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更擅雄。

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

五更市卖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

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

明代唐寅的一首《阊门即事》,写尽了当年吴国帝都姑苏的富贵繁华,讽刺了君主的骄奢淫逸,借此抒发朝代兴亡的感慨。

《红楼梦》开篇地点正是这姑苏城内阊门城,这里“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甄士隐是哪个时期的人(甄士隐的真实身份竟然是一位皇帝)(1)

红楼梦一书自问世以来,便成为一部奇书,三百年来多少人沉浸其中,却难得其真味。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

第一,其中“无朝代年纪可考”;

第二,此书“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

第三,虽是作野史而传,却又“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记之”。

故此,读者翻开此书,便如同置身历史的长河中,不知哪里才是停靠点;又如进入梦境,分不清孰真孰假。

作书人之高明之处在于他把读书人同样带进了幻境之中。

甄士隐是哪个时期的人(甄士隐的真实身份竟然是一位皇帝)(2)

太虚幻境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中的脂批提供了大量的线索,带有红色的脂批,这一独特的形式在古今中外文学史上绝无仅有。

脂批中有“批书人”和“作书人”之分,在笔者看来,他们都是“著书人”。

在他们一写一批的交流中,或评或析、或悲或叹、或赞或惋,多少难以言述的情感夹杂其间,这些是我们理解此书最大的帮助。

只要我们细细体会,用心灵来品味此书,就会发现其中那些隐藏的线索,恰似草蛇灰线,匿于字里行间,需要小心翼翼地探寻。

甄士隐是哪个时期的人(甄士隐的真实身份竟然是一位皇帝)(3)

在红楼梦第一回,空空道人看完石头上的故事之后,有一段描写:

诗后便是此石坠落之乡,投胎之处,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其中家庭闺阁琐事,以及闲情诗词倒还全备,或可适趣解闷,然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

甲戌侧批:

【据余说,却大有考证。】

这条脂批,明确提醒读者,朝代年纪,大有可考,完全可以考证出来。

鲁迅先生曾说过:真正能够解读《红楼梦》之谜的金钥匙,最终还是在《红楼梦》文本当中。

要触摸真相,首先当考究其朝代年纪。下面我们结合原著和脂批来寻找书中的时间线索:

第一回石上故事开端讲道:

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甄士隐是哪个时期的人(甄士隐的真实身份竟然是一位皇帝)(4)

唐寅百美图

仅仅这一句话,我们完全可以断定这是在讲皇家事件。何以见得?请看其中几个典故:

1、地陷东南

在中国古代,“东南”这个方位大有讲究。据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记载:

“秦始皇帝尝曰:‘东南有天子气’,於是因东游以厌(=压)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隐於芒砀山泽岩石之间。”

当年秦始皇因术士说东南方有天子气,于是东游来压制他。刘邦逃亡到芒砀山泽岩石之间藏起来,后来刘邦斩蛇起义,才有了后来的和项羽的楚汉之争。

甄士隐是哪个时期的人(甄士隐的真实身份竟然是一位皇帝)(5)

刘邦斩白蛇

刘邦斩蛇起义的故事,恰恰在《红楼梦》中有所介绍。

第清虚观打醮,点了三出戏,其中一首是《斩白蛇》。原文如下:

这里贾母与众人上了楼,在正面楼上归坐。凤姐等占了东楼。众丫头等在西楼,轮流伺候。贾珍一时来回:“神前拈了戏,头一本《白蛇记》。”贾母问:“《白蛇记》是什么故事?”贾珍道:“是汉高祖斩蛇方起首的故事。第二本是《满床笏》。”贾母笑道:“这倒是第二本上?也罢了。神佛要这样,也只得罢了。”又问第三本,贾珍道:“第三本是《南柯梦》。”贾母听了便不言语。

《红楼梦》是一部善于伏谶的奇书,谶语遍布书中,形式复杂多样,有诗谶、图谶、令谶、谜谶等。其戏曲也是谶语的一种形式,脂砚斋明确指出,元春省亲时点的四出戏都各具意义。

清虚观打醮专门让贾珍介绍了《白蛇记》的剧情,意味着这出戏的寓意更加重要。

甄士隐是哪个时期的人(甄士隐的真实身份竟然是一位皇帝)(6)

清虚观打醮

刘邦潜藏“东南”,斩白蛇起义,最终推翻秦朝,建立汉朝。

“当日地陷东南”与其说交代的是地理位置,不如说交代的是天时。不过作者只轻轻一点带过,接着进一步交代地域,是为了隐讳“争储”敏感之事。

2、姑苏是帝都:

在春秋的时候,姑苏就曾经是吴国的国都。

公元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年号黄龙,是年为元年,成为三国时代吴国的开国皇帝了。

3、阊门是天门、是帝都之门

阊门又称阊阖门,是姑苏城的八座城门之一。

“阊”字,《说文解字》的注解是西方。

“阊阖”一词,语出《楚辞•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指上古神话中的天上宫殿的大门。

“阊门”出自《吴越春秋》:“立阊门者,以象天门,通阊阖风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要在(姑苏城)西面处建立一座城门,和天上的天门一模一样,可以承接来自天上吹来的风,这样就可以得到天神的照应和保佑,从而可以打败西面的敌人楚国。

“阊门”本意是帝都的城门,可是《红楼梦》中说的是“有曰阊门者”。

这意味着把地点进行了压缩,一个帝都如果集中用一个城来代表,显而易见,这座城就是皇城,是皇宫,好比北京城里的紫禁城。

甄士隐是哪个时期的人(甄士隐的真实身份竟然是一位皇帝)(7)

甄士隐家和葫芦庙都是皇宫的一部分。皇宫分为两部分,内庭和外庭或者说朝廷和后宫。

朝廷是皇帝办公、聚集文武百官开朝议政的地方;后宫则是皇帝生活区,是皇帝和众妃嫔的世界,正是天下一等富贵风流之地。

庙堂在古代并非仅仅指庙宇,而常常代指朝廷,是皇帝接受朝见、议论政事的殿堂。

《晚清侍卫追忆录》中说,“紫禁城就是一座齐全的寺庙,是满处皆神灵、遍地圣佛祖宗、处处须虔诚的地方。”

甄士隐是哪个时期的人(甄士隐的真实身份竟然是一位皇帝)(8)

作者通过这三个典故,明确告诉我们,他写的就是皇宫内部的事情。

如此类比,葫芦庙比喻朝廷,甄士隐家比喻皇帝后宫;甄士隐的身份自然就是皇帝

封建时期皇帝多了去了,甄士隐影射的是哪一位?看看脂砚斋怎么说。

第一回书中写道:

因这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

此处甲戍本有一条侧批:

【甲戌侧批:自是羲皇上人,便可作是书之朝代年纪矣。】

甄士隐是哪个时期的人(甄士隐的真实身份竟然是一位皇帝)(9)

批书人说得真是轻巧,我们几百年来都无法破解的谜题,他老人家说“自是羲皇上人”几个字就能搞定。

既然他这么说了,那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羲皇上人”的秘密。

“羲皇上人”意思是伏羲氏以前的人,即太古时的人;比喻无忧无虑,生活闲适的人。

这个解释无非说甄士隐心性淡泊、无心名利,生活悠闲舒适,自古以来,这样的清高人士大有人在,这怎么就能推断出朝代纪年来了?

不要着急,先看看羲皇是谁?

羲皇,指古帝王伏羲氏。有传说中记载,伏羲和女娲本是兄妹,后来结为夫妇,繁衍后代。

闻一多在《伏羲考》中,考证了伏羲氏是以葫芦为族称的民族,伏羲、女娲,皆看作是葫芦的化身。

甄士隐是哪个时期的人(甄士隐的真实身份竟然是一位皇帝)(10)

这么一来,“羲皇”竟然和葫芦庙、女娲补天都联系上了。甄士隐就是“葫芦庙”影射的朝廷中的“羲皇”;甄士隐的嫡妻姓封,谐音“风”;女娲和伏羲都是风姓。

这些细节真是丝丝入扣,这“羲皇”中还真是信息量十足。可是他究竟影射哪一位皇帝呢?

下面,我们拿出解读《红楼梦》有一个法宝:谐音法。

“羲”通“熙”,“羲皇上人”则是“熙皇上人”,他是清代康熙皇上!

甄士隐是哪个时期的人(甄士隐的真实身份竟然是一位皇帝)(11)

为什么能确定是清朝?因为第二回贾雨村列举前朝名单的时候提到了明朝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等。

所以,当朝时期就是清朝。

谜底揭开了,甄士隐影射的历史原型是康熙皇帝!这部书所记之朝代纪年是从清朝康熙年间切入的。

看到这个简单的推理,也许有人会瞠目结舌,有人会大叫荒唐。

不要急着反对,我们再来看看脂批中特殊的“西”字情结: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中有三个地方提到了“西”字,先看前两处:

1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贾雨村道:

“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从他老宅门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大门前虽冷落无人,隔着围墙一望,里面厅殿楼阁,也还都峥嵘轩峻,就是后一带花园子里面树木山石,也还都有蓊蔚洇润之气,那里象个衰败之家?"

甄士隐是哪个时期的人(甄士隐的真实身份竟然是一位皇帝)(12)

此处甲戍本有两条脂批:

[“后”字何不直用“西”字?]

[恐先生堕泪,故不敢用“西”字。]

这两条批语显然是作书人和批书人的对话,作者怕批书人看到“西”字就会哭,所以用“后”字来代替“西”字。

2、第十三回秦可卿葬礼:

这四十九日,单请一百单八众禅僧在大厅上拜大悲忏,超度前亡后化诸魂,以免亡者之罪;另设一坛于天香楼上......

靖藏本的“天香楼”是“西帆楼”。

靖藏本有眉批:

【何必定用“西”字?读之令人酸鼻! 】

根据以上两处批语,“西帆楼”改作“天香楼”,是因为批书人看到“西”字就要哭;后来作者写到“西”花园的时候,就用“后”字代替了。

甄士隐是哪个时期的人(甄士隐的真实身份竟然是一位皇帝)(13)

作者为什么避讳“西”字?批书人为什么一见“西”字就会鼻酸落泪?

因为“西”谐音“熙”,看到“西”就会想到“康熙”。

可能有人会反对,一个“西”字你说是“熙”,那“王熙凤”这个名字怎么解释?

说到这个名字,意义可不一般。王熙凤被类比贾雨村,二人都是曹操王莽一流,他们是篡权窃国的大盗。“王熙凤”谐音“亡熙凤”,暗喻康熙皇帝死在这个人手中。这个是后话,这里不深入展开。

下面看关于“西”字的第三处脂批:

第二十八回批书人曝光了一个“西堂”,原文如下:

宝玉笑道:“听我说来:如此滥饮,易醉而无味。我先喝一大海,发一新令,有不遵者,连罚十大海,逐出席外与人斟酒。”

甄士隐是哪个时期的人(甄士隐的真实身份竟然是一位皇帝)(14)

庚辰眉批:

【大海饮酒,西堂产九茎灵芝日也,批书至此,宁不悲乎?壬午重阳日。】

甲戌侧批:

【谁曾经过?叹叹!西堂故事。】

庚辰本批书人看到书中写用“大海”饮酒,想起了往事,那是“西堂”生长出九台灵芝的日子。

甲戌本批书人则感叹说,发生在“西堂”的故事,谁经历过呢?

是啊,灵芝本应该长在山上的,谁家厅堂上、屋子里能长出灵芝来?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典故。据《汉书》卷六〈武帝纪〉(元封二年)六月,诏曰:「甘泉宫内中产芝,九茎连叶。上帝博临,不异下房,赐朕弘休。其赦天下,赐云阳都百户牛酒。」作〈芝房之歌〉。

甘泉宫内长了仙草灵芝,汉武帝一高兴,大赦天下,还专门创作了《芝房之歌》。

甄士隐是哪个时期的人(甄士隐的真实身份竟然是一位皇帝)(15)

汉武帝

一个灵芝草居然引发皇帝这么大动静,这是因为朝廷上把这种事看作一种“祥瑞”事件。这是皇帝治国有方、上天赐福的征兆。所以皇帝颁发旨意,普天同庆。

有许多皇帝喜欢祥瑞,皇上有所好,自然就有人投其所好。

“西堂”也长出了九茎灵芝,谁曾经过?只有皇帝经过。九茎灵芝也未必真是长出来的,有可能是有人为了讨皇帝欢心刻意制造的。

批书人笔下的“西堂”类比汉武帝的甘泉宫,一定是皇帝的某个宫殿。

“西”谐音“熙”,暗指康熙皇帝,那么“西堂”就是康熙皇帝的宫室。看来,他当政时期,也出现了“九茎灵芝”的祥瑞,并且因此庆贺,竟然用“大海”喝酒了。

总之,通过《红楼梦》原文和脂批的解析,我们得出重磅结论:

甄士隐影射的历史原型是康熙皇帝。

剧透:

康熙皇帝晚年沸沸扬扬的废太子事件惹人注目;康熙皇帝驾崩以及雍正皇帝登基都存在疑点。这些清史上的模糊不清的重大事件,都在《红楼梦》中可见一斑。

《红楼梦》大旨谈情,就是“大旨谈清”。

这部稗官野史隐写了清朝正史中销毁隐匿的某些敏感大事件,这些事件的真相被隐去,假话被作为真相记录在史书上。

张廷玉为什么仅仅靠编纂《康熙实录》就配享太庙了?乾隆皇帝又为什么要取消他这一资格?

欲知其中奥妙,请关注青溪话红楼。

甄士隐是哪个时期的人(甄士隐的真实身份竟然是一位皇帝)(16)

原创不易,感谢关注,青溪邀您共话红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