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皇城根北街甲20号,一处西式结构、中式瓦顶的中西合璧建筑已历经百年沧桑。这里是中法大学旧址。今年10月1日,中法大学旧址面向公众揭开了神秘面纱,两个精心筹办的专题展览在这里同时亮相。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专题展览,重点展示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进步知识分子在风云激荡中坚定地选择马克思主义、使之成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的过程。展览展出了图片76张、文献文物236件,同时配有视频、绘画作品、雕塑等多种展览形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专题展览,重点展示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指引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展览展出了图片182张、文献文物951件,同样配有视频、绘画作品、景观等多种展览形式。

中法大学旧址 中法大学旧址开放(1)

观展·亮点

还原马克思撰写《资本论》场景

棕色长条桌上,白色的台灯发出亮光,8本大部头整齐码在一角,几张纸铺在桌上,羽毛笔、墨水已经准备就绪;书桌后面,双开门的书柜里著作满满。侧面的墙壁上,同样的场景在笔墨和色彩中被复现。不同的是,画作中多了个扶着下巴沉思的马克思——展览中,马克思撰写《资本论》的场景被还原,让观众从中一窥伟大作品出炉的过程。

中法大学旧址 中法大学旧址开放(2)

马克思撰写《资本论》的还原场景。

展览总策划总撰稿、中央编译出版社副社长张远航介绍,马克思经常通宵达旦地写作《资本论》,他的身体健康每况愈下,有时只能向妻子燕妮口述文章,燕妮常坐在马克思的书桌旁替他誊抄《资本论》的手稿。燕妮后来回忆说,这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资本论》手稿中的一页也在展览中展出,成为不少观众的驻足点。

1867年8月16日深夜2点,马克思看完了《资本论》第一卷最后一个印张的校样后,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连夜写信给恩格斯,报告这一喜讯,“这本书能够完成,完全要归功于你!没有你为我做的牺牲,我是不可能完成这三卷书的繁重工作的,我满怀感激的心情拥抱你!”这一时刻被画家何孔德的油画作品《向恩格斯报捷——〈资本论〉第一卷完成》定格,也在展览中展出。

马克思名字、画像首次进中国

棕色画框,白纸打底,颜色昏黄的《万国公报》在展览中显得并不打眼。仔细阅读封面旁的竖版文字,可以清晰辨认出“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的字样,立马让人感受到这张纸片的分量。

这是1899年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上海光学会创办的《万国公报》第121期,里面翻译刊登了《大同学》。马克思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中国的报刊上,但误认为马克思是英国人;该错误随后被更正。

1907年,《近世界六十名人》一书在巴黎世界社出版,让中国人第一次认识了马克思的形象。该书将其名字译为马格斯,介绍其为“德国社会学家及法学家也”。张远航说,书中刊登的照片是马克思1875年在英国伦敦拍摄,时年57岁。这部书传入国内后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历史文献,其中的肖像后来被1920年8月出版的中文第一全译本《共产党宣言》作为封面,也被用于中文版马克思的其他著作。

其实,除了马格斯之外,马克思早期曾以多个译名与中国读者见面:马客偲、麦喀士、马陆科斯、马可斯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三个渠道

张远航介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过程中,日本、西欧和苏俄成为三个主要来源渠道。

甲午战争后,中国大批青年学子赴日本留学,他们积极翻译和引进马克思主义著作或相关论著,逐渐形成一个以传播新思想为要义的译作者群体,日本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入中国的最早来源地。

1920年4月,维经斯基和杨明斋等人受共产国际指派,到中国建立革命组织,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他们在中国开展的革命活动以及提供的经费帮助,使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进入了有组织、有计划的新时期。

五四时期,大批进步青年以勤工俭学方式赴西欧的法国等地寻求真理,周恩来、蔡和森、邓小平等是其中代表。西欧成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又一重要渠道。

展览中,一批文献、图片对这三大渠道进行了生动的展示。比如,杨匏安发表的《马克斯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中法大学全景、大门、图书馆阅览室等旧影,还原了赴法学子的求学场景等。

观展·解码

陈毅曾在这里担任党支部书记

灰墙红柱,彩绘檐角,错落松柏。时光划过百年,中法大学旧址风韵犹存。

中法大学旧址 中法大学旧址开放(3)

中法大学旧址。

讲解员介绍,中法大学的创办源于20世纪初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其前身是蔡元培等发起组织的留法勤工俭学会创办的法文预备学校,1920年改称中法大学西山学院,首任校长蔡元培,原校址在西山碧云寺;1925年文科迁至此处,成为中法大学校本部所在地。

中法大学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地之一,1922年建立了中共西山支部,1923年建立了中共中法大学支部。曾在法国勤工俭学的陈毅,于1923年进入中法大学学习,并由团员转为党员,1924年至1925年担任中法大学党支部书记,这是陈毅在党内担任的第一个职务。

这所开办了30年的大学,培养出一批具有爱国主义情感和进步思想的学生,其中很多人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和教育界的领军人物。

按照北京市委对“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的整体部署,作为“1 9”重点保护提升项目,经过一年多的文物修缮和展陈布展,中法大学旧址于今年10月首次面向公众开放。

多份展出手稿来自千里之外

除《资本论》外,《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创作《资本论》期间写下的《伦敦笔记》、《工资、价格和利润》……展览还展出了马克思的多份手稿复印件;这其中很多都是国内学者从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史研究所寻访而得。

中法大学旧址 中法大学旧址开放(4)

马克思创作《资本论》期间的读书笔记合集《伦敦笔记》一页。

马克思珍贵手稿为什么大量保存在荷兰呢?

张远航介绍,马克思去世后,其遗留下的手稿主要由恩格斯保管;恩格斯去世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手稿主要由马克思的小女儿爱琳娜和德国社会民主党保管。纳粹上台后,这批珍贵的文献差点被毁,后来辗转运到了丹麦工人银行。二战期间,为解燃眉之急,德国社会民主党将这批文稿卖给了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史研究所,大约占目前所知全部手稿的三分之二。另外约三分之一的手稿由苏联长时期在世界各地收集所得,现由俄罗斯社会和政治历史档案馆保存。

以往,每年很多中国学者赴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史研究所,带回了大量手稿图片。“这次展出的都是最原汁原味儿的。”

值得一提的是,展出的《共产党宣言》手稿是该作品仅存手稿的复印件,头两行为燕妮的手迹。

中法大学旧址 中法大学旧址开放(5)

《共产党宣言》手稿的一页。

观展·提示

展览地点:中法大学旧址(东城区东皇城根北街甲20号)

票价:免费

展期:常设展览

参观方式:微信搜索“中法大学旧址”公众号,点击“参观预约”在线预约,观众可提前7天进行预约。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开放(周一闭馆)。

上午参观时间:

9:00-12:00(11:30 停止入馆)。

下午参观时间:

14:00-17:00(16:30停止入馆)。

咨询电话:

010-840245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