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位客官,今天我们来说说能让卫嘴子吃一口、想三天的传奇早点——馃子。

提起馃子(油条),有吃货又要不服了,说大丸子,最近是缺嘴了(嘴馋)还是怎么的,净说普通的物件,这馃子二哥我一天最少来两颗,想吃现给你炸不就完了,有嘛好喷的呢!

非也非也。咱天津人对馃子,可始终有一种"拿得起、放不下"的浓浓情感。

馃子,又名果子、油条、油炸桧、油炸鬼,在我国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古代最早的馃子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用来纪念报国英雄岳飞的,二是用来鞭挞卖国贼秦桧的。

媳妇儿下厨房之生菜包饭(美食江湖之媳妇哭了你会哄)(1)

棒槌馃子

大家如果有空去江浙地区旅游的话,可能还会看见很多秦桧夫妇下跪的铜像。(杭州还有一道叫"葱包桧"的名小吃,是用薄饼裹葱、油条煎制而成的,有机会可以去尝尝)

下面书归正传。对老天津来说,这果子看似普通,但可是每日都离不了的记忆美味。

在天津大大小小的早点铺里,你总能在最醒目的位置上,看到它"挥之不去"的身影。

天津人爱吃果子,也创造性的给果子搞出了不少名堂。比如,目前市面上最流行的有这几种:棒槌果子、果篦儿、糖皮(糖果子)、果头(北京叫油饼)和鸡蛋果子(也叫炸老虎、荷包蛋)。

媳妇儿下厨房之生菜包饭(美食江湖之媳妇哭了你会哄)(2)

刚出锅的棒槌馃子

先说说这"玉树临风"的棒槌果子。(毫不客气的说,这可是果子军团里的实力猛将)。

从外形上看,棒槌果子长得可真是"一表人才"、"虎背熊腰"。刚来天津的宝宝们,估计看一眼得吓一跳。长约一尺、宽约二寸、厚约一寸,走的可是"霸气侧漏"的古惑仔风。(听说带墨镜叼牙签更飒哦)

刚出锅的果子,身形挺拔、通体枣红(也有金黄的),咬上一口,油香四溢、香脆可口,不仅单吃美味,还是"人缘极好"的"百搭单品"。

裹进煎饼,就是老天津的煎饼馃子;泡入豆浆、加各类小菜,就是老上海的招牌咸豆浆;

媳妇儿下厨房之生菜包饭(美食江湖之媳妇哭了你会哄)(3)

大饼夹馃子

卷上大饼、烧饼,配上老豆腐、浆子(豆浆),就是最传统的津味早餐;

塞入虾茸,入锅再炸,就是津版创新菜"油条虾";

甚至配上豆芽、香菜、香干、红粉皮、麻酱、腐乳等,妥妥地就是一个"津味素"的小饺子。哈哈,看来美食江湖哪都少不了你啊。

果篦儿这个东东,也是咱天津独创。把发好的面擀成薄皮,先在锅边反复摇晃、沾满油气,再整片放入锅中复炸,三两翻后,就是金黄酥脆的大果篦。

媳妇儿下厨房之生菜包饭(美食江湖之媳妇哭了你会哄)(4)

果篦儿

配上煎饼,就是卫嘴子最爱的"煎饼果篦";夹上大饼,配上锅巴菜(嘎巴菜),左手托着掉下来的渣渣,也很是享受。(我喜欢最后把渣渣也舔了,就当洗个手)

糖皮、果头、鸡蛋果子,都是一个类型,就是表现形式不同。先说果头。

媳妇儿下厨房之生菜包饭(美食江湖之媳妇哭了你会哄)(5)

糖皮儿(糖馃子)

这个东东,四四方方,像个饼饼(油炸食品,北京叫油饼,天津也有叫油香的),厚度约2厘米,口感外酥里"肉头"(软),没有棒槌果子那么油腻,搭配老豆腐最美。

糖皮就是加强版果头,在做果头的面上,加上一层红糖做的油酥,擀在一起下锅炸制即可。个人感觉糖皮更好一点,糖酥炸得棕红酥脆,让人有种吃点心的感觉。(大家有没有把糖皮抠下来单吃的经历呢?)

媳妇儿下厨房之生菜包饭(美食江湖之媳妇哭了你会哄)(6)

鸡蛋馃子

鸡蛋果子,丸子君大爱,又叫"肚里乾坤"版果头、天津版鸡蛋灌饼。是在果头的面里,灌入鸡蛋,再炸制而成的神奇单品。外皮焦脆、鸡蛋软嫩,口感丰富。(有时还能吃出糖心蛋的感觉)

媳妇儿下厨房之生菜包饭(美食江湖之媳妇哭了你会哄)(7)

鸡蛋馃子2

列位客官,大个果子已出锅,大片果头桌上搁,您了还不赶紧,整一个尝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