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的病因及简易处理(鼻出血的原因和诊治)(1)

鼻出血不论何因,凡血液从鼻腔黏膜流出,均称为鼻出血,又称鼻衄,为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疾病。由于鼻出血是许多局部或全身疾病的症状之一,因此有人将其作为一个症状,或称为症状性或继发性鼻出血。

鼻腔黏膜血管较表浅,尤以鼻中隔黏膜下组织较薄,血管一旦受损,不易收缩至黏膜下层,因而即使是轻微的损伤也会引起较多的出血。出血部位因年龄而异,儿童和青年多在鼻中隔前下方的Litter区;中年以后,鼻顶和下鼻道后端,近鼻咽处也易出血。

主诉

患者常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鼻腔出血,或自口中吐血。

诊断

(一)临床表现

一般多为单侧出血,但也可为两侧性,可反复间歇或持续出血,血液可从前鼻孔流出,亦可自后鼻孔流入咽部。

(二)辅助检查

对于出血严重而来诊紧急的鼻出血患者,常不允许在止血前做详细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而需采取以下诊断步骤。

1.询问简要病史出血严重者就诊时往往两侧鼻孔皆有血液流出,需通过询问病史了解首先出血的一侧,多数即为出血侧鼻腔,以便立即着手止血。同时,对既往主要的相关疾病如高血压、血液病、肿瘤等,以及此次发病的可能原因如外伤等病史进行简要询问,以便在止血时做到心中有数。

2.鼻内镜检查一般应先清除鼻腔内凝血块,用地麻棉片收敛止血,待出血缓解后再检查,至少要判明大致的出血部位。根据临床实践经验,以下为易出血的常见部位。确定出血部位,及时采取有效止血方法。

(1)鼻中隔前下方:为青少年最易出血的部位。因该处鼻黏膜浅层有来自筛前动脉、鼻腭动脉和上唇动脉的鼻中隔支等血管吻合形成的血管网,且易受外伤及干燥空气和尘埃刺激,黏膜菲薄,黏膜下组织少,受伤时无可退让,故易发生血管破裂出血。

(2)鼻中隔前端底部:若该处有搏动性出血,可用手指压迫该侧上唇,如可使出血停止或减少,多为上唇动脉鼻中隔支破裂出血。

鼻出血的病因及简易处理(鼻出血的原因和诊治)(2)

(3)鼻腔顶部:如血液自鼻腔顶部下流,提示出血来自筛动脉。多见于头颅外伤致筛窦骨折,引起走行于筛窦气房中的筛前、后动脉破裂的结果。

但如于头部外伤后数日或数月,突然发生严重鼻出血,要警惕颅中窝骨折致颈内动脉破裂形成假性动脉瘤的可能性。此时需注意有无以下诊断依据:视力减退或失明;动眼神经麻痹表现;颅内血管杂音;必要时行颅内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影。

(4)鼻腔后部:多见于老年人。出血源于鼻腔后部、下鼻道后部近下鼻甲后端的鼻鼻咽静脉丛。

治疗要点1.全身治疗如有血容量不足应立即纠正。通常给予生理盐水或林格液,但当失血量大于30%或者持续性失血速度大于每分钟100ml,应考虑输血。患者宜半坐位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高热量饮食,避免用力及情绪激动,给予抗生素、维生素及止血药物。

2.局部止血(1)烧灼法:适用于反复鼻出血且能找到明确出血点者。但对于动脉性出血无效。常用方法有化学烧灼、电烧灼、激光烧灼、射频烧灼、微波烧灼等。

(2)前鼻孔填塞:适用于烧灼法无法控制的较剧烈的活动性出血。少数出血部位不明者亦可使用本法。

(3)后鼻孔填塞:正确的前鼻孔填塞术后仍有持续性鼻出血或鼻内镜下烧灼术无效的鼻腔后部出血者,须行后鼻孔填塞。后鼻孔填塞不宜超过5日,个别可7日,但需使用碘仿纱条。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对老年或伴有心肺疾病者需住院治疗。注意监测生命体征,吸氧,对伴有心肺疾病者,应注意有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可能。

(4)血管结扎术:仅在各种填塞无效的动脉性出血时使用,但必须准确判断出血来源。有颈外动脉结扎术、筛动脉结扎术、上颌动脉结扎术等。

  (5)动脉栓塞术:应用于各种填塞无效的难治性鼻出血。是一种高效的止血方法,但亦有偏瘫、失语、血供区域组织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鼻出血的病因及简易处理(鼻出血的原因和诊治)(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