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际法的规定,对于世界上的无主之地,原则上任何人都可以宣布占有,甚至建立国家。所以就有人希望寻找一块无主之地,建立一个自己的国家。但建立国家这种事,基本就是游戏中的桥段,很多游戏正是顺应这种需求,开发了一些模拟建国的游戏。因为在现实中,根本不可能找到真正的无主之地。

欧洲最懒惰的四国(欧洲一块无主之地)(1)

所谓无主之地,指的是没有任何国家,任何个人实际占有和宣布占有的土地,简单来说就是没有人要的土地。在大航海时代之前或者初期,地球上这种类型的土地非常多,当时的美洲,非洲,大洋洲,基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大多都是部落。所以那个时代,殖民者圈地非常简单,基本只需要宣布占有即可。如果赶上那个时代,确实可以弄一条船出海去建国。但随着航海的发展,以及世界人口的增多,世界各地基本建立了国家,无主之地也就越来越少。

欧洲最懒惰的四国(欧洲一块无主之地)(2)

纵观现在的世界,真正的无主之地早已经消失,剩下的一些无主之地,也基本只是名义上的。就比如南极洲,虽然没有国家占有,好像是一块无主之地,但实际上,只是因为南极条约冻结了各国对南极的主权要求,宣布南极只作科学用途。其次还有非洲的比尔泰维勒,也只是名义上的无主之地。这块土地之所以没有国家占有,只是因为一场领土争端。

欧洲最懒惰的四国(欧洲一块无主之地)(3)

比尔泰维勒位于埃及和苏丹之间,面积2060平方公里,虽然面积不小,但因为土地贫瘠,完全是沙漠,地下也没有任何资源,因此埃及和苏丹都对这块土地不感兴趣。两国的争议点集中在石油资源丰富的哈拉伊卜三角区,这块土地面积更大,而且资源丰富,因此埃及和苏丹都想要。

埃及主张按照北纬22度线为界,因为哈拉伊卜三角区在北纬22度线以北,苏丹则主张按照1902年的修订边界为界,因为北纬22度线是英国1899年划定的埃及和苏丹边界,到了1902年,英国又以哈拉伊卜三角区为苏丹人传统放牧地区为借口,把哈拉伊卜三角区划给了苏丹,为了照顾埃及,又将边境向南拐了个弯,把比尔泰维勒划给了埃及。

欧洲最懒惰的四国(欧洲一块无主之地)(4)

由此可见,比尔泰维勒之所以没有国家声索,只是因为两国都需要更有价值的土地,如果占有比尔泰维勒,那么就等于承认哈拉伊卜三角区为对方所有,因此产生了这样一块名义上的无主之地。后来有一个美国人,为了满足女儿的公主梦,在比尔泰维勒建立了北苏丹王国,他自己自认国王,女儿则成了公主。由于比尔泰维勒非常贫瘠,没有任何价值,埃及和苏丹两国也就都没有理会。除此之外,欧洲也有一个类似的案例,同样是无主之地,同样有人跑去建国,不过建国的待遇则有着很大差距。

欧洲最懒惰的四国(欧洲一块无主之地)(5)

欧洲这块无主之地位于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之间,这两个国家曾经同属南斯拉夫,但上世纪九十年代南斯拉夫解体后,两个国家也产生了领土争端。争端的地点位于两国北部边界地区。

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北部以多瑙河为界,但由于多瑙河改道的原因,两国对于按新旧河道为界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塞尔维亚主张按新河道为界,克罗地亚则主张按照旧河道为界。争论的原因也和埃及,苏丹类似,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想要更有价值的土地。

欧洲最懒惰的四国(欧洲一块无主之地)(6)

蓝色为新河道红色为旧河道

由于新河道东侧,旧河道西侧的土地面积较大,所以位于多瑙河东部的塞尔维亚,主张以新河道为界,而位于多瑙河西部的克罗地亚,则主张以旧河道为界。两国都不想要新河道西侧,旧河道东侧面积较小的几块土地。于是,这些土地便成为了无主之地。

欧洲最懒惰的四国(欧洲一块无主之地)(7)

在这几块无主之地中,最大的一块名叫上西加,大约有四平方公里。由于没有国家声索,便有七个捷克人跑到上西加,建立了所谓的利伯兰国,并插上了利伯兰国旗。但这些捷克人,没有得到比尔泰维勒那个美国人的待遇。

欧洲最懒惰的四国(欧洲一块无主之地)(8)

由于上西加位于多瑙河新河道西侧,塞尔维亚主张按照新河道为界,所以并没有理会捷克人的建国行为,但克罗地亚却没有置之不理。克罗地亚主张以旧河道为界,而上西加位于旧河道以东,按理说,克罗地亚也不应该去理会捷克人的建国行为。但由于旧河道已经废弃,克罗地亚实际上已经和上西加有陆路相连,而且上西加并非比尔泰维勒那样的贫瘠之地,是一块植被茂盛的沿河土地,环境非常优美。所以克罗地亚颇为恼怒,虽然自己没有声索,但也不愿被第三国的人占据,于是便派人赶走了这些捷克人,移除了所谓的利伯兰国旗,并把通往上西加的道路设立了路障以禁止任何人进入。由此可见,这些土地,并非真正意义的无主之地,即使建国,也只是自娱自乐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