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以为在倡导无神论和打击迷信思想的中国,宗教已经没有多少发展空间但曾几何时,突然发现身边皈依宗教的人越来越多,教堂、道观和寺庙也香火日盛,宗教信徒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中不可忽视的群体,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人生信仰精辟句子?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人生信仰精辟句子(论信仰)

人生信仰精辟句子

前言:本以为在倡导无神论和打击迷信思想的中国,宗教已经没有多少发展空间。但曾几何时,突然发现身边皈依宗教的人越来越多,教堂、道观和寺庙也香火日盛,宗教信徒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中不可忽视的群体。

一、宗教是人类信仰的主要对象

何为信仰?信仰包括两层含义,一为信,即相信某种观念为正确;二为仰,是指敬仰、崇拜。信仰不同于基于理性判断的真理性认识。信仰是发自内心的、无条件的信奉。随着科学的发展,现代社会中宗教叙事的权威性不断降低,社会开始推崇替代宗教的各种主义,比如科学主义、共产主义、民族主义等等。但是这些“主义”对个人行为和思想所具有的影响力远低于宗教,实际上它们只是具有现实性的社会理想。因此人们信仰的对象主要还是宗教。

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着太多无法理解的自然和社会现象。而宗教正是在人对世界的困惑探索中产生和逐步发展的。宗教是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解说方式,是信徒对世界的理解方式。

在当今社会,尽管科学越来越发达,但我们却发现仍然有相当数量的人选择信仰宗教。在我国,佛教、基督教、道教这些传统大教都具有为数众多的信徒,其它宗教也都有数量可观的信奉者。在科学日益发达的今天宗教仍然具有相当的影响力,这是一个需要关注的社会现象。

宣扬神明的存在是所有宗教的最根本主张。神在宗教中体现为不同的形式,或是“上帝”,或是“神仙”,或是“圣人”或是“超人”。但这些神的共同特征就是都具有主宰世人和万物的法力。世上到底存在这样的神吗?在推行唯物主义教育的中国,大部分人自然是不相信神的存在的。但从全世界而言,无神论者却是做为少数群体存在的。据统计,现在全世界范围内认为神存在或者说信仰宗教的人口数量远超过无神论者,比例高达87%。即使像牛顿这样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最后因为无法解释天体运动中“宇宙第一推动力”的来源,还是把“第一推动力”归结为神的存在,成为一个基督教徒。所以说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神是否存在”至今仍是一个问题,而且是一个宏大的问题。

宗教与科学不同,也与哲学不同,宗教就是一种无条件的信仰,绝大多数宗教并不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神的存在是不需要确实的证据来证明的,而是基于信徒的自觉信仰,也就是所谓的“信之则有,不信则无”。当然有很多宗教是有系统化的理论和教义的,比如佛教,佛教教义中的四谛、因果、五蕴等教义都具有复杂的逻辑性。以至于论禅成为古今以来大智慧的表现。但是宗教教义的逻辑性并不足以达到科学的严密性和精确性,比如就佛教中的四谛而言,佛教认为众生皆苦,人生是苦海无边,而痛苦的根源就在于人的欲望,解脱痛苦的唯一方法就是信佛,去除七情六欲,最终达到大彻大悟,涅槃成佛。但人生真的像佛教所认为的“完全是苦的”吗?实际上苦只是个人的主观感受,苦本身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就像没有白天就没有黑夜,没有甜也就无所谓苦。人生体验中酸甜苦辣皆有,再困难的情况下也会有快乐,在苦与乐之外还会有平淡,有辛酸。

二、上天崇敬是中国本土的主要信仰

有的人认为,在中国影响最大的宗教都是外来的,如佛教是古印度传入中国,基督教则是西方国家在近代开始传入中国的,中国本土有影响力的宗教只能是道教了。道教为老子和庄子所创,在中华源远流长。道教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人通过修炼可以成仙,修炼的方法一是有崇高的德行,如传说中的关公就是关羽以崇高的品行而得道成仙。二是通过身体修炼、吃仙丹等方式成仙。道教一度在中华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但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于佛教更适合统治阶级的需要,道教在佛道之争逐渐落败而走向衰落,虽然道教在当今社会仍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已经远远达不到普及众生的程度了。所以有人认为,中国没有普及众生的本土宗教。也有学者认为儒家学说就是中国最大的宗教,并称之为儒教。但笔者认为,儒家的宗法理念中尽管也具有一定的宗教性,但这并不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儒学主要是一套人为制订的礼教,是人制订的道德理念。它的核心不在宗教祭祀,而在修身治国,所以儒家主流派重人事轻鬼神,历史上出现过不少主张无神论的儒者就是很好的说明,因此儒学虽对中华社会有着极大的影响,但它本身不是宗教。

那么在中华历史上有没有一种正宗大教作为普遍信仰而为社会上下普遍接受呢?笔者认为是有的,这种宗教就是对天神的信仰!天神也就是“上天”或者“老天爷”。“天啊!”这是很多中国人在遇到大事时会发出的感叹语,这一用语与英语中的“my god!”很相似,但其实二者含义具有本质的不同。中国人普遍说的“天”指的是天空中的“上天”、“天神”、“老天爷”,而西方英语中说得“my god”指的是上帝耶和华,二者是完全不同的。“上天”信仰在中国具有源远流长的影响力,全面浸透到中国的文化和道德之中,“天意”是古今中国都认可的一种神的旨意,“天意不可违”这是绝大多数人在潜意识里认可的信条。古代皇帝自称“天子”,是秉承上天的旨意来统治世界的。祭天大典是古代的一种隆重的皇家仪式;“替天行道”是自古以来造反或者说革命的最有力的宣传口号;“伤天害理、丧尽天良”是人们对道德沦丧的人的最严重的谴责方式。天神信仰中的“天意”指的是上天对人世的指示和安排;“天理、天良”指的都是天神对世俗众人的道德规范;“天谴”“天打雷轰”则是上天对人的惩罚方式。显然,对上天的崇拜和信仰是中华民族的最有影响力的宗教。它是中国客观存在的正宗大教,是不容怀疑的事实,对上天的崇拜不能被认为是世俗迷信,它在中华历史上不仅被民众普遍的信仰,还形成了系统的祭祀礼仪,并为历代官方所尊奉,也为全社会所敬信,其正统地位是无可争议的。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引起当今社会和学者的研究和认可。这种宗教虽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教义,但是“上天”的教义在中华民众的心中却是十分明确的,上天主宰着整个世界,它公平公正、惩恶扬善、抑强扶弱、呵护生命。因此笔者认为,真正影响我国社会的宗教不是佛教、也不是道教,而是我国传统的对“上天”的信仰和崇拜。

三、宗教所具有得积极社会作用

在接受唯物主义教育的中国,宗教被很多人视为迷信,各种宗教也曾被主流意识做为“牛鬼蛇神”而批判。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宗教曾是人类文化的主要载体,是道德的渊源和主要的实施方式。探讨人生意义的哲学虽然在远古已经出现,但哲学真正得到系统的发展却只是近代社会才开始的。而宗教做为人生意义的阐述者和世人行为的规范者却在古代社会就已经系统化和普及化,历经千万年逐步浸入人类的文化和思想观念之中,对人类社会和个人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因此,世界上大多数人的对人生意义的阐释来自于宗教,人类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实施的强制力也来自于宗教。没有了宗教,世界上大多数人都将陷于迷茫之中,社会也将处于礼崩乐坏的险恶局面。不承认任何宗教观念的意识形态会导致宗教的积极作用在社会中的消失,从而影响道德的推行。这也成为很多西方人士攻击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理由。事实上,在推行唯物主义教育的国家,的确曾一定程度地出现了人们价值观迷失和道德败坏的情形。这是因为人们失去了宗教的约束后,无法建立新的信仰体系,只能把追求物质享受做为单纯的人生目的。或许有人说,没有宗教,我们还可以有别的信仰啊!比如信仰共产主义,科学主义、甚至信仰金钱和权力。如前所述,这些现代主义本质上只是一种社会理想,是难以成为信仰的对象的。信仰不仅要解决真理性的问题,还需要解决引导人生方向的问题。而所谓的各种主义只是解决真与伪的问题,并不能说服人们为其献身。就好像说物理规律上重力的存在是真理,但这显然不能成为人的信仰。也有人说钱就是他们的信仰,还有人认为权力是他们的信仰,但是钱或者权力只是一种工具,钱或者权力未必就能带来幸福,有时带来的反而是痛苦。而宗教中的神则是被认为能解决人生终极幸福的问题。只要受到神的庇佑,人就能达到最理想的人生境界。因此宗教做为信仰赋予了人类生活的希望,特别是对处于苦难阶层的普罗众生,宗教起到了重要的精神安慰的作用。

四、科学对宗教的挑战

众所周知,不同的宗教之间以及宗教内部各派别之间往往互相排斥和争斗。但从总体而言,真正对宗教形成严峻挑战的只有科学。科学与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上的宗教不同,科学是以严密的逻辑论证来理解世界,并且通过实践检验的方式证明真理性。科学的发展一度否定了宗教对世界形态的基本解说,对神学的权威形成了极大的威胁,科学不仅以其严密的逻辑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而且以科技对现实生活的重大改变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无神论者。那么科学会是宗教的终结者吗?科学曾经一度朝着这个方向在发展,特别是随着近代科学发现的突飞猛进,越来越多的宗教叙事被科学证伪。一些只能被宗教解说的难题不断地被科学以严密的逻辑和精准的实验所解决。特别是在近代西方,从哥白尼1543年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日心说开始,诞生了布鲁诺、伽利略、开普勒、牛顿等一批著名的科学家。天文和宇宙的科学研究揭开了天空和宇宙的实质,人们发现原来神秘的天空只不过是空空如也,虚无缥缈,那么宗教中的神到底居住在哪里呢?达尔文的进化论证明这个世界是按“适者生存”的规律而自然进化形成的,那么世界还需要“造物主”吗?现代物理和化学科学家则准确揭示了宏观和微观世界的运动和变化规律,那么这个世界还需要一个主宰宇宙的神吗?但正当人们为科学发展的光明前景而欢呼、认为科学即将成为宗教的终结者时,十七世纪的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却宣布自己成为了忠实的基督教徒,他最终相信了神的存在,甘心做为“上帝重视的仆人”。这是一个令人无比惊讶的事件。牛顿虽然揭示了物体运动和力学的基本规律,但却被一个根本问题难倒了:他无法解释物体运动“第一推动力”的来源。“是谁对世界施加了第一推动力,让世界一切物体处于绝对运动之中?”牛顿最终将这第一推动力来源归结于神!恩格斯说“哥白尼在这一时期的开端给神学写了挑战书,牛顿却以关于神的第一推动的假设,结束了这个时期。”于是神学一度重新站了起来,时至今日,除了关于第一推动力的宇宙论观点,神学家和宗教人士还提出目的论和微调论等证明上帝的存在的著名论述。目的论认为宇宙秩序和世界构成超乎寻常的精妙,除了神有目的的设计,无法做出别的合理的解释。而微调论则以关于生命出现条件的科学研究数据为依据,认为自然基本定律(19个常数,如光速、普朗克常数、波尔兹曼常数、重力常数等)发生最轻微的变化,生命也将不可能存在。这个说法被称为“微调宇宙(Fine-Tuned Universe)”,神学家们认为具有这种“微调”能力的只可能是神,无法做出别的解释。

然而,牛顿经典力学的“绝对运动和时空观”真的是运动物理学发展的尽头吗?几十年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出现揭示出了更复杂的物理学运动规律,而以霍金为代表的现代科学家对宇宙黑洞的发现又揭示出更深奥的宇宙奥秘。事实上,科学的发展是无止境的。浩瀚飘渺的宇宙和同样纷繁绝伦的微观时空为人们展现出更叹为观止的世界,而人产生的困惑也是无穷尽的。人们在探索世界的进程中必然会碰到更多的“第一推动力”这样在某个时期无解的难题,也许人类最终不得不用“神”来解释这个世界的本源。但更大的可能是这个世界是可以通过科学来认知的。

牛顿晚年皈依基督教事件为宗教再度确立了权威,“科学的尽头是神学”的说法一度为宗教人士所宣扬。在牛顿的时代,科学没有能够否定神学,但神学否定科学了吗?显然也没有。即使是牛顿本人在成为基督信徒的时候,也没有否定自己的科学观点,牛顿的伟大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正是他成为教徒之后完成的。而千百年来,科学不仅从逻辑上改变人们的世界观,而且用科技的力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现在的教堂、寺庙普遍用上了电灯、电话甚至空调、电脑等科技的产物,宗教人士无法排斥科学产生的成果,无法否定科学对世界的巨大作用。

即便有神的存在,神真的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注着每一个人的命运吗?实际上,我们周边的世界是处于科学规律的统御之下,人类处于的是“科学规律的世界”。神即使存在,其宗旨也只是解决“创造世界”和“第一推动力”这样宏观大义的问题,而绝不是去安排这世界的每一个细节。因此,即使科学的尽头是神学,这个神学中的“神”也与传统宗教中所宣扬的神有本质区别。传统的神是“无处不有、无时不在,无所不能”的。然而“科学尽头的神”则只是解决世界和人类最根本的宏观问题,“他”不会去干预普通世界的运动与变化。在普通世界的领域,是由客观规律来主宰的,而这些客观规律是可以通过科学来认识和把握的。因此“科学尽头的神”不会是过去人们所认为的那种主宰人类命运的神,而是离我们非常遥远、不管人间烟火的神。这个神只是通过客观规律来运行世界,对世界个体的命运毫不关心。这个神更伟大、更冷漠、更抽象、更神秘。这正如人相对于一个巢穴中的蚁群,人对蚂蚁而言显然是神一样的存在。但是正常的人是不会去理解和关注蚁群中某只蚂蚁的生活,不会去干预蚂蚁之间的利害和争斗。蚂蚁之间的利害关系和论理是它们内部解决的事情,对于人而言,让蚂蚁按自己的方式去生存就是最好的安排。那么对于神而言,渺小的个人又怎么会值得神去关注和左右呢?因此科学至少证明了宗教故事中那种无时无刻关注人类个体的神可能是不存在的。直接统治人类的只能是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即便神存在,神的使命也只是创造规律,并将规律做为神统治世界的工具和方式。

五、现代人应具有的信仰

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在现代社会,宗教尽管仍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生命力,但是毕竟不再具有普及众生的影响力,那么做为现代人又应当如何确立自己的信仰呢?

(一)宗教所培育的人的良心应当成为人们的信仰的对象。

首先,宗教在长期的存续过程中,逐渐将教义的要求化于人的潜意识之中,成为人的良心的主要内容。在我国,绝大多数国人已经不再相信“上天”、“老天爷”的存在,但是上天崇拜的宗教的理念早已潜移默化的注入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化为了我们社会化“本能”的一部分。这种宗教人格化、本能化的体现就是形成了人的“良心”。对于中华社会而言,上天崇拜的宗教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对国人的人性起到了全面的塑造作用。宗教信仰早已通过基因和遗传转化为人的本能性的认识,是对人起到再造作用的文化基因。这种塑造的最直观的结果就是形成了人性的根本----良心,“人命关天、同情弱者、感恩、守信、公平”这些基本的内心理念就是整个社会普适化的良心,这些理念即使不进行系统的教育,也能为每个个体所认可,原因就在于这些理念已经做为本能化为了基本人性。“人之初,性本善,”这种性本善的根源是什么?大多数动物往往是性本恶的,因为动物没有文化的传承,而人则是除了生物性的本能以外,在人的基因中就已经传承了宗教和文化的因素,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并非是一张白纸,而是已经通过遗传和基因接受了宗教和文化的影响,这就是性本善的根源。所以说,几千年的上天崇拜的宗教已经化为了人们本能的一部分,是人社会性的本能,是人们所无法抗拒和违背的人性的最核心部分。即便是一个恶贯满盈的坏人,他也始终无法消除良心对他自己的影响。其二、宗教信仰并非完全表现为理性的笃信,潜意识中的信仰和敬畏也具有强大的力量。现实中,即使一个彻底的无神论者在杀人行凶之后往往也会感到惶恐不安,唯恐遭到天谴,这就是潜意识中的宗教影响力。我们往往在面临重大事件时,会有不自觉的祈祷心态;人们碰到重大冤情的时候,往往会感叹上天不公,等等,都是这种宗教影响力的体现。事实上,即使是在西方国家的众多基督信徒之中,真正笃信上帝存在的人也只是少数,大部分人是处于似信非信的状态,但他们已经把信仰做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思想内容,把祷告做为一种习惯和心灵慰藉的方式。而我们中华后人也一样,即使人们早已从理性上不相信“上天”的存在,但仍然会把对上天的敬畏和尊崇置于内心。

因此,做为中华后人的我们一直信仰和敬畏着代表着公平公正、惩恶扬善、普惠苍生的上天,而基督教、佛教等传统大教所宣导的仁爱、善良等宗教理念也形成了被普遍认可的价值观。这些千百年来宗教所塑造的人性的根本---良心,应当成为现代人的信仰的对象。

(二)信神不求神,求神不如求己。

如前所述,神即使存在,也只会是做为造物主在创造世界这样的宏观大义中存在,绝不是个人所能接触和沟通的。所以人根本无需去追寻神的踪迹,人按神所创造世界的规律和规则去生活就可以了。从这个意义上说,“神存在与否”以及“神在哪里”对普通人而言并没有实在的意义。那是科学家和哲学家或者神学家去探求的事情。就好比在中国古代,祭天敬地那是皇家的事情,老百姓是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去与上天沟通的。

人类社会做为宇宙世界的一部分,是受物理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所支配的,这种规律在生活中体现为更具体的社会规则。遵从和把握规则才是人追求生活幸福的途径。主宰这个世界的可能是神,但主宰个体命运的不是神,而是这个世界的规律和这个社会的规则。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信徒通过虔诚的祷告或参拜来表达自己对神的崇拜、获取心灵的慰藉,这做为一种信仰方式并无不妥,但有的人把生活的希望都寄托在神的恩赐上,则往往是虚空一场,还有的人则是想通过拜佛烧香来换取神灵的回馈,这种“利益交换式”的敬神方式其实是可笑的。首先,神即使存在,也只是会解决创造世界和实行第一推动力那样的宏观大问题,绝不会去关注一个微小个体的利害,更不会接受“香火”这种贿赂式的个体请求。其二、神即使存在,对普通人而言也是飘渺和遥远的。神的职责是维护这世界的根本规律和规则,那种想越过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去祈求神给予关照的做法显然是徒劳的。所以说即使这个世界真有神的存在,对个体的人而言也是没有任何影响的。做为个人只有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才能求得更好的生活。

六、结语

宗教是人类不可忽视的文化形态,在现代社会,信仰神明不等于要全身心的依赖神明,无神论者也不应全盘否定宗教文化,传统宗教形成的人类良心做为普适的价值观,仍然应是人们信仰的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