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如一弯新月环绕着嘉定老城区的菊园新区,成立于1997年,占地面积18.61平方公里,目前实有人口超12万,其中本市户籍人口7.11万。地域面积不大、人口结构复杂的菊园新区,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社区治理中的共性问题。如何才能更好地解题、答题、破题,创造更加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需要各方力量开动脑筋、积极参与。
“书记论坛”作为菊园新区打造的党建与文化工作的融合型平台项目——“我嘉直播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22年7月启动至今,已连续举办3期。论坛聚焦社会热点、经济发展、基层自治、群众文化等主题,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居委负责人、行业专家、普通居民等走进演播室集体“开麦发声”,通过线下零距离交流与线上新媒体传播相结合的方式,分享社区治理的好经验、好做法,传递百姓需求,推动实际问题有效解决。
“搬只小板凳”唠家常、听诉求社区微改造是社区治理的热门话题,但想要真正把服务群众的好事办好,有很多路要走。在日前举行的一场“书记论坛”活动中,社区自治负责人、党支部书记、区政协委员、设计院专家和居民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怎样更好地把全过程人民民主、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有效融入到社区微更新、微改造、微建设中。
“邀请居民召开社区联席会议,共商共议网格内各类事务,确保‘有事大家商议、问题大家解决,小事不出块、大事不出社区’。”菊园新区管委会社区自治办负责人薄燕飞从微改造启动前的征询意见角度谈到。“这几年社区微改造比较普遍,很好地满足了市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美中不足的是资金缺口比较大,僧多粥少。每年申报立项的社区比较多,但不少社区微改造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嘉定区政协委员、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石沂波表示,微改造也有难念的经。“要把原有不足的设计、功能、实用性与景观重新结合,才能更符合居民的实际需求。”上海江南建筑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综合五所所长徐晓峰从设计专业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论坛中,发言者没有一味“唱高调”,更没有“互吹互捧”,而是“酸甜苦辣”皆有之。针对微改造过程中产生的不同问题逐一阐述观点、发表意见、指出不足,讨论和分享的内容涉及微改造的前期调研、设计谋划、项目落地、使用效果等多个环节。
邵洁是嘉莱社区党支部书记,负责练祁佳城星怡苑70弄、176弄、555弄3个动迁小区的社区工作,涵盖2259户,常住人口4000余人。以练祁佳城星怡苑70弄小区为例,为了尽快熟悉小区情况,了解居民的真实想法和实际需求,邵洁在发言时说,曾经和小伙伴一起搬着小板凳每天坐在小区垃圾点位旁,等着和居民们聊天、唠家常。久而久之,她收集到了不少居民的真实声音:中心广场荒废掉可惜了;小区里坐的地方都没有,没地方聊天不热闹;地砖太滑根本不敢走上去,尤其是下雨天……真实的民意反映上来后,微改造便有了抓手。
从2018年起,菊园新区就瞄准小区内闲置、老化或损坏的公共资源,重新加以设计、翻新、改造,使其能够满足社区居民的各种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截至2021年底,菊园新区已陆续完成社区微改造项目23个,共投入资金约516万元。这些微改造项目的建成,一方面让受益社区旧貌焕新颜,另一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社区治理经验。
“首先是建立社区议事协商机制,之后规划愿景形成社区焦点核心议题,再共商共决实施社区改造方案,最后通过党建引领共同缔造社区愿景家园。”社区自治办负责人薄燕飞在分享“独家秘籍”时说,来参加“书记论坛”也是希望倾听更多声音,更科学地发力,以最小的代价打造居民发自内心喜爱的“理想之家”。
“难题”不“难”靠什么由于交通便利、整体环境优美、房租较便宜等原因,在菊园新区的众多小区年轻租客居多,居住不满半年的短租客占比非常高。短租意味着流动性大,今天来明天走的“过客”心态,让这群年轻人对社区缺乏认同感。帮助“沪漂者”更好地融入社区,这是公认的“难题”,也是“书记论坛”想找寻的答案。2019年5月成立的嘉筱社区,辖区内有宝菊清水园、胜悦嘉苑东苑和西苑3个动迁小区,共38栋高层居民楼,总户数2721户,实有人口近7000人。由于地理位置优越,步行至轨交11号线嘉定西站只需5-10分钟,出租房又多为合租性质,因此吸引了不少年轻租客在此租房。“小区既有外来年轻人的问题,又叠加了老龄化、农民市民化的问题,如何将这几类截然不同的群体实现有效融合,确实考验我们基层工作人员的智慧。”嘉筱社区党支部书记罗晓华在论坛上毫不避讳地表示,居民多、身份杂、工作难、诉求高,管理上千头万绪,真有点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不过,在区委组织部和菊园新区党工委的指导下,罗晓华和她的团队做了新的尝试。在破解难题的过程中,嘉筱社区首先得到了上海大学专家团队的支持,分别邀请租客代表、二房东代表、商铺代表等开展深度访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问题清单”“需求清单”和“服务清单”。其次,还要引导短租客深度融入楼组微治理,邀请他们担任志愿者等,帮助他们熟悉环境、信任邻里。“以竹笛路388弄宝菊清水园小区儿童游乐场的改造方案为例,就邀请居民代表和租客代表前往施工现场查看,在听取他们的意见后,对方案进行相应调整,尽最大可能满足各个层面的需求。”罗晓华说。
嘉筱社区的实践探索还成功入选了市委组织部2022年启动的“美好社区先锋行动”项目,成为全市16个具有代表性的项目之一。嘉定区委组织部社工委副书记宁敏峰在发言时用3个“一”概括了该项目的成功之道:一把“破题应需”的钥匙、聚起了一帮人、打开了一扇门。成功的社区治理要培育一个良好的治理生态,要有一个网格治理体系,要不断体现治理效能。宁敏峰透露,今年全区还将推进10个村居的“美好社区”建设项目,同时计划在菊园新区开展街区党建,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等重要的党建工作实践。“嘉筱社区的项目实践找到了提升工作长期实效的路径,也找到了把高地的资源向社区洼地集聚的方法。”“杂货铺”和“点评台”在每期的“书记论坛”中,都少不了普通市民的身影。网络安全工程师江涛来自安徽,是“沪漂”一员,体验过大都市的繁华,也深知扎根上海的不易。在第三期“书记论坛”聊聊美好社区建设的环节中,他用三句话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一是作为外地人举目无亲,在异地他乡希望能得到帮助;二是希望能够被本地人接纳;三是希望能为美好社区建设出点力,我相信这是我们外地人的共同心声。”
租客的心声,在论坛现场就得到了居委会干部的支持,嘉筱社区党支部书记罗晓华第一时间回应:就像开在居民家门口的杂货铺一样,要想办法拿出更多举措,提供更多“货品”,帮助租客真正融入社区,把社区作为自己的家园,不再只是一个匆匆过客。
来上海已有20多年的顾本彬,已在菊园新区居住6年多。作为租客的一员,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热络,他希望社区能够安排一名责任区社工与租客对接,开展楼组微信群的邀请、人员信息的登记、社区资料的共享,让新来的租客感受到社区的温暖,融入这个社区大家庭。一问一答,答完再追问。每一场“书记论坛”到最后,总感觉“时间不够用”。
作为论坛的“幕后推手”,菊园新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主任余超介绍,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但治理起来颇为不易。不管是政府主导还是居民组织自治,意见沟通都是社区治理的重要一步。以直播间形式呈现的“书记论坛”,既可以作为社区管理者介绍管理方法、总结管理经验,倾听民意民需的‘耳朵’;也可以作为居民发表意见建议的“传声筒”、点评管理工作的“点评台”和表达具体需求的“杂货铺”;更是社区工作的新探索、新阵地,能更好地促进多方主体协同共治。
“直播不是弄花架子,最终目的是要出成效。在直播间这个‘公共空间’,居民对社区治理的疑问可以面对面向管理者或专家提出,社区管理者也可以借助直播平台及时回应居民关切。”余超表示,在设置每期论坛的主题时,都会进行前期咨询和意见征集,确保议题能让参与者有表达诉求的意愿,有真实发声的欲望。
除了开设“书记论坛”,菊园新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还通过举办“委员下午茶”“大咖云讲堂”“企业直通车”“市民微课堂”等栏目,展示菊园新区党建引领下社会、民生、经济和文化各项工作的风采与力量。
来源:上海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