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诸葛亮装傻(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扮酷爱坐车)(1)

你知道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骑几次马?或者说,他一生中有几次骑马的经历被描写?

探讨的前提:艺术形象的诸葛亮

据称,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有三个形象:正史形象,野史形象,艺术形象。

我有必要在此指出,我在这里所说的诸葛亮,是指他的艺术形象。

所以,要考查诸葛亮骑了几次马,就应该以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以下简称《三国》)为蓝本。准确的说,应该是问:诸葛亮在《三国》的描写中,共骑了几次马。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村夫才二十多岁,一直到诸葛丞相五丈原归天,《三国》差不多描写了诸葛亮的一生。所以说,我的命题应该是诸葛亮“一生中骑了几次马”,还算不夸张吧?

读者一般印象:孔明喜欢乘车

三国演义诸葛亮装傻(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扮酷爱坐车)(2)

在七擒孟获的七次战斗中,第四、五、七次擒孟获,罗贯中写道:“却说孔明自驾小车,引数百骑前来探路……”,“……数十从人,引一辆小车,车上端坐孔明,呵呵大笑……”(四次),(第八十九回);“孔明大惊,知是中毒,遂自驾小车,引数十人……”(五次),(第八十九回);“正走之间,见山凹里一簇人马,拥出一辆小车,车中端坐一人,纶巾羽扇,身衣道袍……”(七次),(第九十回);攻打魏国的南安郡时,罗贯中也写道:“孔明遂乘小车亲到城边周围看一遍……”。

在这些章节里,作者都强调了诸葛亮作战时使用的交通工具:车(四轮的)。

三国演义诸葛亮装傻(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扮酷爱坐车)(3)

对于诸葛亮“小车”的泼墨式渲染,是在“出陇上诸葛妆神”(第一百零一回)中,诸葛亮为与司马懿争割麦子,制作了三辆一模一样的四轮小车,并用这些车与司马懿展开了一场斗智斗勇的厮杀。而《三国》中对诸葛亮最后的一笔描写,仍然是借了其所乘之车:“懿大惊失色。定睛看时,只见中军数十员上将,拥出一辆四轮车来,车上端坐孔明,纶巾羽扇,鹤氅皂绦。”此时,孔明已逝,却将司马懿吓得摸着自己的头问手下说“我有头否?”(第一百零四回)。

所以,诸葛亮乘车出战,就与他出战时手中必摇羽毛扇一样,已成为他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国演义诸葛亮装傻(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扮酷爱坐车)(4)

问题的提出:孔明从来不骑马?

人说诸葛亮一生都很谨慎,他难道马都不敢骑吗?或者说,他难道是不会骑马吗?

只有弄清楚他到底骑过没有,才能够弄清楚别的情况。

他到底骑过没有呢?

经查,《三国》中,诸葛亮在两次战斗中,骑过三回马!

第一次战斗是在庞统被张任射死在落凤坡后,诸葛亮将荆州事务交给关云长,自己来到蜀中,与刘备定下“先捉张任,然后取洛(繁体字已无)城”的战略。下面是书中的描写:

(孔明)问:“城东这座桥名为何桥?”吴懿(蜀中降将)曰:“金雁桥。”

孔明遂乘马至桥边,绕河看了一遍……军师自去诱敌……(张任)出城退敌。孔明引一队不整不齐军,过金雁桥来,与张任对阵。孔明乘四轮车,纶巾羽扇而出……张任看见孔明军伍不齐……杀过来。孔明弃了四轮车,上马退走过桥。”就在此战中,张任最后被张飞生擒后被杀头(第六十四回)。

结论出来一半:诸葛亮在金雁桥的一次战斗中,骑两回马,一回是看地形,另一回是假败逃跑。

三国演义诸葛亮装傻(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扮酷爱坐车)(5)

另一次战斗(也许还说不上是面对面的厮杀),是诸葛亮首攻魏国的汉中时,曹丕委曹睿为大都督。此时司马懿还没有出山,与魏国的战争的主要的对手是曹操的女婿,他可是太差劲,斗不过孔明。蜀军连连胜利,轻取安定、南安,兵围天水。诸葛已设下计谋,欲取天水。不料,对方有高手,他破了孔明的计谋。“孔明曰‘吾今欲取天水,不想有此人’”而且,待孔明亲至天水城外,“因见城上旗帜整齐,未敢轻攻。候至半夜,忽然四下火光……蜀兵乱窜。”

这个时候,诸葛就第二次骑马了:“孔明急上马,有关兴、张苞二将保护,杀出重围。”那位逼得诸葛亮骑马的高人,他就是后来的蜀军元帅姜维。

结论:孔明会骑马,但骑得极少,就两次三回,一次是主动,一次是被动,主动是施计,被动是计谋被人识破。

三国演义诸葛亮装傻(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扮酷爱坐车)(6)

在此,我们也该明白,罗贯中在刻画历史人物的文学形象上,是匠心独具的,连骑马、坐车这样看似闲笔的细末,也掌握得如此精致,有谁还不被诸葛亮的魅力所打动呢?孔明早已成为活鲜鲜的一个可信(艺术真实)人物,已经很难从我们的心目中将他抹杀掉。在此,我们也就明白,为什么《三国》能够成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虽然旧话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我还是建议大家先将它好好读一读。不过要先读懂,不要动不动就来“煮”,凡是煮出来的东西充其量是“个人理解”,根本谈不上“民间形象”,也不是“文学形象”,更难称作“历史形象”。

最后留下一个悬念:

据说,《三国演义》之中,诸葛亮还骑了一次马,留给有心人去发现吧!

三国演义诸葛亮装傻(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扮酷爱坐车)(7)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悬疑大师/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