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播出后,好评如潮,这样的效果与成绩,得益于赵冬苓编剧的精彩剧本,得益于王文杰导演的精心执导,也得益于演员的倾心演绎。

杜淳对思远的塑造与演绎,我认为超越了他《南下》这剧前所有的角色,他将思远的质朴,真实,细腻传神地刻画出来,让我们觉得这样的思远,真的曾经在那样如火的年代存在过,奋斗过,生活过,他的经历,他的人生,都是如此的靠近我们,我们与他呼吸相闻,情感相依,痛着他着痛,苦着他着苦,乐着他的乐。

秋寒不与春风渡(南下离恨恰如春草)(1)

有些片断,温习了数遍,放不下,意难忘。一遍又一遍地看,每次都被深刻地打动,每次都为杜淳的表演而悸动。

最难忘是周玉负伤瘫痪后,思远赶去探望,周玉拒绝了思远。曾站在思远面前那个如闲花照水般娴静美好的周玉,一去不复返了,高位截瘫的她怎堪面对自己最爱的思远?周玉让陈部长带思远走,她“真的”不想看见他!

但思远不放弃,他急匆匆几乎是冲进病房,唤了声“周玉”,然后定定地望着周玉,千言万语哽在喉头,欲语未成言。杜淳的声音本来就比较清澈,这一声呼唤,急切,忐忑,让人听了柔肠百转。

周玉看着他,眼泪漫了上来,“你怎么还在这里,你怎么还不走?”此时,主题音乐轻柔响起,思远轻轻走向周玉,坐到床边,望着她,泪水一点点在他眼眶中凝集,眼神里是疼惜,是愧疚,是爱恋,还有些什么,是我说不出的,那眼神那么缠绵,那么疼痛,让人不忍卒视;古人有言情诗说“心有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在此刻,看着杜淳所饰演的思远的眼神,我深刻了理解了这诗所表达的意境。

思远说道:“我爱你啊周玉,什么叫爱,什么叫牵肠挂肚,在你来福建的日子里,我全体会到了!我天天想你,我抑制不住地去想你,我爱你周玉!”这一段坦露心迹的表白,如银瓶乍裂,珠落玉盘,在思远是唯一的一次,内向腼腆的思远,从来对穿花绕树般追逐他,爱恋他的周玉有回应,不主动。而此时的思远,历经情感的磨难,周玉的负伤更让他无法忽视周玉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他要向周玉表明,他对她的爱,如她爱他一般深。杜淳用柔和的嗓音,逐渐加强的语气,字字句句掏自肺腑的念白,把思远对周玉日思夜想欲罢不能的思念表现的淋漓尽致,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此刻的周玉已然动容,但她依然抗拒,思远已经娶妻,隔着蛮不讲理自私自利的玉秀,相爱的两人如何相守?“你别这样说,我已经瘫痪了,再不是以前的周玉了!而且你有玉秀,玉秀离不开你!”

一向冷静温和的思远,几乎是孩子气地喊道:“但我不爱她呀!我不管,我管不了那么多了!我已经错过一回了,这次我再不能放开你的手,我不能没有你!”这是整个南下过程中,思远几乎唯一的一次任性之语,从离开故土,一路南下,经历死生考验,背负战友情,生死恩,把至爱深情搭入报恩歧途,经历多少心灵磨折,情感煎熬的他,此刻真是放纵的像个孩子。

我发现杜淳很会用他的声音演戏,他的声音本就纯净清澈,平日间说话还有种慵懒的华丽,尤其是笑起来的时候,泉水叮咚般,让人听了神清气爽,而每每他用孩子般的语气念白的时候,那样的糯软,带点撒娇般的无赖,让闻者不得不答应他的意愿。这声音的魔力,真是用到了极致。

这个女孩,从他在硝烟迷漫的淮海战场救起的那一刻,与他的人生有了最深刻最温柔的交集,在他母亲去逝的时候,她在一旁默默陪伴,给他慰藉;在他单恋司徒梅的时候,也只是痴痴凝望,黯然神伤;在他为袒护娄振而犯了错误的时候,不离不弃,一直守候。在他选择娶常山之妹玉秀为妻时,她那么受伤那么失望,也不忍苛责,还在祝他幸福。他携玉秀回到上海,与她在同一办公室工作,他看到她的清冷憔悴,看到她的渡日如年,但她依然不曾对他说一句重话,依然关心他,帮助他,爱护他。她的美好青春,绝美笑靥都只给了他。

她不得不离开上海,远赴福建,临走前她向他告别,她看着他的眼神,似水柔情,如茧缠绵;她留给他的信,字里行间的哀伤绝望,直如重锤砸在他的心头,使他忍不住夺眶而出的泪水几乎要哭出声来,周玉给了他最完整最无私的爱,他却因为自己的选择伤害了她。他曾许诺周玉,在眼睛失明坠入黑暗的时候,他会一直在她身边陪伴,他食言了,是他把她推入到没有幸福的黑暗中去。如今,已经负伤再难欢颜的周玉,他如何能放手?

思远焦急地看着周玉,唯恐她不肯答应自己;等不及周玉的回答,他紧紧紧紧地抱住周玉,像是要将她揉碎在自己怀中,他将头伏在周玉的肩膀上,急切地说“答应我,我回去办好手续就来接你,我们再也不分开了,答应我!”

他语气中的焦灼与恳求,他伏在周玉肩上的头颅的重量,他抱的那么紧的手臂,使得周玉颤动了,她是多么多么地爱他呀!如果她不答应,她相信思远会崩溃的,此刻,不是思远在怜悯她,也不是在施舍爱,他真的需要她,她怎会不了解思远内心的苦闷和纠结,怎会读不懂他眼底眉梢的寂寞和忧伤,怎会无视他面对自己时的愧疚与懊悔。周玉终于回抱了思远,她哽咽地回答“ 我等你!”周玉的两只手紧紧地抓住思远的肩背,泪水如雨而落。

思远如释重负,他闭上眼睛,泪水濡湿了周玉的衣服。他,终于找回了心灵的栖息地,找回了爱的港湾。

我发现此刻的杜淳用了以往角色中不同的拥抱方式,在《敌营十八年》《虎胆雄心》中,江波与三位女性有着复杂的情感纠葛,每每投入他怀抱的女性,都如江水遇到河岸,在他雄浑的胸膛安然依靠,江波尽显男人的硬朗与伟岸。而此刻思远的拥抱,却不是仰起头颅让周玉依靠他,而是将头靠在周玉肩上,很神奇地让瘫痪在床的周玉,在回抱思远的时候,反而像是处于主动的地位,在安慰他。这样一个依赖感很强的拥抱,我不知道是导演的要求还是杜淳自己的处理,但却让观众和周玉都顺利地接纳了他的请求:因为是思远在寻求周玉的爱与回馈,而不是在怜悯、同情、施舍受伤的周玉。

南下中,杜淳抛却直白的表现方式,卸下硬朗的男人风范,用清澈干净的眼神,塑造了年少时稚气可爱的思远;用逐渐有了内容的眼神,塑造了南下过程中,不断犯错,不断成长的思远;用忧伤郁结的眼神,欲语还休的神态,步伐中的沉重迟缓,塑造了婚后饱受情感折磨的思远。这些表演,有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台词或动作去铺垫,只是在思远的一抬首,一回眸或一驻足宁望中展露;杜淳用不温不火的表演,形神合一的刻画,把一个沉稳内敛,俊秀温和,睿智聪慧,笃定坚韧的思远,就这样栩栩如生立在我们面前。

许多观众说,只要一看到思远那张淳朴干净的脸,就不由地想哭。杜淳版的孟思远,就像中国画中的留白,笔画描摹之外的地方,才是最惹人遐想,最让人牵挂的部分。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思远,将会永久地驻足在我心里,在他回眸辽望的时刻,我在这里,我们都在这里!

作者:菊花开时|杜淳粉丝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