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一计害三贤,是司马昭的谋略吗?

读《三国演义》,深深为古人的文韬武略所折服,更为三国归晋的结局唏嘘不已。

姜维作为蜀之栋梁,继武侯之遗志,先后率兵九伐中原,延迟了曹魏政权发动灭蜀之战的时间。可惜的是在曹魏政权发动灭蜀之战不久,终因蜀主刘禅率众投降,自身反魏大计遭泄密而功亏一篑。

司马昭怎么打败姜维的(姜维一计害三贤)(1)

有人评论说姜维此计害了他人又害了自己,最终沦为了司马昭手中的一枚棋子。这种"重结果而不看过程"、"成王败寇"的说法未免有失公允。诚然,在此次灭蜀之战中,作为魏国最高统帅的司马昭洞观全局,抓住蜀主荒淫无道、废贤失政,姜维为避祸不得不去沓中屯田的有利时机派邓艾、钟会为主、副将先行发动了灭蜀之战。司马昭料定破蜀之后虽然钟会必反,但鉴于蜀已亡,蜀人自然不会助钟会反;魏人得胜思归,也必然不会听从钟会造反,就放手让钟会统领十万魏兵伐蜀,可谓机谋深远。后来,邓艾自阴平奇袭成都成功,逼蜀主刘禅投降。司马昭疑邓艾恃功而骄,朝中又有人说邓艾必有反意,便让钟会捉拿邓艾,自己又让贾充领兵三万入斜谷,并亲自和魏主曹奂御驾亲征,以防钟会造反。正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司马昭这招借刀杀人还是很有谋略的,最终成功地除掉了邓艾和钟会。

司马昭怎么打败姜维的(姜维一计害三贤)(2)

但是,姜维诈降钟会以图恢复汉室江山,却出乎司马昭的意料之外。在司马昭看来,钟会若反,蜀人和魏人都是不会帮助他的。但如果姜维出面振臂一呼,凭姜维多年来在蜀国的威望,外加能征惯战的寥化、董厥等蜀国将领的帮助,能够很快形成对抗司马昭的阵营,凭借蜀国险要的山川地形,完全能够和司马昭分庭抗礼,扭转乾坤、恢复汉室并不是没有可能。遗憾的是,由于计划不周,偏信他人而使消息泄露,致使姜维和钟会的计谋未能如愿,落得个"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悲惨结局,成了姜维北伐中原最后的绝唱!

司马昭怎么打败姜维的(姜维一计害三贤)(3)

无论如何,作为武侯诸葛亮的接班人,姜维不计较个人得失、荣辱甚至安危,为完成武侯遗志鞠躬尽瘁,即使在蜀主率先投降之后还不言放弃,时刻不忘恢复汉室江山,直到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有人评价姜维一计害三贤,完全是司马昭运筹帷幄、洞察全局的结果,岂不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道理?正是诸葛亮、姜维等人多年来不断发动的数次北伐,战略上主动出击,不断地激励着弱小的蜀国昂扬的斗志而不致于蜀国坐以待毙,大大延长了魏国灭蜀的进程(不过蜀国地狭粮贫,连年征战,有穷兵黩武之嫌罢了)。姜维,无愧于武侯矣!

,