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哪一天正式开始(嗷呜一声虎年已至)(1)

清代杨家埠年画《镇宅神虎》。

虎者,山兽之君也

它隐伏在黑暗中,身上纵横斑驳的条纹与恣意生长的荒草合为一体,犹如月光下沉静的隐形衣,包裹着雄健的力量,时刻等待着一跃而起,扑向窥伺多时的猎物。然而,在阳光之下,它却悠哉而威严地在自己的领土上踱步,脚下厚厚的肉垫踩在地上寂然无声,身上华丽的皮毛鲜明而生动,金色与黑色相间仿佛阳光与黑夜进行着和谐的缠斗。

力量与沉静,雄健与狡诈,虎带给人类的印象正是这样一种强大的野兽。它是地球上现存最强大的肉食生物,高踞食物链的顶端,俯瞰下方足以作为自己食料的芸芸众生。它高贵而凶暴,是顶级的猎手,尖爪利齿足以一击致命,尤其是它额头上纵横的纹样,被曲解为耀眼的“王”字,更让它百兽之王得到了人类的认证。所谓“虎者,山兽之君也”。

虎年哪一天正式开始(嗷呜一声虎年已至)(2)

孟加拉虎,加尔各答画家绘于1820年左右。黑斯廷图集(黑斯廷侯爵及夫人收藏,孟加拉,1813年-1823年)

单单是虎的吼声就足以震慑万物。中国古人相信,“虎”字的发音就来自于它的吼叫,“虎,象其声也”。虎的吼声确实令人震悚。17世纪博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描述虎的吼叫“声吼如雷,风从而生,百兽震恐”。与他同时的文士谢肇淛则亲耳聆听过虎的吼叫,他在黄山雪峰,常常能听到虎的吼声, “虎据地一吼,屋瓦皆震”。一次在黄山近旁,坐客数人,杯中刚刚斟满佳酿美酒,山中传来的一声虎啸顿时撞碎了欢筵酒酣的气氛, “虓然之声如在左右,酒无不倾几上者。”

毋庸置疑,虎是主宰与支配的力量的象征。《诗经》中称赞勇武之士为“矫矫虎臣”,《尚书》中炫耀武王军力有“虎贲三百”,三国蜀汉的五位英雄被誉为“五虎上将”。五代豪杰晋王李克用梦猛虎入账,果然收获了一名勇将安敬思。用兵符契被铸造成虎形,名 曰“虎符”,将帅的营帐被称为“虎帐”。虎的威名如此远扬, 以至于在从未有虎栖息的古代日本,人们也会用虎来比喻猛士英雄。丰臣秀吉麾下的勇士加藤清正,便被赞为“千里一跳虎之助”。

虎年哪一天正式开始(嗷呜一声虎年已至)(3)

战国时代的铜虎符。

虎的雄健威猛名声在外,人类也借虎的威名来夸耀自己。但又有多少人真的敢面对面直视老虎的双眸?当然,隔着牢笼去欣赏已经卸去威势、被鞭挞电棍驯服的老虎不在其中,因为它早已失去了虎的凛凛威风,只堪称之为一种体型巨大的猫科动物而已。或许有人曾在暗夜的山林中看到那如同鬼火一般漂浮在草丛间灼然的存在。所以才留下了如是的记载:“凡虎夜视,一目放光,一目看物”。然而这简短的记述,似乎正证明了人类无法直视着自然界中最强大的存在,因此只能匆匆掠过,编造出诸如虎的眼光落在地下,化作琥珀的不经奇谈。

然而,即使无法直视这强大的存在,也可以想象它充满力量的双眸。只要将内心中最原始对光明的渴望与对黑暗的恐惧聚拢一起,便能想象出那令人敬畏又着迷的虎的双眸:

老虎!老虎!灼灼烁光!

似暗夜林间火焰的莹煌。

在哪个遥远的深渊或天堂,

能有如你双眼的熊熊火光?

虎头帽,蕴藏其中的勇武之气

没人会害怕直视小孩的虎头帽。五色丝线在金黄色的布料上绣出老虎的耳朵、獠牙与双眼,毫无疑问,双眼睁得如此溜圆,定然是充满了怒气。它额头上的“ 王”字也佐证了它百兽之王的高贵身份。但无论它如何吹胡子瞪眼睛,作出种种怒态。它给人的第一印象只是为小孩圆嘟嘟的小脸更添了几分俏皮。

“虎头帽”让小孩看起来“ 虎头虎脑”。但很少有人意识到虎头帽的来源并不那么可爱,而是充满杀伐戾气。这顶帽子第一次出现在记载中,是关于一场突袭血战。479年的初冬九月,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亲征南阳,南阳太守房伯玉拒绝劝降,派遣了一队头戴虎头帽,身穿斑斓虎皮衣的士兵埋伏在南阳城东南隅桥沟中,待到拓跋宏人马抵达时,突然冲出。可想而知,当一群虎头虎身的士兵执刀拿枪突然出现在面前时,给敌军造成何等恐慌。这次突袭相当成功,拓跋宏人马俱惊,不得不暂时撤退。虎头帽也被写入《南齐书·魏虏传》中,因此留名史册。

尽管这是虎头帽首度横空出世,但却并非昙花一现。吐鲁番石窟出土的彩色绢画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幅头戴虎头帽的人物画像,被认为是佛教中的护法神乾达婆。甘肃榆林窟的壁画中,也出现了身披虎皮、头戴虎头帽的护法金刚形象。沿着这条路线一直向东,在陕西唐太宗昭陵陪葬的尉迟敬德墓中,同样发现了一具彩绘武士俑,同样头戴虎头帽。

虎年哪一天正式开始(嗷呜一声虎年已至)(4)

唐昭陵陪葬墓出土的虎头帽武士像。

图像史家邢义田在研究了这些虎头帽图像之后,认为这些护法神与武士头戴的虎头帽,原本应该是狮头。它来源于古希腊英雄赫拉克勒斯的传说。据说赫拉克勒斯在杀死了雄狮后,将狮皮披在身上在,作为勇武凯旋的象征。身披狮皮、头戴狮头的赫拉克勒斯也因此在古典世界被奉为权力与荣耀的象征。从声名远扬的征服者亚历山大大帝,到臭名昭著的罗马帝国暴君康茂德,都曾塑造过自己身披狮皮形象的塑像,以炫耀武力威权。这一形象一路向东,传播到尚未见过几头真狮子的中国,自然也就因地制宜,变成了虎头帽。但蕴含其中的勇武之气,却未曾改变。只是东方的猛虎替换了西方的狮子。仅此而已。

虎年哪一天正式开始(嗷呜一声虎年已至)(5)

詹姆斯·沃德《虎与狮》,大英博物馆藏。

但图像的种子一路传播,在不同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虽然结出的果实携带着共同的基因,但本土却同样会因地制宜进行改造,赋予它更多的含义。如果说狮子在西方是勇武的象征,那么东方的虎就更增添了神性。所谓“虎者,阳物,百兽之长,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虎是能吞噬邪恶鬼魅的神兽。这也是为何头戴虎头帽的武士会被放置在唐代墓穴中的原因,虽然这多少带有些讽刺性——因为出土虎头帽武士俑的墓葬主人尉迟敬德,自身在后世就被奉为能驱逐鬼魅妖魔的门神。另一个矛盾之处是,在古人的心目中,墓葬本就是鬼的居所,放置这些吞噬鬼魅的虎头帽武士, 难道就不担心误伤自己吗?

但就像人类会将听到吼声都会战栗恐惧的老虎做成图像给自己壮胆一样,矛盾的不是老虎,而是人类自己。当然,人类塑造虎的意象的矛盾之处,还不止于此。

神兽之虎,力量之源

虎纵使作为神兽,也与世间其他生灵别无二致,也分雌雄。但就像前面所述那样,“虎者,阳物”——人类却一厢情愿地将虎视为男性与阳刚的象征。印度教的创世主神湿婆又被称为兽主,祂身披虎皮,象征着无上神威,具有无坚不摧的毁灭之力。印度拉贾斯坦人在吹嘘男子气概时,会自诩为“两条腿的老虎”。在中国道教构建的宇宙-人体观中,山中白虎与海中青龙象征着阳与阴的两种极端对抗的力量。通晓龙虎阴阳之道,是凡人突破肉身,飞升成仙的关键。六朝时代伪托道教始祖张道陵撰著《黄书》即记载“开命门,抱真人,龙虎戏,三五七九,天罗地网”,以龙虎为喻,教导信徒修道秘要。

虎年哪一天正式开始(嗷呜一声虎年已至)(6)

明刊本《性命圭旨》中的《龙虎交媾图》。

16世纪流传甚广的道教书籍《性命圭旨》,则将龙虎交媾视为凡俗修仙必经之道,象征着阳刚之气的白面郎君身跨白虎,与象征阴性之气的青衣女子骑乘青龙,一同将阴阳精气摄入丹鼎之中,化作不老仙方:

虎在西兮龙在东,东龙西虎各争雄。

若解相吞归一处,神仙顷刻不劳功。

虎雄健阳刚之气,可以成为凡人脱俗成仙的凭借,也自然具有化生万物的伟力。想象世间万物乃是来自于一股像虎一样强大力量的运作,这多少能让诞生于世间的万物,特别是自诩万物之灵的人类倍感自豪。对虎的崇拜随着虎的足印,遍布整个南亚次大陆和太平洋岛屿之间。马来半岛的塞诺人将虎奉为图腾,塞芒族人则相信酋长为虎所化,死后也会化身为虎。中国云南彝族自视为虎的族人,自称“罗罗”,即“虎族”,16世纪文士陈继儒的笔记《虎芸》中同样也认为彝族人 “老则化为虎”。每年春节时分,彝族都要举行祭虎仪式,化装为虎,跳虎舞过节。彝族的创世史诗《梅葛》中,虎创造了世间万物:

远古时代没有天,远古时代没有地。

哪个来造天?哪个来造地?

虎眼莫要分,左眼作太阳,右眼作月亮。

虎须莫要分,虎须作阳光。

虎牙莫要分,虎牙作星星。

虎油莫要分,虎油作云彩。

虎气莫要分,虎气成雾气。

虎心莫要分,虎心作天心地胆。

彝族对虎的赞颂,也是对自然伟力的尊崇,因为这世上再难找到比虎更具威力,更令人慑服的山林猛兽了。毋庸置疑,虎的存在,本身就是自然彰显自己强健力量的造物。尽管这些事例足以让人相信,人类对虎尊崇有加,但仔细忖思,便会发现,人类所挚爱的,并非虎本身,而是它所蕴藏的力量。当虎的力量被人类运乎掌中时,虎便是值得尊崇的力量之源。而当虎的力量对人类构成威胁,那么虎就成为了人类的死敌。

人与虎,相生相离

彝族的创世神话中,虎是人类的先祖,人也愿意与虎相生相伴,为之歌,为之舞。印度那伽人的创世神话却提供了人与虎的另一个版本。在这个故事中,万物始祖是一条古穿山甲,她在幽深的地穴中诞育了两个孩子:人与虎。

虎年哪一天正式开始(嗷呜一声虎年已至)(7)

彝族的虎头面具。

人与虎两兄弟走出地穴,来到大地。人类很快占据了平原,并且在此建筑房屋,创造属于人类的文明。而虎则进入茂密的山林之中,那里是属于兽类的所在。但人类对土地的欲望无休无止,终于,他的双眼看中了兄弟居住的山林。于是,他进入丛林,向自己的兄弟发出挑战。虎有着自然赋予它的力量与爪牙, 而人类却有着计谋与工具。终于有一天,人类使用计谋骗虎过河,趁机用毒镖射杀了自己的兄弟。

人类为了自己的贪欲而残杀虎,霸占了虎所栖居的山林。这个神话传说固然将人类表现得诡诈多端,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人与虎的故事,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人类对虎的杀戮,贯穿于人类文明演进的过程之中。《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故事已然脍炙人口。《西游记》开场不久,就有一名猎户用钢叉刺穿了老虎的心肝,并且要把烹煮好的老虎肉奉献给玄奘食用。后来成了玄奘徒弟的孙悟空也照头一棒打死了一只老虎,随后砍下虎头虎爪,剥下虎皮,做成了他标配穿戴虎皮裙。

虎年哪一天正式开始(嗷呜一声虎年已至)(8)

刘继卣绘《武松打虎》。

古代中国将打虎奉为英雄有其原因,主要是虎害严重。秦昭襄王时代有一只恶虎,“历四郡,凡害千二百人”。直到明清时期,岭南的虎患仍然惊人,17世纪的来华传教士艾儒略曾听说在粤东一带有两三百头老虎群聚为患,商旅只有纠集一百五十人以上才敢通过。所以打虎者自然被奉为英雄。但如果从虎的角度来看,武松这样的打虎英雄,反倒是入侵者。就在武松打虎的故事盛行于世的16、17世纪的两百年间,岭南地区的人口呈现大幅增长,为了缓解严重的人口压力,人们不断深入岭南地区的山林进行开拓垦殖,采取的手段是粗率的放火烧荒。对人类来说,这可以迅速清整出大片肥沃的土地, 而对虎来说,这是栖息地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一些仔细观察过虎习性的作者,在记载中提及虎会刻意躲避人类的气味与踪迹,尽量不与人类相遇。但面对人类咄咄逼人的攻势,它们被迫与人类迎头撞上,对抗在所难免。猎虎象征人类征服自然,构建文明的伟力。为了让猎虎变得合情合理,人类将虎同样污名化,指控虎是所谓的食人猛兽。20世纪初的《大英百科全书》中关于印度的条目特意引称数据形容印度虎患严重,声称曾有一只性情残暴的老虎在三年内杀死了一百零八人。1869年,一只虎曾经残害127人,导致当地道路绝迹。幸而被一位英国猎人开枪射杀了这只老虎。帝国时代最文采出众的鼓吹者吉卜林在他的童话名作《森林王子》中,特意设计了一个令人蔑视的凶残反派,老虎谢利可汗。它是一个“吃牛的斑纹大虫”。在故事的最后,所谓的森林王子小男孩毛克利,将老虎引进陷阱,让它被牛群活活踩死 。随后,他亲手剥下虎皮, 穿着这件“花哨的条纹大衣”载歌载舞,就像是印度那伽人创世神话的20世纪翻版。

虎年哪一天正式开始(嗷呜一声虎年已至)(9)

迪士尼动画长片《森林王子》(1967)剧照。该片改编自吉卜林的同名小说《森林王子》。

踩在虎皮上载歌载舞,是人类炫耀文明战胜了野蛮。但就像帕特里克·汉里所指出的那样, “丛林中本无野兽,只有被人类逼得野蛮的动物 ”。虎亦复如是,它本是创世神话中人类的兄弟,就像人类文明与自然界本身。虎的威猛、勇武与力量是自然卓越的作品,但也是人类意志赋予的象征意义。人类敬拜虎,猎杀虎,渴望得到虎的力量,也渴望将它踩在脚下以证明人类的胜利。但人类会发现,最终还是要与这位古老的兄弟握爪揖别,目送它的高贵华丽的背影,隐遁在属于它的山林之中。

作者|李夏恩

编辑|青青子、罗东

校对|刘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