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三国,很多人都不会陌生;

随着近年来国学经典的不断升温,名家讲述、影视作品、书籍文章等等,都能经常见到三国的题材;

三国演义被列为四大名著之一,也是妇孺皆知;

可我独爱三国志!

记得刚识字的年纪,课余饭后,偶尔听长辈说起,隋唐英雄瓦岗寨、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三国烽烟再起,一吕二赵三典韦…

恰好家中就有四大名著,西游记晦涩难懂(不认识的字太多)…还是看电视剧有意思;

三国水浒也只挑战争场面看,谁又起兵攻打谁啦~对于武将单挑更是兴趣盎然;

随着年龄的增长,才逐渐通本读完,故事总算连接上了!

已经记不清是从哪听说了三国志这个名字了。

三国演义和真实的三国有什么区别(你印象中的三国和正史记载的三国不一样)(1)

直到详细看完了陈寿的《三国志》,才明白,原来三国演义是一本小说!

陈寿(233-297),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

陈寿是三国时期的人,蜀国灭亡时31岁,晋灭东吴时48岁,开始撰写《三国志》。

年代久远,谁也无法证实记载的文字是否精准无差;

是否因为晋朝统治者的意志,而有所避讳,1800多年过去了,是否有人篡改,是否还是陈寿的真实意思表达,没人能说清,但从一件事能看出陈寿的《三国志》的地位!

---与陈寿同时期的夏侯湛写作《魏书》,看到《三国志》后,认为没有另写新史的必要,就毁弃了自己的著作。

能让一名同为史料记载者的夏侯湛放弃自己的著作,而推崇陈寿的《三国志》,可见古人胸襟开阔,也足以证明了《三国志》在当时的学术地位。

信服了三国志的历史地位,仔细研读之下,发现了不少有趣的事情,例如:

1.曹操并没有手持七星宝刀刺杀董卓未遂而出逃,只是看到董卓多行不义,没有什么发展前景,不辞而别,想回家乡里自主创业而已;

2.曹操误杀吕伯奢一家后,并没有说:宁教我负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负我。有文记载,“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这两句话的含义截然不同,罗贯中有他的写作用意(在此也佩服罗大大的扩句水平)!

3.这一拜~春风得意遇知音~虽然刘欢老师唱地催人泪下,感叹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真性情,抱歉了各位看官,按陈寿的记载,这哥仨真没拜,仅仅是:“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已。

…诸如此类的事件不胜枚举。

如果有人喜欢,小哥当继续为看官们挖掘一二。

略输文采,自娱自乐,看官雅量!

余作:

《从性格看三国人物一生》

《同为谋士》

《那些没能在《三国演义》登场的三国人物》

《三国中能为你所用的小故事》

……

关注欣海哥哥看作品不迷路[大笑][大笑][大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