度,超过欧美大多数国家,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重庆科技学院培养院士(剑桥大学院士熊榆)(1)

熊榆 受访者供图

建立创新实体合作生态

熊榆介绍,在传统的国际合作中,主要依靠互访、考察、网络沟通等方式互动, 但这些互动模式只能在传统行业(如酒店、地产、工厂等)合作开展,而这样的合作模式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双方无法建立深度的互信。当今时代,高科技领域的合作是建立在充分了解和信任基础上,因此传统合作模式想要推动高科技领域的合作,力度有限。

过去4年,熊榆一直推动国内机构在海外建立实体创新空间,让他们能够长期与国外科研机构和高新企业共同发展,建立互信。

目前,在他的推动下,英国伦敦、纽卡斯尔等地已建立多个中资创新中心,让国内企业在国际科技合作上能够扎根海外。

“远亲不如近邻,用电话远距离嘘寒问暖,不如搬到一起当邻居,这样更能加强对彼此的了解。”不仅如此,熊榆也推动英国创新机构来国内建立实体。不久前,清华启迪与英国国家再生能源技术中心宣布在山东建立联合中心,就是由熊榆发起并推动的。

“希望建立更多的实体联合创新中心,让国际创新更加深入,更加开放。”此外,熊榆还在推动英国国家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在中国的合作,同时担任多个中英合作基金的联席董事长和董事。

希望国内打造知识产权保护区

熊榆很看好中国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认为其终极目标就是建立完善的创新生态体系,让中华大地成为孵育创新的温床,让全世界的创新技术和人才都向往来国内市场生根发芽。

要做到这一点,熊榆认为,首先需要保障创新者的权益,尊重其知识产权。“希望任何国家的创新者一旦发明了新产品,第一时间不是想到去美国、欧洲实现产业化,而是能够首选中国。”

如何实现这一愿景?熊榆构建了美好蓝图:

比如可以在国内打造一个知识产权保护区,引进有限数量的最新科技企业,并以国际最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来保护这些技术。政府成立知识产权保障基金,一旦这些企业的知识产权受到侵犯,当地政府和园区出资为他们打官司。维护知识产权,把声势造出去,对高科技企业而言,会比仅仅给予招商引资政策更有吸引力。

需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作为重庆人,熊榆一直关注家乡发展。谈起重庆企业在创新之路上还有哪些进步的空间,熊榆认为最重要的是新旧动能转换。

传统的制造业、房地产企业,在今天的发展空间已经有限,在单个企业生产力空前提高的情况下,传统行业内不再需要众多的企业,很多行业只需要2-3家企业就能满足整个市场需求。他认为,企业应该要及时意识到这个情况,转型升级。

熊榆说,“企业应调整战略,以差异化竞争突破困境。可以结合自身的优势,开发一些新的产品。”他举例:拿汽车行业来说,重庆是传统汽车制造业基地,有很强的汽车制造能力。要实现差异化发展,可以引导企业的投资方向,从注重制造能力转变为注重研发能力,比如在智能驾驶、飞行汽车等细分领域发展。

此外还要鼓励引进并保护好国际技术,实现合作共赢。熊教授在英国为包括庞巴迪、道氏化工集团等四个世界500强公司做战略咨询,积累了相当的科技资源,他还一直致力于为国内企业引进英国高新科技,为重庆提供产业升级的能量。

在发掘新动能方面,熊榆则提到了对创意市场的培育。在他看来,创意产业更容易打开国际市场,带来新的就业机会。在这个方面,可以考虑多重视一些有海外经历的留学归国人员。

作为重庆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熊榆也在思考如何发挥留学人员的积极作用。在他看来,留学归国的创业者感觉国内市场潜力无限。熊榆介绍,目前在重庆的留学人员已经在设计、创意、品牌、人工智能、科技金融等多个领域崭露头角,成为重庆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力量。

新闻多一点

人才是这样炼成的

作为知名校友,重庆八中以熊榆名字命名了奖学金,以此鼓励更多年轻学生为祖国、为家乡做出贡献。熊榆也表示,自己很期望能帮助家乡培养更多的创新性人才,他在英国已经为重庆培养了6名博士及4名博士后,其中大多数都已回国工作,有的还成为了所在院校的学科带头人。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当今时代呼唤什么样的人才?对此,身为全国青联委员、重庆青联常委的熊榆,给年轻人提出三点建议:

1、专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强调差异化发展。思考自己需要具备什么样的优势,并主动往这个方向努力。

2、关注社会,不与时代脱节。产品创新,不是制造别人没有的,而是许多人都接受并肯买单的。这就需要关注社会动态,判断你的研究与社会需求是否能结合。

3、具有批判思维。对父母、师长、上级提出的观点,不是一味地通盘接受,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想法并积极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